小国学网>故事>默读父亲

默读父亲

收录日期:2025-08-08 05:58:01  热度:7℃

想为父亲写一点文字,却一直不曾去着笔。我知道,这是因为对父亲的感情太深,以至于怕写不好而不敢下笔。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父亲就是全家最辛苦的人。我们家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山区的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家里有七个孩子,我是最小的。在那个年代,这样一大家人的衣食开销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父亲,就像顶梁柱一样支撑实在

这个家,为一家人的生活辛苦劳碌着。那时,我早上醒来的时候,父亲已经出工下地了,一直到天黑了才能回来。回来后,他也不闲着,从河边割一些柳条回来,晚饭后就坐在屋子里编柳条筐,编好后卖给来收编辑品的外乡人,以此来换回家里的零用钱及我们上学的费用。我们家七个孩子,文化程度最低的四姐也是初中毕业,而我们上学所花的学杂费,都是靠着父亲编柳条筐换来的。我曾经对哥哥说:“咱们的学历,都是父亲编出来的!”

我7岁那年春天,母亲忽然去世了,父亲一夜间老了很多,从那以后,他又当爹又当艰难的,拼着一把老骨头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父亲那时才48岁,但他一直没有再找老伴。我想,他是怕我们受后妈的气所以才牺牲了自己幸福吧。现在回想起来,真不知那些年的日子是怎么过来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姐姐们一个都没有出嫁,后来到了出嫁的年龄了,一个个恋爱、结婚,父亲操碎了心。我记得他常跟我念叨一句话:“如果你妈还活着就好了!”是啊,如果妈妈还在,起码能分担一下,但现在,两个的担子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为了我们的成长,父亲付出了那么多,简直是操碎了心。

每年春节,家里贴春联的时候,父亲都要把这样一副春联贴到门上:“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种田读书”。父亲常用这两句话来教育我们,说一个人,在外边应该忠心耿耿,在家里应该孝敬父母。人一辈子就两件大事,有文化的读好书,没文化的就把田种好。我那时小,不太明白,但一年年的,父亲对我的影响日益加深,我按着父亲说的好好读书,最后真读出了名堂,考上了大学,成了城里人。而这些,都得益于父亲早年对我的教诲。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想订一份《中国少年报》,一年3元钱,但又不敢和父亲说,因为在那个年代,3元钱也不是小数。父亲后来可能听哥哥说了,就在一天吃晚饭的时候问我怎么订,我说把钱给班主任就行了。父亲第二天亲自到学校去,为我订了一份《中国少年报》。那是我拥有的第一份报纸。一年之后,父亲又给我们订了《儿童文学》,而且,父亲一有机会去城里,就给我们买一些书回来看,渐渐地培养起了我们的阅读兴趣。而这种兴趣,成了我终生的爱好。

父亲在对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我们做了错事,他尽管很生气,但也总是耐心地给我们讲道理,用一些比喻、格言、古训等来影响我们,使我们能自觉地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我们也因此而由衷地感谢父亲,并让他的做法得到了传承。现在,我也从来没有打骂过我的孩子,我在用父亲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女儿。我为自己有这样的父亲感到自豪和骄傲。

父亲是10年前走的,走的时候,他已患了严重的老年痴呆症,我想,之所以得这种病,是因为他为我们操心太多的缘故吧!父亲一生清贫,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产,但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勤劳节俭的品德,好学上进的习惯,以及不用粗暴方式教育子女的方法……这些言传身教,永远是我最宝贵的精神资源,永远激励着我。

一直感觉父亲并没有离去,他那忙碌的身影,殷切的教诲,始终清晰如昨地浮现在我眼前。他那双充满慈爱的眼睛,一直在注视着我,激励着我。父亲就像一本书一样,我一直在默默地读着,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懂,但他永远值得我终身仰视。

猜你喜欢

  • 永远不要过早地宣判自己

    她出生在瑞典,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不得不由她的叔叔来做她的监护人。15岁那年,学校排演了一出戏剧,长相俊俏的她被选中在剧中演一个角色,她十分高兴,认真地排练,演出的那天,她发挥得非常好,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称赞,她出色的表演才能被发现了,从

  • 张牧野——教育的次品,想像的天才

    2010年10月,“鬼吹灯”系列图书以近1000万元身价签约北京新华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打破了此前韩寒、郭敬明等人创下的纪录。如今,张牧野已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作家之一。他说自己绝对是中国教育流水线上的一个次品。他父母都是地质勘探队的,常年要

  • 最佳“绿叶”吴孟达的浪子人生

    学习不上道学戏有天赋吴孟达原籍大陆,1951年出生在福建省厦门市城郊。水田、水牛、水井、水乡是他儿时清楚的记忆。吴孟达家有七口人,吴孟达是这个家庭的老幺。全家上有老下有小,全靠父亲一个人出去挣钱养活全家,这个不苟言笑的汉子要是病倒三五天,家

  • 郑板桥名画换狗肉

    郑板桥的诗、书、画闻名于世,号称“三绝”,人们争相购买。扬州有个富豪特别喜欢郑板桥的书画,但因他为人刁诈,郑板桥非常讨厌他,不给他作画写字。这个富豪为了抬高身价,显示自己的威风,出重金购买郑板桥书画,但始终没有搞到手。有一天,郑板桥出郊外漫

  • 俞敏洪的成长故事

    在中国的年轻人当中,只要是曾经有过留学梦想的,就没人会不知道新东方英语。知道新东方英语的人,就一定知道俞敏洪,新东方英语的创使始人。俞敏洪可以被定义为一个教人如何考试的人。同样,他自己也经历过很多考试,三次高考才考入大学,工作之后被单位处分

  • “扒手国王”法鲁克

    法鲁克在1936年登基就任埃及法老王,当时他才是一个16岁的大男孩。法鲁克在位的表现,就象一个被宠坏了的小孩子,一切为所欲为,叫人伤透脑筋。他喜欢吃,酷爱美色,更爱飞车,而且还有个怪癖——他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扒走皇宫贵宾口袋中的东西。他是

  • 物理学家赫兹的成长故事

    赫兹(1857-1894),德国物理学家,生于汉堡。早在少年时代就被光学和力学实验所吸引。十九岁入德累斯顿工学院学工程,由于对自然科学的爱好,次年转入柏林大学,在物理学教授亥姆霍兹指导下学习。1885年任卡尔鲁厄大学物理学教授。1889年,

  • 一种霉素两次发现三人获奖

    一针青霉素打进去了,往后是每隔3个小时再打一针。奇迹出现了:24小时后,病情有了明显好转;第3天,警察的意识已经清楚;第5天,病人想吃东西了。可是到了第6天,佛罗理培养的青霉素已经用完,整个伦敦也再找不到这种有效的药物了。佛罗理眼睁睁地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