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兽类的思维

兽类的思维

收录日期:2025-08-08 05:13:47  热度:12℃

印度的芝兹卡查尔村,有个村民家的一只产奶的母羊不见了,村民顺着血迹来到了一个山洞里。一只雏豹正在美美地啃着母羊的骨头。看到雏豹贪婪的样子,想到家里两岁的孩子全靠这只母羊产的奶补养身体,村民一怒之下,打死了雏豹。

几天后,劳作了一天的村民回到家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他们的宝贝儿子,他们一家四下里寻找呼喊,但孩子踪迹全无,像一颗水珠被蒸发到空气里一样。村子四下都找过了,所有通向村外的道路都让人去追了。深夜,其中一个去追的人回来了。他难过地说有人看见一头大豹子把孩子叼走了。

5年过去了,村民们渐渐地忘记了这件事。这年的冬天特别冷,又一个村民家圈养的羊少了一只,人们循着脚印找到了一处兽穴。在这里,人们奇迹般地发现了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不,准确地讲是人形豹子,因为除了人样外,他已经全然兽化,像豹一样低吼,像豹一样撕扯着食物这就是当年那个被豹子叼走的小男孩。

人们都在议论纷纷,猜测母豹为什么没把小男孩吃了。可能就是为了报复那个村民打死了它的雏豹,它把他的孩子变成一个不会思维的野兽,这是最厉害的报复。但他们错了。

人在失去的时候,想得最多的是报复,而对于失去雏豹的母豹来说:她只想要回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

猜你喜欢

  • 杀鸡焉用牛刀的故事

    原文: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故事: 春秋时孔子提倡以礼乐教化百姓,他的学生子游在武城做官

  • 杀鸡吓猴的故事

    有个耍猴戏的,新买了一只受过训练的猴子。这猴子可机灵了,他一听到鼓声就会跳舞,一听到锣声就会翻斤斗,可是就不听新主人的指挥。耍猴戏的使劲打鼓,使劲敲锣,猴子眨眨眼睛,一动也不动,只做没听见。耍猴戏的想了个法子,他抓了一只公鸡来,对着公鸡又打

  • 杀彘教子的故事

    曾参的妻子到市集上去,她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母亲就哄她说;“你回去吧,等我回来以后,给你宰一头猪吃。” 妻子从市集上回来了,曾子要捉一头猪来杀了。他妻子马上阻止说:“我不过跟儿子开个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

  • 机不可失的故事

    【出处】《旧唐书·李靖传》: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今兵始集,铣尚未知,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r

  • 望尘莫及的故事

    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官员,他叫赵咨。赵咨为官清廉,从不欺压百姓。有一次,他的一个手下和一个小贩发生了矛盾,那个手下把小贩打得鼻青脸肿,临走前还张狂说:不服你到官府告我去啊!小贩知道他是赵咨的手下,但是赵咨在当地老百姓的心中是一个清官,因此他相信

  • 曲突徙薪的故事

    有一个造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的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改造为弯曲的烟囱,将柴草移到远处。不然的话,会有发生火灾的忧患。”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

  •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古代一种非常规的用兵法则,是一种军事谋略,在历史上曾有许多非常成功的战例。所谓栈道”,是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陈仓,

  • 改过自新的故事

    汉朝初期,有位非常著名的医学家,名叫淳于意。因为他曾经当过主掌齐国国家仓库的太仓长,所以人们尊称他为仓公”。淳于意年轻时就喜好医术。他拜一个名叫公孙光的医生为师,虚心求教。后来,他又向公孙光异父同母的兄弟公乘阳庆学医。公乘阳庆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