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我在这里很好

我在这里很好

收录日期:2025-08-07 23:36:08  热度:7℃

历时两个半月的装潢,终于在粉尘、噪音、油漆味里结束了。结算了工钱,主人家请他和他手下的小小装潢队,去小餐馆吃了一顿好饭。主人家知道他们不容易,天天吃大蒜煎豆腐;冬天睡在门窗半拆的工地上,有两位都冻病了;为了赶工,边咳嗽边做木工……今天是他们难得轻松的一天,拿了工钱准备汇去家里。明天,或许他们就去了城市西南角的另一个街区,重新开始敲敲打打的装潢生涯。来时,除了必备的工具,他们只有一条被一个碗一双筷,走时,也如此。吃完饭,他们用家乡话交谈了一会,最后,他用夹杂着淮北土音的普通话对女主人说:大家的意思……老板娘,我们想在你这里拍一张照片,邮回去,告诉父母和老婆娃儿,我们在外面很好,主人家照顾得很周到,好让他们放心……这当然没问题,男主人就是摄影记者,女主人也会暗房操作,冲卷彩印不在话下,他们特意挑选了一流的照相机,替夹着铺盖卷儿的民工,在刚落成的新房里拍下一张张彩照。男主人不停地提醒大家:放松,放松,就像在你们自己家一样……但是,无论如何,土气的花面儿被子,民工脸上苍老疲倦的笑纹,和满室豪华的装潢,无法和谐统一。这里,曾经是他们临时的住处,但毕竟不是他们的家。

印好了照片,女主人一一写信,依照他们歪歪扭扭写上的住址寄给他们的家人。一样的背景,不一样的被窝卷儿,相似的紧张和拘谨表情,一张一张看过去,心软的女主人几乎落泪。他们共同留下的一句话仅仅是:看我们住的房子,家里人可以放心了吧。我在南京挺好的!”至于装潢过程中与杂乱为伍,睡在铺了一半地板的水泥地上,合力用五夹板堵住刚敲去的旧窗,被胶味漆味呛得咳嗽……都不提了,只寄回一笔用汗水赚来的工钱,和一句善意的谎言:你看照片,我很好。为免除家人的牵挂,我们会对他们说:“我在这里很好。”为减轻亲人的担忧,我们会对他们说:“我在这里很好。”为给父母带去一分安慰,我们对他们说:“我在这里很好。”怕影响家里的祥和,我们会对他们说:“我在这里很好。”……

“我在这里很好”——多么深沉、多么朴素的一缕爱意啊!

张籍的“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曾感动了多少人。本文也写了一个核心细节,农民工在自己装修好的满室豪华中留影,然后把照片跟血汗钱一起寄给家人,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很好”。他们把一叠叠厚厚的亲情、一段段沉沉的思念、一串串悠悠的牵挂,安放在这个流溢着温馨的细节之上,在秋风又起的时候,他们朴素而伟大的爱的承担,吹动读者泛起阵阵涟漪的心波。

猜你喜欢

  • 借画还魂

    明朝时候,珍州城有个落魄书生叫宋子安。宋子安自幼父母双亡,寄居在城南黄龙寺,由觉慧大师抚养长大。觉慧大师圆寂后,黄龙寺在一把大火之下化为灰烬。无奈之下,宋子安只好在芙蓉江边搭了间草芦,靠卖画为生。宋子安虽然画得一手好画,无奈时运不济,有时候

  • 李白醉书狂草敌兵

    唐玄宗时,渤海国的使者带着国书来到长安,唐玄宗召见番使,命令翰林学士宣读番书。不料翰林学士打开番书,见上面全是些鸟兽文字,竟一字不识。唐玄宗宣诏文武百官,文武百官也没有一个人识得。唐玄宗震怒。翰林学士贺知章回到家中,忧心忡忡,长吁短叹,引起

  • 海瑞巧治胡公子的故事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人,回族。明嘉靖举人,历任淳安、兴国知县,户部主事、吏部右侍郎、应天府巡抚、南京右佥都御史等职。明朝嘉靖年间,社会风气腐败。达官贵人经州过县,除了酒肉招待之外,还要送上厚礼。那礼帖上写的是

  • 李师师与宋徽宗的风流艳史

    提到李师师,在《水浒传》中,这位女子绝对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女性人物。当年宋江得以受招安,李师师所起的关键作用可是不可取代的。在历史的尘烟中,这位被世人称之为一代名妓的女子,却仅仅因为她是天子心爱的人”,她的故事也让越来越多的野史爱

  • 三月初三拜轩辕黄帝的传说

    一春天里,到处开着鲜花,芬芳在清明的空气里飘散。通往新郑的道路两旁就挤满了红红黄黄的桃花、枣花、油菜花,鲜花的中间,挤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辆。黄帝故里,人头攒动,香烟缭绕,一个小女孩问奶奶,俺们给谁烧香,奶奶说,给祖先。女孩说,谁是俺们的祖先?

  • “比干剖心”的民间传说

    传说比干被纣王挖心以后,掩袍不语,面似土色,单骑纵马南行。他知道南行心地(今河南新乡县),就会长出心来。行至牧野荒郊,遇上一老妇人叫卖没心莱”。比干问:菜没心能活,人没心如何?”老妇说:菜没心能活,人没心就会死!&r

  • 鲁班飞斧救工匠

    从前有个张木匠,木工活做的倒是蛮漂亮的,可就是有一样,干活爱耍小聪明,凡事喜欢想当然,做工下料不是长一点就是短一点。别人说他,他总是嘿嘿”一笑,若无其事地说:差不多就行了。”这一年,皇帝修宫殿,张木匠被征发到京城负责

  • 唐伯虎巧判鹤犬案

    相传明代弘治年间,身居南昌的宁王锋芒毕露,乘机扩充势力,一时权势显赫,令人咂舌。孝宗皇帝为安抚宁王,特赐一只仙鹤送入宁王府。宁王大喜,便派专人精心饲养,日夜照料,深怕仙鹤遇到不测。一日,风和日暖,春光明媚,专门饲养仙鹤的仆人看见仙鹤情绪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