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朱允炆是谁?他最后去哪儿了?

朱允炆是谁?他最后去哪儿了?

收录日期:2025-08-08 02:19:10  热度:10℃

通俗来讲,史上的皇帝要是被夺了皇位,一般有三种下场,一是霸气地自杀而亡,我可是皇帝,生死怎么能由你来决定呢?二是,比较怂包的皇帝,就如南唐后主李煜,投降之后转作臣子,苟活于世,郁郁而终。

还是有例外的,比如朱允炆,等朱棣进京到了皇宫大院,留给他的就是漫天大火和烧得认不清人的尸骨。

朱允炆说:你猜,这到底是不是我?直气得朱棣牙痒痒。

朱允炆的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也是朱元璋的大儿子朱标的次子。这样一说,好像怎么也轮不到他来做皇帝。毕竟,在他之前还有他爸爸和各位叔叔,还有他的哥哥。

先来说朱允炆的父亲朱标。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生于乱世之中。他的出生给朱元璋带来了莫大的欢喜,朱元璋称王时被立为世子。再后来,世子就被立为了太子,那时,朱标才十三岁,未成年。

为了培养出合格的继承人,朱元璋可谓费尽了心思。又是请名师,又是严格要求朱标的方方面面。欣慰的是,朱标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可惜的是,朱标没有这个运气当皇帝,死在了朱元璋的前面,让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

朱允炆有个哥哥,叫朱雄英,也是个短命人儿,只活到八岁就生病死了。朱允炆本是妾生的孩子,只因为朱标的原配死了,母亲被扶正才成了嫡子。又因为长子死了,才被朱元璋认为是朱标的嫡长子,有了继承皇位的资格。

其实,朱元璋除了朱允炆之外,还有一个可考虑的人选,就是他的四子朱棣,也就是朱棣后来夺了朱允炆的帝位。朱棣是一个将才,朱元璋派他去同蒙古人打仗,他总能打得赢,立下了战功累累,朱元璋很是喜欢他,也考虑过把帝位给他。

但是,朱元璋又是一个很看重规则的人,自古在选择继承人时都是立长立嫡,他害怕破坏了这样的规则会在后来引起动乱。万般考虑之下,选择了朱允炆,立为了皇太孙。

朱允炆在朱元璋死后就继承了帝位,成为了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没有如他父亲那样被朱元璋培养过,缺乏治世之才,再加上他性情温和,也没有如他叔父般的雄才大略,一个皇帝能力比不过其他的藩王,这就为后来的祸患埋下了引子。

朱允炆习得是儒学,实行的也是仁政。

修改了朱元璋立法时提出的一些过于严苛的法条,使得法典显得通情达理了些。在财政方面,减轻了一些过于沉重的税收,特别是江南地区过高的土地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之后开始考虑到削藩这件事情,想要把自己手中的权利集中起来。先是选择了一些小藩王开刀,抓住他们的把柄或者捏造一个,逼迫他们撤藩,效果不错。一个接着一个,最后轮到了燕王朱棣。

因为朱棣是最难对付的一个,所以才把他放在了最后。但是,朱棣在朱允炆撤藩之前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挥兵进京了。说是朱允炆此番做法完全违背了朱元璋的心意,用残忍的手段迫害皇子,一定是身边的小人在作怪,要为了朱允炆清除身边的佞臣。

之前提到说朱棣有着极其出色的军事才能,虽然最开始的时候他并不占优势,但凭着他的高超的领导才能,和随着战局的拉长,朝廷不断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最终,朱棣打到了京城。

朱棣到了京城,也没有见到朱允炆。朱允炆不见了,只留下了不知道是谁的焦骨。小编之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叫《穿越时空的爱恋》,剧中的朱允炆时髦了一把,从古代穿越到现代了,可谓是古穿今的第一人了。

朱允炆到底去哪了,现在还是一个谜。

猜你喜欢

  • 三人行

    你知道登山的“规矩”吗?我是说训练有素的专家结伙去征服险峻的名山。他们三个人拴在一条长绳上交替前进,倘若一人不慎失足吊在悬崖峭壁之外,其他两人要合力把他拉上来。倘若费尽力气,营救无功,悬空吊着的人最好自己用小刀割断绳子,坠入谷底,让其他两人

  • 弱者回首能变强

    《动物世界》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群迁徒的野牛在行进途中,突遭数只猎豹的袭击。刚才还是悠然自得的牛群顿时像炸了窝的马蜂,惊恐得四处奔逃,躲避着猎豹,逃脱死亡。一只只野牛在奔逃中被扑倒,没有搏斗,挣扎也是那样有气无力,只是哀鸣了一声,即成了猎豹

  • 潇洒人生“二十贵”

    人品以正直为贵,心地以善良为贵,修德以布施为贵,行善以孝顺为贵,情感以真挚为贵,性格以坚韧为贵,待人以诚恳为贵,处事以谦让为贵,学问以通达为贵,技艺以专精为贵,言語以简明为贵,行动以稳健为贵,富裕以质朴为贵,贫穷以志节为贵,衣饰以得体为贵,

  • 人生要及时止损

    一向做事谨慎的老季受不了赚钱的诱惑,毅然把家里所有的积蓄投进股市,不幸的是,随后股市暴跌。好在他及时止损,抛掉了手上所有的股票,为自己保留了本钱,以图将来有机会东山再起。“投资犯错不可怕,最重要的是不能连续犯错,要及时止损。”这是股神巴菲特

  • 蠢人多

    人在做一件事时,不是为了自己的肉体,也不是为了自己的灵魂,而只为了博得人们的赞许——这是人们生活恶劣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个人问另一个人,他为什么要做不喜欢的事。“因为其他人都这么做。”后者回答。“不见得其他所有人都这样吧,我就不这么做,还有别

  • “天老爷”嫁人

    天老爷不是老天爷,而是一个女人的绰号。得此绰号,源于一次她和她娘吵架,吵架原因是为了出嫁。她生的明眉丽齿,在乡下也算一枝花。可是家里穷,上头还有一个哥哥。哥哥没本事一直娶不上媳妇。她爹娘就让她给哥哥换媳妇。其实她早就有了意中人,是邻村的一个

  • 以己为镜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每天,他不是在大街上闲逛,就是和周围的一群孩子到庄园或在河边玩耍,像个十足的少年嬉皮士。爱因斯坦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她再三告诫爱因斯坦说:“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你现在不学一些东西,长大了如何能出人头地呢?

  • 从来没有“白做”的事

    钱穆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早年,钱穆在无锡一所小学里任教。为了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在教授課本知识之余,钱穆还注重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一次中午放学后,钱穆看到一个男孩子闷闷不乐地坐在教室里发呆,于是走过去询问。原来,前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