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新农夫与蛇

新农夫与蛇

收录日期:2025-08-08 01:15:04  热度:10℃

新农夫与蛇

在一个偏远的农村中,住着一位名叫小明的年轻农夫。小明勤劳善良,一心一意地耕种着自己的田地,以期能有一个好的收成。他每天早早起床,照料着自己的庄稼,兢兢业业地工作着。

有一天,当小明正专心地修整自己的田地时,他突然发现了一个小蛇。这只小蛇很漂亮,身上纹路独特,宛如一幅艺术品。然而,小蛇却蜷缩着身子,似乎受了伤。

小明心生怜悯之情,他悄悄地走近小蛇,将它小心地捡起。小蛇感受到了小明的善意,没有做出任何攻击的举动。相反,它呼出一丝微弱的声音:“谢谢你救了我。”

小明听到小蛇的声音,吓了一跳,却没有松开手中的小蛇。小蛇继续说道:“我只是一条普通的蛇,但我愿意报答你的救命之恩。如果你需要任何帮助,只要告诉我。”

小明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我独自种地,没有人帮忙,有时候真的很辛苦。如果你能帮我看守田地,防止害虫侵害,那将是我最大的帮助。”

小蛇点了点头,它蜿蜒地爬到了田地中央,开始巡视起来。它用舌头闻着每一棵庄稼,保护着农田的安宁。从那天起,小明每天都能看到小蛇在田地里活动,它成了他忠实的伙伴。

小明的农田因为有了小蛇的守护,没有受到害虫的侵害,庄稼长势喜人。收获的时候,田地里长满了丰收的喜悦。小明感激地对小蛇说:“谢谢你,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报答你。”

小蛇微笑着回答:“我只是尽了一点微薄之力,能帮到你我也很开心。你的善良和真诚是我最看重的,这是最好的回报。”

故事在乡间传开,人们都纷纷为小明和小蛇的故事感动。他们从中看到了善意和友谊的力量,同时也学到了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从那以后,小明的庄稼永远获得了守护,他也展开了更广阔的视野,明白了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小蛇的故事在农村中代代相传,它成了人们对善与恩的象征。人们学着尊重自然,与生物和平共处,这样的农夫和蛇之间的奇妙友谊,也成为了乡间的美好传说。

猜你喜欢

  • 送喜礼

    清末年间,大榆树街东头有个钱财主。每逢喜事,他都弄上几桌不像样的酒菜,硬拉佃户来吃酒送礼。撒一个赚仨,连佃户汗毛孔里的钱也要给挤出来。佃户可恨透他了,背地里都管他叫"钱抓子"。有年清明前后,钱抓子添了个崽子,又摆起了"百日酒"。他一天三邀四

  • 平羌大佛

    从乐山乘船沿岷江上溯30余里,便是大诗人李白咏赞过的平羌三峡。平羌江水澄澈如莹,三峡风光旖旎若画。船过犁头峡,但见江水湍急,悬岩陡峭,气势夺人。崖壁上幽了个佛头像,传说是诲通和尚在开凿乐山大佛之前凿的。当年,海通和尚发下宏愿,要修一座举世无

  • 能仁和尚传

    据说,凌云大佛修建时,有个蓝本。这蓝本就是东佛岩上能仁和尚的石像。有一年,峨眉山蛇精经过嘉州,被路边的石头绊了一跤,摔了个嘴啃泥,碰落了两颗门牙。蛇精大怒,“呸呸呸”连吐了三泡血口水,怒冲冲地回峨眉山去了。不料,那血口水经风一吹,满山满岭都

  • 捆猪蹄与捆香蹄

    新沂县的捆香蹄原先不叫捆香蹄,叫捆猪蹄。相传,朱元璋曾在新沂沈圩他舅舅家放牛,与庄里的一个王屠夫交情很好,每次放牛回来,王屠夫总是给朱元璋一点熟猪蹄。有天,一位白发老头来到王屠夫的肉摊吃熟猪蹄,边吃边说:"味道是不错,就是骨头太多,难啃。"

  • 赵匡胤的战袍

    五代十国时,在一个小山沟里住着一个叫灵枝的女人。丈夫几个月前死于急病,当时她已怀有身孕,只能咬着牙过日子。这天,灵枝在山上种地,远远地就听见人喊马嘶的声音,那时候兵荒马乱,打仗是经常的事。喊杀声很快便越来越小,到最后一点也听不到了。傍晚,灵

  • 救娘饼

    元朝末年,张士诚在苏北兴化误伤人命,怕官府捉拿,就带了老娘,逃到江南。一天晚上,张士诚逃到常熟虞山脚下的一个村庄,他的老娘肚子饿了,便要张士诚想办法去弄点吃的东西来。张士诚听娘喊饿,心里很难过,忙让娘在村外树林里等着,自己就进村去沿门乞讨。

  • 一笔火

    从前,乐山迎春门码头边,有一对老夫妻开了个茶馆。老两口心地善良,广结人缘。只是茶馆座落江边,加上门窗又坏,一到冬天,北风呼呼地刮进来,吹得人直打哆嗦。由于喝茶的人寥寥无几,生意冷落,老两口只得讥一顿饱一顿地打发日子。这一年的冬天,来了个和尚

  • 一双粗糙的手

    小夜上初一时认识了一群社会上的小混混,他和这些小混混在一起学会了逃学、抽烟喝酒、打架骂人。父母老师拿他没办法,亲戚见他躲着走。小夜变得越来越坏。这一天正在上课的小夜接到一个小混混的电话,说是自己被欺负了,找他这个兄弟去报仇,让他带着刀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