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把命交给自己

把命交给自己

收录日期:2025-08-07 22:11:08  热度:9℃

“蛇王”是他的绰号。他是远近闻名的蛇伤专家,曾经救人无数,在当地几乎没他解不了的蛇毒。为了研究蛇药,他把毒蛇当成了宠物。可是那些危险的小家伙并不领情,常常令他险象环生。

一天,他路过农贸市场,无意中发现一条怪蛇:长不过一尺,绿身白尾,头呈三角铁状,以前从未见过。经验告诉他。这种蛇应该是尚未发现的新物种,他如获至宝,当即从蛇贩手中把它买下。他把这条怪蛇带回了家,还给它起了个可爱的名字叫“烙铁头”,每天精心喂养,细心观察研究。

半年后,他终于研制出了解这种蛇毒的药方。那天下午,他和妻子把“烙铁头”带到了野外,准备将它放归大自然。没想到意外突然发生,就在他松手的一刹那,“烙铁头”倏地一回头,咬伤了他的左手中指,随即逃之夭夭,消失在荒野之中。他的手指顿时鲜血直流,他强忍着钻心的剧痛,叫妻子赶紧打开DV,拍下伤口的牙印和出血情况。为了保存最珍贵的第一手蛇伤资料,他错过了处理伤口的最佳时机,仅仅过了5分钟,受伤的手指已经变黑,蛇毒顺着血液迅速向全身蔓延。“烙铁头”是剧毒蛇!

赶回家中,他立即服下自己研制的新药,伤势暂时得到控制。可是第二天,他不顾妻子极力反对,冒险停止了用药。一来是为了亲身体验中毒后的生理反应,二来也想试验新药的疗效。然而,他万万没有料到,这一试几乎把命搭进去!到了晚上,伤口开始腐烂,蛇毒再次发作,他浑身疼痛难忍。冷汗直冒,仿佛每一根骨头都被架在火上烧烤。再服药已经迟了,毒已攻心,他一头栽倒在地……

“蛇王”生命垂危!朋友们纷纷赶来探望,见他一动不动,呼吸微弱,脸色苍白如纸,无不摇头落泪。有人赶紧提醒,人都成这样子了,还不赶快送到大医院去抢救?妻子早已吓得六神无主,心想丈夫的药方这次真的不灵了,不如送到大医院去试试,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只好同意住院。马上有人打电话联系救护车,妻子依然伤心痛哭,屋里乱成了一团糟。

他直直地躺在床上,神智异常清醒,但是全身无法动弹,说不出话,也睁不开眼睛,唯独听觉没有丧失。屋里发生的一切,他听得一清二楚。心里急得要命:千万不能住院。否则就完了!他心里十分清楚,全国都没有这种蛇的抗蛇毒血清,到了医院肯定是死路一务,还不如试试自己研制的蛇药。可是那时,根本没有人知道他是否还有意识,更无从知晓他心里在想什么。他一动不能动。有口不能言,只能听天由命。

救护车很快到了,众人七手八脚把他抬上了车,这一折腾竟让他睁开了眼睛。他依然说不出话,只能拼命地左右转动眼珠子,妻子看懂了他的眼神,含着眼泪又把他抬了下来。妻子按照他事先留下的药方,每天给他内服外敷,精心照料,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两天后,他竟奇迹般地选出了鬼门关!

“蛇王”对我说起这段亲身经历时,一脸轻松,丝毫不见惊心动魄,倒更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我好奇地问:“你当时连命都快没了,为何还那么信得过自己?”他说:“与其送出去让别人治死,还不如自己来治,看看到底死不死,万一死了也是活该。”脸上依然荡漾着笑容。

其实,这已是他第九次被毒蛇咬伤,每次都万分凶险,之前他曾写过两次遗书,用“九死一生”来形容再恰当不过。我一直在想,他为何每次都能够死里逃生。他说阎王爷不肯要他,当然是玩笑话,幸运之神总不可能每次都光顾同一个人吧。至少这次,绝非“幸运”二字可以解释,生死关头,他的自信救了自己一命。

有了自信不一定成功,但是没有自信注定失败,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可是,真要到了成败在此一举,生死攸关之时,甚至全世界都开始怀疑你的时候,你依然相信自己吗?

猜你喜欢

  •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夏天,爸爸带着两个孩子在乡下做客,孩子们在屋里一边吃着西瓜,一边说着玩什么游戏。忽然,小妹妹看见有人在外面干活。瞧,”小妹妹赶紧报告哥哥,那人不怕热吗?”是呀!&rdq

  • 读唐诗听故事

    山行杜牧(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从前,有个小孩儿,她特别喜欢花。寒冷的冬天,她闻到淡淡的香味,找啊找,找到了长在墙角的一株洁白的花。孩子惊讶地问:看哪,妈妈,这是什么花?"妈妈笑着说:

  •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古时候,有位大诗人名叫白居易,一次,他去一位很久不见的朋友家做客。白居易发现,这位以前很爱好旅行的朋友已经好多年不出远门了。哈哈,你变了,变得不爱旅游了,美丽的风景对你没有吸引

  • 手机里面的秘密

    张军最近手头又有点儿紧了,于是他决定重出江湖,做回自己的老本行——偷!凭着多年的经验,几乎没费多大力气,张军就得手了,不过不是钱,而是一部手机,一部CECT牌的手机。坐在公园无人的角落里,张军懊恼地掏出手机正要仔细看

  • 杨老汉扔元宝

    这天,杨老汉在院里喝茶,听见胡同里有木匠招揽生意的吆喝声,他正想打一个吃饭的方桌,于是把木匠请了进来。木匠五十多岁,一看就知道日子过得不富裕,都什么年代了还穿着带补丁的衣服。木匠利索,一面干活一面和杨老汉闲聊。从闲聊中,杨老汉得知,木匠有一

  • 二流子山歌王

    吕宗强爱唱山歌,村里人却说他好吃懒做、游手好闲,背地里叫他二流子。宗强妈原是唱采茶调的,所以宗强从小就会三百六十调,每调十首民歌,共三千六百首;字字句句、唱得分明;嗓子高亢、洪亮,能随情、随性,随人、随景、随物来唱。那年,跟柳叶儿上桃花岭放

  • 北京大杂院之混混儿关爷

    上回咱们说了大杂院的第三进院子里刘三轮和小野三村的故事。那个北京解放前的地下党员陈玉书在牺牲后第六十四年才得以获得烈士的称号,也算是对她在天之灵的一个小小的慰藉。后来电影《集结号》上映了,有人就说:这片子的灵感就是编剧从咱们大杂院里得来的。

  • 神鞭陈四

    月上柳梢,劳作了一天的塔沟村人借着点夜风,三五成群地坐在门前纳凉,有一句没一句地唠着嗑,时不时地警惕着什么。就在上个月,山那边的白云村、牛草村等、好几个村子都遭了洗劫,还死伤了不少人。忽然,人喊马叫,人们一惊,知道担心的事儿终于发生了。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