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诸葛亮的机遇

诸葛亮的机遇

收录日期:2025-08-07 22:59:22  热度:10℃

历史给了诸葛亮太多的垂青,他的成名是因为他的才华横溢和智慧,更是因为他碰到了一个好机会。如果不是遇到刘备,如果不是刘备的三顾茅庐,那么他会名垂青史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诸葛亮最初是在南阳躬耕,也就是一个亲自耕田种地的农民而已,只不过他喜欢在农闲之余朗诵文章诗歌,这就引起了周围许多人的好奇,对他也就刮目相看。我有时在猜想,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不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努力的推销自己。在刘备邀请他出山之前是否有人来邀请他不得而知,可是他是不甘寂寞沉沦的,只不过他不会在刘备第一次第二次的邀请中就出山帮忙,那样会显得他的价值不大,其实他是在待价而沽,寻找一个更好的主公罢了。因为他不会像其他文人(包括他的在东吴当官的哥哥诸葛瑾)那样主动跑到当权者那里谋求一官半职,那样只会降低自己的价值,不会被当权者太多重视。所以他选择避开了刘备的前两次探访;第三次他看见刘备痛哭的态度很真诚,他觉得时机到了,这样的主公值得效力和托付终生,就算失去了生命也在所不辞,这才有了后来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名句。

诸葛亮的军事才华在刘备的军队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关羽、张飞由当初的怀疑到佩服得五体投地,收降马超,羞辱司马懿等,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他一直在为汉朝的复兴作出自己的努力,可惜的是天不从人愿,最后蜀汉还是被司马炎的军队灭掉了,他的儿子孙子也战死在沙场,完成了对刘备托孤的承诺。他本来是完全可以取代呆子皇帝刘禅的,就是因为刘备的临终遗言让他战栗不已,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条件下,诸葛亮是不敢取代刘禅的,别说他没有这样的想法,就算有,他也不会,也不敢。封建正统思想在当时统治着人们的思维,人们逆来顺受惯了,他们认为只有皇帝的后代或家族才可以担当和继承皇位,别人当皇帝就是大逆不道,就会受到天下人的讨伐,诸葛亮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他和他的后代只能做刘氏皇朝的忠实的臣子,甚至献出生命。

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来要求诸葛亮,但是我在想,要是三顾茅庐的不是刘备而是曹操,那么历史该会怎样改写呢?如果诸葛亮跟从的是曹操而不是刘备,那么天下早就太平,中国早就统一了。诸葛亮其实成为曹操统一中国的一块绊脚石,不过正像《三国演义》里说的那样“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

猜你喜欢

  • 赌疯子

    某天晚上的牌局开始得很早,我去的时候,已经没有位置了,我又舍不得走开,只好站在旁边看。老板人和气,陪我喝茶,并且不停地散烟。赌博的人都是些老面孔,只有一个小伙子是新来的,二十七八岁的样子,特别白,特别瘦,他旁边坐了一个也是又白又瘦的女孩,是

  • 贼子贼爹

    阿强从外面回来,还没进家门,村里人的异样眼光就让他抬不起头来。为啥?因为阿强这三年是在蹲大牢呢!犯的罪名也不光彩,盗窃犯!贼这一行,向来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兔子不吃窝边草。可阿强倒好,就爱吃窝边草。你说乡亲们能不提防他吗?阿强心里清楚,乡亲们

  • 拳僧

    上世纪80年代,有个采购员出差,因为去的是一个相当偏僻的小镇,只能坐那种私人中巴车。限坐二十人的车子,活活塞进了三十来个人。其中有个衣着很朴素的中年人,脸瘦如削,双臂特长,因为上车时带着的一包东西擦了一个小伙子一下,那小伙子脾气不好,骂骂咧

  • 湖神的女儿

    初冬水浅,白渡湖上的货船搁浅了,无法靠岸。船上有汪财贵医馆进的药材,汪财贵就让工人“踩水”把药材扛上岸。“踩水”是白渡村男女老少都会的一项绝技,他们把东西举过头顶,双脚有节奏地踩水,还能露出头来保持平衡。待工人们把药材搬上岸,汪财贵却说药材

  • 灵蛇笛声

    这件事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一片大洼深处。这片大洼是一大片盐碱地,很大很大,也不知道有多少亩,反正方圆十几里没有人家。人们常说“盐碱地三件宝,盐蓬、碱蓬、红荆条”。果不其然,这片盐碱地除了长些盐蓬、碱蓬、红荆条之外,寸草不生,放眼望去,

  • 老翁斗胆揭皇榜

    话说有一位皇帝,吃厌了宫廷里的山珍海味,食欲不振,无心总理朝政。这可急坏了御厨,也急坏了专管御厨的大臣,他们手足无措,整天提心吊胆。有一天,皇帝突然要想吃一种黄澄澄的香饼子,并张榜百两黄金悬赏。皇榜可不是随便揭的,没有那个金刚钻,谁敢揽那个

  • 最优秀的画匠

    古时候,有个相貌丑陋的国王,他非常自恋且残暴。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出镜子,人们都弄不清自己长得什么样子,又因为他是国王,没人敢说他的相貌是丑陋的,所以,自恋的国王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十全十美的美男子。有一天,丑陋的国王有个要请人为自己画像的想

  • 篾匠考秀才

    从前,有个姓张的财主,虽然家住乡村,却有山林百里,良田千顷,家财万贯。张财主大的两个儿子已近三十多岁了,早已成家立业。因从小读书不行,没有一点功名。张财主四十多岁时,又生了一个幺儿,张财主给幺儿取名:张德才。是希望幺儿长大后德才兼备。张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