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楼梯间里的父爱

楼梯间里的父爱

收录日期:2025-08-07 20:28:39  热度:9℃

(一)

四年前夏季的一天,我在家,大门外有人喊:“请问房东在家吗?”我出去一看,大门外站着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旁边放着辆三轮车。三轮车上放着各式水果。他笑着介绍:“我是来省城卖水果的,想在你这儿租房子。”

见他满车的水果,还有一台天平秤,明显处于营业状态中,我问道:“那你以前住哪儿?为什么不住了呢?”他说:“我来城里才一个星期,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我租房子就一个条件,越便宜越好,房子能住下人就行,来城里就是挣点钱给孩子读书用,我可不敢图舒坦啊!”

我很惊奇:“那你来省城一个星期了,你以前住哪儿?”“我就在外面住,白天,我在居民小区门口卖水果,晚上,我就去一个卖夜市大排档的地方,那地方整夜营业,人多,我就坐纸板上,靠着车子打盹,有时候,还能遇到喝酒吃饭的人买我的水果呢!”他喜滋滋地说着。

也就是说,他一个星期没有好好地睡觉了,幸亏这一个星期没有下雨,如果下雨,不知道他该住在哪里。

我让他进到院子里,正好我还有一间空房。他看了看房子,不安地问:“这房子太大了,我一个人住着怪浪费!”

每月二百元,我知道他是嫌房租贵,于是,我说:“这就没有办法了,我现在就这一间闲房子。”他看着我楼梯间,惊喜地说:“你那楼梯间没有人租吧?”我吃惊地说:“那楼梯间平时放杂物,不外租。再说,也太小了啊,是个斜坡形的,越往里越矮。”他笑着说:“矮怕什么,我睡觉的时候,头朝外就行了。正好你这院子还可以放我的三轮车,我买块雨布,晚上把水果蒙上就行了,还不用卸下了,缺什么货,我骑着三轮直接去补货就行了。”

他一脸热切地看着我,我叹口气道:“算了,每个月收你五十元就行了。”

他连连道谢。

(二)

从聊天中,我知道他姓宋,来自离省城二百多里地的乡下。于是,我平时就叫他老宋。老宋有个儿子。过了这个暑假,儿子就读高三了,还有一年就要高考了,他准备好好给儿子攒些钱:“儿子成绩好,考上大学没有问题,我就是要先给他攒些学费!”说起儿子,他是既高兴又忧愁。

老宋买了个电饭锅做饭,做饭的时候,他把被子连同铺席一起卷到床里面,电饭锅才在床上有一席之地。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空间,没有办法炒菜,老宋主要就是吃面条,一般是把葱洗干净了,掐成一些小段扔进锅里,连菜刀和菜板都省了。床下面,老宋珍藏着一瓶香油,是从老家带来的,心情好的时候,老宋会给面条碗里点上几滴香油。

楼梯间没有暖气,冬天的时候,老宋用塑料袋装了两块砖头,压住脚上的被子,以防止被子漏风。楼梯间门缝进风,老宋在门后面钉了两根铁钉,然后把棉大衣展开挂着。这样,就成了厚厚的一层棉帘,可以抵挡住一些风,半夜里终于能睡着觉了。

老宋租住我家的第二年,他的儿子考上了大学,老宋本村有人向省城运送西瓜,于是,为了节省路费,老宋坐村里人拉西瓜的卡车回了趟老家。老宋从老家带回三瓶香油送给我,说是自己家的芝麻榨的油,很香,很纯,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我说:“老宋,你的日子过得挺紧的,我怎么能忍心收你的香油?你留着自己吃吧。一人在外,别太省了。”老宋执意要把香油送给我,盛情难却,我只好收下了。

见老宋如此讲究,我和妻子商量后,决定不再收老宋的房租了,那个楼梯间就算免费送给他住。老宋不好意思地搓着手说:“这怎么好意思啊!”从此,老宋总是想方设法地回报我们,每天早晨起来,总是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前年秋天,我父亲住院半个月,老宋白天做完生意,晚上就去医院和我一起护理我父亲。

老宋在街上流动卖水果,很多同行把价格压得很低,但是,他们从来不给够斤两。老宋气愤地对我说:“那不是骗人吗?挣那钱我不安心!”但是,不在斤两上玩虚头,老宋的水果价格就显得“高”,就不好卖。

老宋一生气,干脆改行了,改收废品了。改行前,他专门咨询我,问可不可以。并一再保证一定会注意卫生,不会把院子弄脏。见他挣钱这么难,我同意了。

于是,老宋开始走街串巷地收废品。

(三)

有天,老宋因为感冒挂点滴,需要两个多小时,老宋就把药瓶拿回家拴在院子里的晾衣绳上。他边打点滴边用一只手干活。他说他要把一些饮料瓶子洗干净,然后送到废品收购站去。去晚了,就关门了。我说关门就关门,明天再送就是。他看看院子,不好意思地说:“还是今天送,弄一大堆废品在院子里,多不好看。”

由于平时忙碌,老宋吃饭不但不按时,有的时候,还相当凑合,例如买个凉大饼,然后一杯开水,就是他一顿饭。我多次提醒他注意饮食,他不听。结果后来就患了胃病,他不舍得去医院花钱治疗,胃疼了,他就弯着身,用拳头顶顶胃部,缓解一下疼痛……

老宋的儿子小宋在大一的时候,来过一次。为了让儿子看到自己生活得“体面”,老宋提前拎着四瓶啤酒给一个单身房客,想借他的房间用两天。这个房客是家公司的销售员,常常出差,一个月至少有二十天在外面。销售员沉默了一会儿,说:“大伯,您真是不容易,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看到您就仿佛看到我父亲当年的影子!啤酒您拎回去,房子你住……”

小宋在这住了两天,走的时候,他向父亲建议:“爸,您应该租个一室一厅的套房,有厨房有洗手间的,很舒坦!”听了儿子的话,老宋看着我苦笑。只有我能理解那笑中包含着多少辛酸。

老宋每个月给小宋一千元,小宋还叫着不够花。

小宋和我侄子在同一所大学读书。那天,我因事去学校里找我侄子,我们在学校外面的一家饭馆吃饭,碰巧看到了小宋,一个女孩和小宋在一起吃饭,看那亲热程度,应该是他的女朋友。小宋大方地点了几个菜后,还去附近的水果店买来了冰冻的西瓜。

那天,我没有心思吃饭,我在琢磨着找个时间和小宋谈一谈,谈一谈他父亲的楼梯间,谈一谈他父亲的胃病,谈一谈在这个城市中,他忽视的沉甸甸的父爱……

猜你喜欢

  • 李白其实没酒量

    通常的印象,仿佛古代的诗人都挺能喝酒,特别是李白,他的《将进酒》中说“将进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可见李白是很爱喝酒的,但是他是不是真的能够喝很多酒,是不是一喝就是“一斗”呢?这得先从“斗”说起。现在已经

  • 朱棣装疯夺天下

    1398年,建文帝登基。这位年轻的皇帝刚一上任便出手不凡,一口气削夺了五个藩王,叔叔们处死的处死,流放的流放,一时间人心惶惶。燕王朱棣虽未被削,但他心里明白,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皇帝已经在他的周围布满了眼线,自己的封地北平也被重兵包围,形势

  • 王安石识破长江水

    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和苏东坡同朝为官。王安石老年患有痰火之症,虽服药,却久难以除根。太医院嘱其饮阳羡茶,但须用长江瞿塘中峡水煎烹。想到苏东坡是蜀地人,王安石便相托于他:“倘尊眷往来之便,将瞿塘中峡水携一瓮寄与老夫,则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

  • 苏轼的“想当然”

    北宋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贡举考试,命作文题为“刑赏忠厚之至论”。阅卷中,当副主考将一篇立论新颖、文情并茂的奇文上呈于他,这位文坛领袖在击节赞叹的同时,也记住了文中一个他此前根本不曾见过的典故。试卷拆分后,才知晓此文出自苏轼之手,于是,他就请

  • 苏轼义救弃婴

    宋代大诗人苏轼的爱心如同他的作品一样,散落在许多方面。而他救助弃婴的事迹尤其令人感佩。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满后,主动要求到贫穷落后的山东密州(今诸城)任职,担任该州的最高长官“知州”。当时密州的百姓生活很困苦,苏

  • 王安石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

    一场绵绵春雨,南京便浸润在淡淡的烟云中。大江东去,钟山巍峨,如一幅静默淡雅的山水画卷。钟山脚下,王安石静静地伫立在他修葺完毕的半山园内,风吹过,丝丝雨意萦绕着他的白发。天色渐晚,墙角边疏落的几株梅花,让半山园显得更为孤寂苍凉。担任宰相,被罢

  • 邋遢宰相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但就这么一个光辉灿烂的千古风云人物,却是个地道的邋遢鬼,个人卫生一塌糊涂,长年累月不漱口不洗头不洗脚不洗澡不换衣服,整个人酸臭难闻,简直就是北宋版的“犀利哥”。年轻时,王安石当过扬州太守韩琦的秘

  • “偏食”王安石

    那次朋友请王安石吃饭,佳肴满桌,但王安石独对那盘鹿肉感兴趣,频频伸箸,几乎是一个人把它消灭干净了。朋友后来到王安石家做客,与王安石夫人聊起,说王公太偏食,只喜欢吃鹿肉。王夫人问:这盘鹿肉摆在哪一边?那朋友说摆在王公那头,王夫人说:那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