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苏轼和王安石亦敌亦友的关系

苏轼和王安石亦敌亦友的关系

收录日期:2025-08-13 06:25:31  热度:9℃

王安石和苏轼,是中国历史名人,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在后世和当时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大多数人熟知二人,应当是在文学方面。两人才华横溢,文笔出众,特别是苏轼,可以说是北宋文坛文宗级人物。

《庄子外篇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苏轼和王安石两人之间的关系,大地就像庄子写的这样。

王安石虽然文学上成就没有苏轼高,但却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对于北宋的政治有着直接而深入的影响。历史上著名的熙宁变法,就是由王安石主持的,所以这场变革又叫王安石变法。

国家法度不是小事,牵连甚广,一旦确立就少有更改。这期间也不是没有改革之事,但波动都很大。熙宁变法,也是一场改革国家各领域的变法,自然受到同等对待,朝内外反对声音无数。

当王安石开始推行变法之后,朝廷官员纷纷作出选择,自发的形成了新党和保守党。王安石和苏轼,这两位同样才华出众的人,站在了对立阵营。

苏轼一家都是保守派,其父还曾作《辨奸论》,大肆批判过王安石,说他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毫不客气的指责王安石,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

受到家庭的影响,苏轼一进入仕途就站在了王安石的对立面,成为反对王安石的保守党新秀。

在政治上两人站在对立面,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主张,自然会相互攻讦。

苏轼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他写《议学校贡举状》、《上神宗皇帝书》,主张结人心、厚风俗、存纲纪。苏轼在当时虽然官位不高,但是在文坛上却占据极大地位。所以苏轼所作的文章,对于王安石的新党和改革都阻碍极大。

后来苏轼当上主考官,出题影射王安石,这就触怒了王安石。王安石当时深受宋神宗信任,在他的推动下,苏轼最终被贬。

虽然政治上两人不和,但是却并不妨碍两人互相欣赏。当脱去政治外衣之后,却是最好的朋友。

元丰二年,乌台诗案发生。被贬的苏轼,加自己的挫败情绪加入到文章中。他到任之后上呈谢恩表,被新党人氏抓住漏洞,当即斥责他对皇帝不敬,不服皇帝处置。至于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谩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未有如轼也。

苏轼因此被捕下狱,陷入文字狱中。当时宋神宗想将苏轼处死,众人纷纷与苏轼划清界限,最后是王安石上书言: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加之宋太祖开国之后,就立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宋神宗听进王安石的劝告,苏轼于是改杀为贬。

苏轼被贬之后,有一年来到江宁与王安石相会。当时的苏轼经乌台诗案一事心灰,而王安石也从朝堂急流勇退,褪去朝衫。

两人进行了一次友好会面,谈天说地,毫不掩饰对彼此的欣赏。

两人游蒋山,苏东坡写: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王安石附和赞叹:老夫平生作诗,无及此之二句!

此次见面之后几个月,苏轼还写诗夸赞王安石骑驴渺渺入荒坡,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王安石则说苏轼:不知更年几百,方有如此人物!

这才是真君子真名士,政治上是一回事儿,私下里是另一回事儿。不因为政治立场的敌对,而失去公正目光。也不因站在对立面,而相互厌烦憎恶!苏轼和王安石,都是值得钦佩之人!

猜你喜欢

  • 花90%的时间考虑失败

    有记者采访李嘉诚:“大家都很好奇,您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从来没有过一年亏损,既能将事业大胆地扩张到世界各大洲的55个国家,又能做到万无一失,从不翻船,这其中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呢?” 李嘉诚回答:“我往往会花90%的时间考虑失败。”接着

  • 回忆母亲严凤英

    经典唱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无人不晓,但七仙女这个完美形象的创造者严凤英却并非尽人皆知。80年前的今天,严凤英降生于安徽桐城罗家岭,当年这个因唱戏为族人所不容而被迫离家的小女孩,后来竟然把黄梅戏从乡野引入都市,把乡间小调变成了全国闻名的大剧

  • 天使为什么会飞

    心灵如洁白的羽毛,人格似坚实的金石 她曾是一名通信兵,虽然天生一副好嗓子,但因为长得比较胖,没有文工团接纳她。退伍后,她追求音乐矢志不渝,凭着扎实的基本功成为顶尖的歌手,生活中则以真诚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不久前,她被空军特招入伍,并被任命为

  • 纳达尔的金钥匙

    在那次世界级的网球大赛开始前,按照惯例要先抽签。抽签的结果很快出来了,有一个小组因为成员大都是实力强大的选手,被称为“死亡之组”。 一个记者知道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了抽签现场,用相机记录下了被抽进“死亡之组”的选手们的表情。除了一些名

  • 萧红:她比烟花更寂寞

    提及萧红,总会想到《红楼梦》里的香菱,有生之日孤苦伶仃历尽人世间的苦难,最后,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 萧红是那个时代文坛中异常夺目的女子,一部《生死场》为她打开了通往文学的道路,《呼兰河传》使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笔,一度被称为30年代

  • 贾斯汀•比伯:12岁懂得自己的优势

    上中学的时候,班上的大多数女生都比我高。我最痛恨让她们多一条不跟我约会的理由,所以,单纯做个好人似乎是个不错的点子。我还觉得最好把音乐方面的事情保持低调,做一些确保自己能够看上去很酷的事情运动。 我觉得我很早就明白:尽管我个子比较小,但是

  • 巩哥:总统后代,天才笑星

    每年的春节晚会现场,有一个人一出场总是那句口头禅:“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来宾,Ladies and乡亲们,我想死你们了!” 知道他是谁了吗? 对!他就是冯巩,一个还没开口就能把你逗乐的笑星。 说起冯巩,他的身世那可不得了!他

  • 幸福就像寻找某种光

    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挺有韧性的人,而且“特别的韧”。他外表柔弱,内心却十分强大。看他的故事,就像在看“苦儿流浪记”,让人忍不住一肚子心酸。 他是在山东德州农村长大的,家里世代务农。5岁那年,母亲病逝,父亲因负债而抛弃儿女远走他乡。他和两个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