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原来,喜欢就是这样的

原来,喜欢就是这样的

收录日期:2025-08-08 02:06:25  热度:9℃

那是1991年的夏天,简简单单的阳光,简简单单的晴,就像我和他,平平淡淡地相处,平平淡淡地相知。

我和他在农行的同一所办事处共事快一年,什么话都说尽了。他好,我知道;他对我好,我也知道。感觉里有温暖也有牵挂,却都是自家人般的云淡风轻。其他的呢?他没说过,我没问过。

他要去黄州学习的消息,是突然知道的。上午开会宣布,我中午吃完饭回来,看见他和其他的学员都已经整装待发。所有的同事都站在门口,轮流地握手、拥抱,语重心长地嘱咐。告别进行得如火如荼,只有他,一直在东张西望,看见我,眼睛一亮,仿佛示意我过去。但是太热闹的场面让我窘,我头一低,也没跟他打招呼,就进去了。

我怔怔地站在门边,听见背后传来急切的脚步声——果然是他。一时理不清头绪,许久我们都没有说话,外面人声鼎沸,屋里却静寂得可以听见彼此的心跳和呼吸。半晌,他说:“我去一个星期。”我说:“嗯。”又无话。良久,听见汽车喇叭声响起,他向门口跑了两步,又一停,说:“我……给你打电话。”我用力地点头。

我一直记着他的话。每次电话一响,我的心就一阵狂跳,得知是别人的或者公事,心才暗暗地落回原处。短短的一个上午,我的心情大起大落,像大户操纵下的股市。但是他的声音,始终没有在那一端响起。

后来我才知道,其实他没有食言。只是因为学校远在郊区,打长途不便,每次都只能赶在上课前或放学后。可两次他打来电话时碰巧我都不在,别人又忘了告诉我他来过电话。

但是当时的我自然不会知道。中午同事们去吃饭,我却不死心地守着电话。电话彻底地安静着,我渐渐焦虑起来,许多不祥的念头一掠而过,却又不敢深想,害怕一念成谶。渐渐有些睡意蒙眬,忽然铃声大作,我一跃而起,被桌角撞痛了腿也在所不惜,但是那端满口粤语,竟是打错了。

我慢慢放下话筒,听到雷声隐隐传来,抬头看去,天色正迅速地变暗,乌云奔涌而来,一场暴雨正蓄势待发。我突然想到了他:他走得那么急,带伞了吗?还是一贯的不在乎?那样粗心的男孩啊。我忽地站起身,拿了雨衣,跟主任说:“我请半天假。”我没告诉他我是要去黄州,当然更没问员工学习到底在黄州什么地方。

雨来得比我想象中还要急,雨点大颗大颗地灌进雨衣里,我的全身很快就湿透了。一辆又一辆车从我身边疾驰而过,泥浆溅满了我的裙摆。而我坚持站在路边,对每一辆经过的车招手。

我从来没出过武汉,分不清东南西北,更不知道黄州到底在武汉的哪个方位。反正只要是长途车,无论是南来还是北往,我一律奔过去充满希望地问:“到黄州吗?”

一辆开往蕲春的车被我拦住了。“黄州?经过倒是经过,不过我们是直达蕲春的……”那父亲一样年纪的售票员抬头看看下着滂沱大雨的天空,又看看我湿得紧贴在小腿上的裙摆,犹豫了一下,眼里流出长者的善意,“你上来吧,我们在黄州给你停一下。”我千恩万谢地上去了。

车上人很多,我被挤在一个猪笼旁边,车稍有颠簸,那头猪就发出抗议的叫声。车顶在漏雨,无论怎么闪身都躲不开,我索性由它一滴滴打在我肩头。站了好久好久,腿都软了。窗外是越来越陌生的田野,但是我心情平静,甚至还轻轻地哼着歌。觉得肚子饿了,摸摸口袋,还有一包话梅,就拿出来吃。

雨停了,阳光渐渐来敲我们的窗。售票员招呼我:“黄州到了,你到哪里?我们在附近把你放下来。”

我说:“我不知道。”

他说:“你说门牌号码或者单位名称就行了,黄州我们很熟。”

我老老实实地回答他:“这些我都不知道。”连司机都回头奇怪地看了我一眼。

我在刚进市区的地方下了车,立刻有一个三轮车司机过来拉生意。想想是农行办的培训班,显然跟经济有关,我便问:“你知道哪儿有财贸一类的学校?”

他说:“十块钱我拉你去。”

我数数钱——出门时根本没想到会到这儿来,身上只带了平常零用的钱。我摇摇头:“太贵了。”

他缠着我不放:“八块,六块,好了好了,五块,不能再低了。”我干脆把钱包翻给他看。他不可思议地摇头,一边自言自语“武汉大地方来的,连这点钱都没有”,一边还是告诉了我怎么走。

暴雨过后的天空更是蓝得咄咄逼人,阳光金箭一般直射下来,只一会儿,我就挥汗如雨。在路边买了一杯三毛钱的冰豆浆喝,我很乐观地安慰自己:到了就好了。

我实在是太乐观了。在黄州市财贸学校连问三个人都不知道,最后人家显然是被我问烦了,“砰”地关了门。站在陌生的街道上,周围没有一张熟悉的脸。就在我急得眼泪快掉下来的时候,我一眼看见“中国农业银行”的金字招牌,蓦地有种见到亲人般的感觉。

亮了自己的工作证,储蓄小姐热情地指点我:“你说的培训班在农行职工学校,我帮你叫三轮车,省得他宰人。”

我小声地说:“您告诉我路线,我走着去就行了。”

“走去?”小姐惊呼,又好心地提醒我,“那要穿过整个黄州市啊,起码要一个小时。”我只好苦兮兮地笑。

幸好黄州只有那么两三条街道,也幸好农行在那儿的网点不少,每遇到一个信用社或者储蓄所我都进去问路,别人指引我一段路,在我快要迷路的时候,下一个储蓄所又出现了。就这样,我在六月的烈日下一小段一小段艰难地走着,汗水滑过皲裂的嘴角,是撕裂的痛楚,我舔舔嘴唇,却连一小杯冰豆浆都不敢去喝:谁知道还要走多久呢。即使这样,我一次也没有觉得自己是不该来的。因为我知道,他一定会在我的目的地等我。

终于有人抬手一指对面:“就在那儿。”刹那间,漫天的晚霞同时在我面前展开。

在即将走进宿舍楼的瞬间,我站住了,我第一次想到:见到他,我要说什么?问他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但是如果他根本只是随口说说呢?我们之间其实不过是同事,而一个办事处有上百人。只是一个星期的分别,只是两天不知消息,而我,居然就这样巴巴地跑来,他会怎么笑我的自作多情?我想要马上回去。可是,那么大的雨,那么毒的太阳,那么远的路,我为他而来,就这样徒劳而返?我不甘心,我真的不甘心。

最后我终于决定了,悄悄问一问别人,武汉来的几个学生怎么样,如果没事,那就表示他也平安,我就可以走了,他的面也不必见。

我在心里想了几十遍该如何若无其事地询问。走进楼道,有人看了我一眼,只是一眼,我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全部勇气立刻土崩瓦解,我惊慌地逃上楼去。在二楼,我连停都不敢停,直奔三楼,最后是四楼,顶层了,已经没有退路了。

我终于敲开了走廊尽头的门。“武汉来的学生?我不知道,你问对面吧。”

我走到对面,手刚刚抬起,门开了。忽然好像整个夏天的热浪一起翻卷而来,我如同身处云端般恍惚,我看到的真是他吗?

那一瞬间,我清清楚楚地看见惊喜闪电一般照亮他的脸:“是你?真的是你?我听到你的声音,我想不可能。你这两天在哪里?为什么我打电话你总不在?我都快急死了,车票都买了,马上就准备回去。你怎么会来?你怎么来的?你怎么找到我的?”

他一迭声地追问着,而我只是深深地看着他,轻轻地微笑,笑着笑着,我突然就哭了。

原来,喜欢就是这样的。

猜你喜欢

  • 孔子小时候勤奋读书的故事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

  • 拿破仑林肯爱书读书的故事

    拿破仑:带着一个随军图书馆10岁时,拿破仑到了巴黎的布里恩诺少年军校读书。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16岁的他不得已中途辍学,当了一名炮兵少尉,从而开始了艰苦的自学生活。他寓居在瓦朗斯城的一座咖啡馆内的小屋里,常常一个人坐在闷热的房间,两眼紧盯着

  • 巴金读书的故事

    着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

  • 冰心马寅初“拼命”读书

    有很多人曾为了能读书而拼命”。冰心小时候就喜欢读书,可她到了上学年纪,母亲却不赞成她读书。母亲说:读书是你哥哥们的事,他们读书可以做官赚钱,女孩子读书也只能做个贤妻良母,读书有什么用,你应该跟我学绣花。”小冰心说不过

  • 斯坦福:控制美国的十大财阀之一

    1814年,英国发明家斯蒂芬斯发明了蒸汽机车后,欧美等国相继掀起了修筑铁路的热潮。这里讲的是一个名叫斯坦福的美国人靠修筑横贯美国东西部的大铁路发了大财,成为控制美国的十大财阀之一的故事。斯坦福早先是美国加州的一个批发商,他加入了共和党以商人

  • 诺贝尔:炸药之父

    提到诺贝尔这个名字,全世界几乎无人不知没人不晓。诺贝尔是瑞典籍的科学家、发明家,他因发明炸药、雷管并经营、生产这两样东西而成为富豪。诺贝尔临去世前留下遗嘱,决定在他死后把遗产的一部分作为基金,以其全部利息分成五等份,作为对人类幸福最具贡献者

  • 贾姆谢特吉·塔塔:印度第一财团

    在印度最大的钢铁厂——塔塔钢铁公司的大门口,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铜像,他以深邃而安详的目光,宛如佛陀一般俯视着进进出出上下班的员工们。这就是塔塔财团的创始人贾姆谢特吉·塔塔的塑像。时至今日,还经常有人在铜像

  • 岩崎兄弟:三菱霸王

    在当今日本6大企业集团中,三菱集团以雄厚的实力位居三井、住友、芙蓉、三和、第一劝业银行之前,独占魁首。三菱集团旗下有41家大公司,包括三菱银行、三菱商会、三菱重工、三菱信托、明治生命保险、东京海上保险、三菱电机、三菱汽车、三菱石油、日本邮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