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两袖清风的故事

两袖清风的故事

收录日期:2025-08-08 03:03:39  热度:7℃

【典 故】 两袖清风(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一、

其实早在元朝文学家魏初的《送杨季海》一诗中就已出现了“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魏初,字太初,号青崖,著有《青崖集》五卷,曾任元朝中书省掾吏、监察御史、南台御史中丞等官职,品性清廉,颇有政声。

二、

此外,元朝陈基在《次韵吴江道中》一诗中也有这样的句子:“两袖清风身欲飘,仗藜随月步长桥。”只不过当时这一词语还没有与为官清廉这一意思联系在一起。到了明朝吴应箕的笔下,“两袖清风”这一成语就已被用来表达清贫之意了:“入计时,止于两袖清风,欲送其老母归楚,至不能治装以去。”从此以后,“两袖清风”(亦作“清风两袖”)才逐渐演变成为官清廉的意思。如明朝另一位清官况钟(1383~1443年)在出任苏州知府任满赴京考绩时,为拒收群众送的礼物,就曾作诗云:“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绵。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

三、

古往今来,凡为官清廉、不贪钱财者,常以“两袖清风”自誉。说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人都穆的《都公谭纂(zuǎn)》记载了下面的故事。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曾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于谦作风廉洁,为人耿直。于谦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当时各地官僚进京朝见皇帝,都要从本地老百姓那里搜刮许多的土特产品,诸如绢帕、蘑菇、线香等献给皇上和朝中权贵。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他曾作过《入京诗》一首: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绢帕、蘑菇、线香这些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为贪官污吏的搜刮,它们反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所以我什么也不带,只带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古时,人们把随身的钱物放在袖中),免除百姓的不满。这首诗嘲讽了进贡的歪风,表现了于谦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风骨。

“两袖清风”比喻为官清廉或表示贫穷,手头一点积蓄也没有。

绢帕、蘑菇、线香都是他任职之地的特产。于谦在诗中说,这类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调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祸殃了。他在诗中表明自己的态度:我进京什么也不带,只有两袖清风朝见天了。诗中的闾阎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为民间、老百姓。

猜你喜欢

  • 绝对不改版

    很多年前我读大学那会儿,平面设计还是一个时髦的工作。班级里有男生买了PHOTOSHOP教程学做图,收获女生仰慕的眼神无数。那时的电脑还很笨重,会在电脑里装一个PS软件,偶尔打开来修几张素材图、拉拉渐变、覆盖图层的男人,侧影背影都很帅。毕业时

  • 牛圈历险记

    怀着在尝试中探索学习的态度,大三下学期,我开始广投简历,为自己的暑假谋一份实习工作。意外且幸运地,我被微软录取为一名PM暑期实习生。总听学校老师说那儿是个“牛圈”,各色牛人相聚一堂,有幸闯一把这个传说的超级牛圈,近距离观察学习大牛是如何炼成

  • 论坛“通缉令”

    员工在公司面临倒闭之际,携带着重要的技术机密“潜逃”。老总反守为攻,展开了一场奇特的网络“追捕”……当刘军来到周伟的办公室时,心里难免有些不安和紧张。早在一年前,周伟就曾邀请过刘军到他的公司里上班,那时刘军所在的公司发展势头正猛,因此他断然

  • 重要的是发射

    一名记者在采访EDS公司总裁罗斯·佩洛时问:“你们公司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罗斯·佩洛回答得很有意思:“预备!发射!瞄准!”人们对他说的话有些不解。因为按照常规,应该是预备、瞄准、发射才对。但是,他所说的,的确是EDS公司的经营宗旨。也正是

  • 兼职校园代理赔了

    “XX机构诚聘校园代理!”“校园代理,让你实现周薪600的梦想!”大学里的公告栏中,五花八门的校园代理招聘广告铺天盖地,让不少想要找兼职的同学心动不已。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成为校园代理的多为大二学生,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拜访学生宿舍,帮助代理机构

  • 面试官对2人说NO

    面试时,面试官很少会态度鲜明地表示:坚决不要这个case(应聘者)。人的情商高低不一,面试官可以不在意应聘者的情商不高,但对于情商有问题思维狭隘的人,面试官会毫不犹豫地说“No”。在上个月的面试中,我和同事们就遇到了这样的人。和所有人冲突的

  • 非名校生也有春天

    两次切肤的学历之痛学生时代,作为一名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我曾有过两次切肤的学历之痛。一次是为一家女性杂志撰稿。我的故事被当做一个选题的案例,需要写明自己的身份。编辑问我在哪个大学读书,我如实地告诉了她。结果杂志刊发出来时,我看到自己的身份是

  • 应该有些事输给人家

    在这个被网民戏谑为“拼爹”的时代,再一次证明,无论是官二代、富二代还是星二代所惹下的风波,根子都是上一代的问题。这使我想起另一个富二代和他的爹。2008年,台湾传来爆炸性新闻,台湾旺旺集团收购台湾中时集团,由旺旺集团老板蔡衍明的大公子蔡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