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曹雷的适宜

曹雷的适宜

收录日期:2025-08-08 03:04:31  热度:10℃

在文革时期为外国“内参片”配音,乃至后来为很多电影配音,曹雷还一直没有出过国。后来虽然有了出访的活动,那都是走马观花。直至退休后,曹雷才得以把自己的一个心愿落实。她要到每一个配音过或者导演配音过的影片故事发生地去走一走,以这么一种方式来重温自己的配音生涯。这是一种美妙的感觉。当她在每一个故事发生地前留影的时候,她想到了当年为某一部电影配音的每一个细节,是内参片《罗马帝国》?是《爱德华大夫》?是《非凡的爱玛》?是《梅菲斯特》?是《最后一班地铁》?……曹雷一共为六十多部外国电影配音或者导演配音过,这六十多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地,就成了她的退休后六十多次的人文漫步。仿佛是六十多次两部电影在交叉放映:一部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配译历史和她个人的配音生涯,一部是故事发生地的历史和风光,曹雷恰是将这两部电影做了一次个人记忆的合成。她将这一个个人化的合成用文字记录下来写了一本书:《远去的回响——六十部译制片的配音笔记》。

我近距离认识曹雷,是在几年前一次文化座谈会上。会议主持人朱烁渊一番盛情,要我谈谈“上海女人”,那时候《上海女人》出版不久。有众多文化界著名人士在场,我真不敢放肆,但是也不愿推却好意。那天我就坐在曹雷旁边,倏忽间有了意外的谈资。如果要赞美一下曹雷,什么词汇最合适?肯定不再是美丽漂亮,这是她从小以来一直受到的赞美,当然更不是嗲作之类,那实在是对“上海女人”最肤浅的定位。我要用我发现的一个词汇来赞美曹雷:“适宜”——曹雷老适宜额。

适宜是“上海女性”的最高境界,确切地说,是一种都市女性的文化气息,山东人可以爽,四川人可以辣,上海女性以适宜为尊,“格额女人老适宜额”是对某一个女性的最高评价。当时我这一番对曹雷的赞美是获得一片掌声的,与其说是认同我对“适宜”的发现,还不如说是对曹雷的适宜喝彩。曹雷欣然接受“适宜”这么一个评价,不过她也和我讨论,到底是“适宜”还是“适意”?我想了想说,我也曾经想过“适意”,适宜是主体的散发,适意是客体的感受,都有道理,就像苏东坡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写的就是主体的适宜。

曹雷正是一个适宜的艺术家。她的神态中至今散发着名门的气韵,也包括她的弟弟曹景行,他们举手投足的每一个细节,都带有不经意的标记。曹雷是一个有雍容气质的人,但是曹雷的生活态度和待人接物,又完全是一个知性女性,尤其是一点点都不端,一点都没有架子,时时都会让人有亲切的感受,她是适宜的,她也是让别人觉得适意的。在远距离赞美她的时候,我多多少少还是将她当做一个著名艺术家、名门之后,但是近距离欣赏她的时候,我感受到的这是一个有思想又很有趣的人。她常常会津津乐道自己淘便宜的生活之道。她和先生常常会到各地旅游,反正两人都退休了,早早地就在网上订好飞机票,去厦门只要190元,就是飞机小一点,没有吃的东西,一样也是飞过去的……说这些事的时候,曹雷是真的开心。所以,她会有很多朋友,会有很多年轻朋友,都以“雷姐”称呼她,很重要的原因,正是在于她的适宜。对于曹雷,适宜不仅是她的气韵,也是她的生活态度。

很佩服曹雷有充沛的精力,至今还在活跃在艺术天地,还会写很多文章,还会读很多书,并且读到好书就会向周边朋友介绍。不久前的一次活动中,恰恰我又是在她席侧,她在一张纸上写了一本书的书名和作者:是郑宸的《罗摩桥》。我买了一翻,果然是一本好书。我以为,曹雷还有一部最有价值的书,就在她的书柜里,那就是每一部外国电影的配音手稿,油印刻字,周边是当时所作的笔记。

猜你喜欢

  • 父亲是一个斗士

    小时候我看过一部日本电影《砂器》。影片讲战后日本东北部一对失去土地的父子,他们到处流浪,在大雨滂沱中赶路,在大雪天里乞讨,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有一次,儿子被富家子弟殴打,瘦小的父亲拼命用身体挡住拳头和棍棒,滚落到水沟里;还有一次下大雪,父亲

  • 世上最酷的老爸

    我出生的时候爸爸50岁,早在家庭主夫”这个词出现之前,他就已经担起这个角色了。我当时并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代替妈妈在家里忙来忙去,但我却是朋友当中惟一被爸爸围着转的人。我自认为很幸运。

  • 只有心怀远方的人,才不会奢望一帆风顺

    一个身处逆境的年轻人,来到海边,想结束自己的一生。在海边,年轻人遇到了一位老渔夫。老渔夫对他讲,看过大海上航行的船的吗,它们有时升起风帆,有时收起风帆,升起风帆时,说明船航行在顺风中,收起风帆时,说明船航行在逆风中。 老渔夫说,船为什

  • 20多岁,你不努力变好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01 Hope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 翻译成中文是: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这句话是我用了三年的个性签名。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只是一个平凡的角色,没有殷实的家境

  • 父亲的掌中花

    每天早晨,都会碰到那对父女。稍显沧桑的父亲骑着一辆半旧不新的自行车,后座上坐着他的女儿。远远看去,女孩鲜艳如花,而她的父亲,就像一根树枝。

  • 生活,没有谁比谁更容易

    一辈子活下来,常常是,在最有意思的时候,没有有意思地过,在最没意思的时候,想要有意思地过结果却再也过不出意思。 或者,换一种表述就是,在看不透的时候,好看的人生过得不好看;看透了,想过得好看,可是人生已经没法看了。 这句话说得并不

  • 李连杰:有一种职业病叫“父亲”

    被誉为功夫之王”的李连杰,似乎总是一副硬汉模样,什么也不怕,但那是假象。李连杰说自己其实是个特别胆小的人,尤其在事关女儿的事情上。他说自己是情不自禁地担心女儿会不会出啥意外,懂不懂自我保护,万一遇到突发状况能不能及时脱险。

  • 小猫猫起来

    小明和姐姐小丽在家里玩,小丽打开衣柜门时,小猫钻进去不肯出来,小明问姐姐:“小猫为什么要躲在这里呢?”姐姐小丽说:“因为它是小猫吗,所以它就喜欢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