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

收录日期:2025-08-07 15:07:11  热度:9℃

一只骆驼,辛辛苦苦穿过了沙漠,一只苍蝇趴在骆驼背上,一点力气也不用,也过来了。苍蝇讥笑说:“骆驼,谢谢你辛苦把我驮过来,再见!”骆驼看了一眼苍蝇说:“你在我身上的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你走了,也没必要跟我打招呼,你根本就没有什么重量,你别把自己看太重,你以为你是谁?”

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曾讲过一个故事。他生长在一个大家庭中,每次吃饭都是几十个人坐在大餐厅中一起吃。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决定跟大家开个玩笑,吃饭前,他把自己藏在饭厅内一个不被注意的柜子中,想等到大家遍寻不着时再跳出来。尴尬的是,大家丝毫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饭饱,大家离去,他才蔫蔫地走出来吃了些残汤剩菜。从那以后,他就告诉自己:永远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则就会大失所望。

做人,不要太张扬。别以为你很牛,没有你,地球照样转,离开了这个平台,你什么都不是。要学会谦虚做人,低调做事。

飞得多高不重要,你还得记得平安着陆。

芮成钢当年习惯自称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前国务卿基辛格、日本前首相菅直人、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等等世界名流都是“老朋友”,以至于每年的達沃斯经济论坛,会被一些网友笑称为“芮成钢和他的朋友们的聚会”。然而当芮成钢锒铛入狱之时,他遍布全世界的“老朋友们”都不见了踪影,昔日的小伙伴们也是树倒猢狲散,落井下石者倒是蜂拥而至,可谓世态炎凉啊!

别把自己太当一回事,在匆匆的人生行程中,你只不过是一个过客;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你甚至还比不上一粒砂石的分量。

不把自己看得太重,其实是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高尚的境界、一种达观的处世姿态,是心态上的一种成熟,是心志上的一种淡泊。

用这种心态做人,可以使自己更健康,更大度;用这种心态做事,可以使生活更轻松,更踏实;用这种心态处世,可以让身边的人更喜欢与你相处。

猜你喜欢

  •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故事

    北宋时,有个州的太守名叫田登,为人心胸狭隘,专制蛮横。因为他名“登”,所以,不许州内的百姓说到任何一个与“登”同音的字。说到他这个忌讳,还真有些来历…… 蒲田村,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方圆几千里,山、塘、田、地……树木茂盛,水清田肥。这

  • 紫芝眉宇的故事

    元德秀是唐朝时的河南人,为人宽厚,少浮华。元德秀当鲁山县令时,县里有个人因偷盗被捕,恰好当时鲁山境内有虎为暴,那人请求去缚虎来赎自己的罪,元德秀答应了。官吏劝他说:这是那人的诡计,他想逃走,你不怕受到牵连吗?” 元德秀说:人应该

  • 志在四方的故事

    “志在四方”由“四方之志”衍变而来。“四方之志”出自秦朝孔鲋编撰的《孔丛子》(记述孔子及其后代言行的一部书)。《孔丛子·儒服》篇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第五代孙孔穿,字子高,出游赵国(今河北省南部一带)。在赵国,他和赵胜(即平原君)

  • 彼一时,此一时的故事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燕王哙把政权交给宰相子之,从而发生内乱,齐国趁机出兵燕国抢占土地。孟子极力主张出兵,要燕王给齐王称臣,从而推行仁政。但齐王却只看见燕国的土地与财富。孟子的学生充虞十分不满。孟子感慨地说:彼一时,此一时也。”

  • 铁杵成针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李白小的时候很聪明,贪玩、不好学。一天,他趁人没注意,丢下书本,溜出去玩。他四处闲逛,走啊走啊,不知不觉,来到一条小溪边,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溪边吃力的磨着铁杵。李白觉的很奇怪,上前问到:老婆婆您在干什么?”老婆婆

  • 一寒如此的故事

    战国时,范睢当上了秦国宰相。他本是魏国人。那时魏国中大夫”须贾怀疑他与秦国私通,宰相魏齐叫人把他痛打了一顿后扔到厕所里。范睢没有死,他带着伤痛逃到了秦国。秦昭王很赏识他的才干,封他为宰相。不久,秦国发兵攻打魏国。魏国立即派中大夫

  • 不可多得的故事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

  • 不足为外人道的故事

    陶渊明是晋代著名文学家,《桃花源记》是他的传世之作。文章写道:有个渔夫划着小船来到桃花林。小船钻过山洞,洞外竟是一片桃源乐土。这儿男耕女织,日作夜息。处处牛羊欢叫,年年五谷丰登。主人捧出美酒佳肴,热情接待渔夫。原来,他们远离乱世,在这儿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