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念过哈佛又如何,你下过乡么

念过哈佛又如何,你下过乡么

收录日期:2025-08-08 04:58:27  热度:11℃

一位朋友前几天刚见了蒯大富,跟我说,受不了了,这哥们儿,饭桌上一开口就是:兄弟我当年被毛主席接见的时候

其实,这也很正常,有多少人能够走出人生巅峰的记忆呢?人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一堆碳水化合物,除了身上披的阿玛尼,脚下踩的LV,身上喷的香奈儿,坐进一辆奔驰600,一个人能凸现自己属于一个占据更多资源群体的标志,就是他拥有的记忆。记忆最能标明一个人属于什么圈子。

做不经意状流露出你让人艳羡的记忆,比任何奢侈品更能让人在你身边感受到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所以钱钟书笔下的妙人总爱说:兄弟我在英国的时候

不过,这股潮流眼下有了新现象。比如北大一位我很尊敬的著名教授,在各种场合做报告,像开忆苦思甜会,从来不提兄弟我在英国的时候,开口总要从兄弟我当年在陕西农村种地的时候说起。这也不是一个孤例,我视野中成了腕儿的经济学家,莫不如此,要么是兄弟我当年在生产队当会计的时候,要么是兄弟我当年在厂里当学徒的时候。最绝的是周其仁,绝少谈出国经历,爱说兄弟我在完达山打猎的时候。据说他每说到此,在座的女生都显露出无比崇拜的神情。

难道这些裘马轻肥的经济学家,真的觉得当年自己种地、当学徒、打猎的时光,是他们巅峰时期的经历、最幸福的时光?中国有七亿农民,教授才有多少啊?不能简单地这么说。

记得上个世纪末,社会风气不是这样。那时候站在讲台上的,一开口都得是兄弟我在牛津的时候、兄弟我在芝加哥的时候,不然根本镇不住场子。为什么这些年气氛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布迪厄对于文化资本的分析,给我很大启发。他有本书,叫《区隔:趣味判断的社会批判》,其中讲到各个社会阶层如何依靠自己对不同文化符号的熟稔,来标志自己的地位,并和其他阶层区隔开。

当年改革开放开始不久,见个金发碧眼的都非常稀罕,任何海归,哪怕是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都沾了西方世界文化资本的光。谁有西方背景,谁就能把自己和绝大多数人区隔开来。我听过不少大学里的年轻讲师抱怨,说自己没有赶上好时代,搁十年前,哪怕是在国外的二流大学读个硕士回来,也能很轻松地被当做人才引进,当个教授。现在,教授的位置都占满了,标准就高了,非得是欧美名牌大学的博士,还得从助教讲师开始,一年年地苦熬。这些年轻人来自城市,中上收入的家庭,受过很好的教育,一边上大学一边读新东方,大学一毕业就去国外读研究生,这几年回国求职了。

现在海归这个词就让我想起巴西龟。记得我小时候,巴西龟刚引入中国,很稀罕。在花鸟市场上,一只巴西龟的价格几乎跟一只画眉相当。十年以后,巴西龟就论斤卖了。

现在,随便一所重点大学里都挤满了等待职称上升的海归,每一个学历背景都挺不错。学术体系也像一个权力场,就像那个寓言里的猴子,朝下看都是笑脸,朝上看都是屁股。今天中国大学里排在最顶端的学者,最有效的和其他野心勃勃的尾随者区隔开来的方法,就是拥有一套让其无法模仿的话语体系。在这帮海归面前,显摆兄弟我在英国、美国的时候就不管用了。这些新一代海归上过新东方,在国外谈过恋爱,参加过俱乐部,个个英文都比在国外端盘子攒回国三大件的老一代海归溜。

于是,在这些新海归面前,文化符号的游戏规则就变了。只有开口就是兄弟我种地的时候,如何如何,这才是院长、主任级别的范儿,才能让他们望尘莫及,甘拜下风。念过哈佛又如何,你下过乡么?不服不行,大哥就是大哥。

这并不是只在教授中有这种现象。所谓社会科学,就是你要认识到社会是有客观规律的,人就像小白鼠一样,在规律中活着。有个著名的段子,陈丹青听刘索拉强调王朔是大院的孩子,而说起她自己却是胡同里长大的,就觉得有些听不明白:按说胡同里长大的,多数是城市贫民,可刘索拉分明是高干子弟。陈丹青后来才明白,刘索拉所谓的胡同是史家胡同小学的胡同,比王朔所住的容纳了几百户军属的大院儿高级多了。这应该是一样的道理。

不知道我是不是想得太复杂了,不过我确实相信,势利不是一个贬义词,只有理解了什么是势利,才能理解什么是社会。

猜你喜欢

  • 上课

    杨林正的任命书刚下来,过两天就要参加党校的干部培训课堂,恰在清晨,他接到了老家的父亲——杨三爷的电话,要他速回老家一趟,有急事要商量。想到这几日事务繁忙。杨林正有些迟疑,“什么事儿呀,爸?电话里不能说吗?”一听儿子这话,杨三爷脸上立马现出一

  • 专注力就是成功力

    专注力就是成功力有一天,孔子带着学生去楚国,途经一片树林,看到一个驼背老头拿着竹竿粘知了,好像是从地下拾东西一样,一粘就是一个。孔子问道:“您这么灵巧,一定有什么妙招吧?”驼背老头说:“我是有方法的。我用了五个月的时间练习捕蝉技术,如果在竹

  • 一场瘟疫“送来”1500万美元

    一场瘟疫“送来”1500万美元前不久,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电视台新开辟了一个特别节目《商机在哪里》,每期请一个嘉宾,讲述他们如何捕捉商机、发财致富的故事。第一期节目请到的是美国默卡尔集团董事长菲利博·默卡尔。默卡尔讲述了发生在很多年前的一个故事

  • 商业的规则都是用来被打破的

    商业的规则都是用来被打破的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说:“如果你按照巨头的游戏规则‘玩,你就永无出头之日。商业的规则都是用来被打破的。”2007年底,周鸿祎做出了第一个决定:360要推出负费杀毒。一开始,周鸿祎向

  • 两手空空

    小斌年轻、头脑活,就是干什么都不用心。他常说家乡小的就像一口井,天就井口这么大,要发展还得出去闯天下。父母都是老实人,不想让他出去,可怎么劝他也不听,只好拿出全部家当让他去闯。小斌拿着钱走了,一走就是两年。这两年里他找了不少工作,都嫌累、嫌

  • 优秀的年轻人到企业去

    帕特里的Abi成绩(德国中学毕业考试成绩)非常优异,但他没有像大多数中学毕业生那样,直接申请上大学,而是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另一条路。10年前,我们小镇的文理重点中学开设了AG中文课,我担任中文课老师。帕特里是为数众多、带着好奇心学中文的学生之

  • 火鸡杰克的一生

    一架飞机穿过云霄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目的地不远万里的穿过了海洋,飞跃了日本岛,在无数只展翅翱翔的骄傲地小鸟身上飞过,那是叫杰克的火鸡一生最重要的时刻,也是它生命中最骄傲的时刻。想想,哪只鸡有过这待遇,能从鸟的头上飞过。万能的鸡祖宗估计也没有这

  • 不盯成绩反倒收获更多

    高三男生陈韵一直有点另类。他不听周杰伦,也不看“中国好声音”,却选择听有些小资的艾米纳姆,以及音律更为复杂的古典音乐。原因是前者的旋律过于简单,后者可以让人花心思琢磨一番。这个凡事都不愿随大流、总爱琢磨小名堂的首都师范大学附中男孩,也并非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