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萧红与鲁迅的“绯闻”往事

萧红与鲁迅的“绯闻”往事

收录日期:2025-08-07 21:28:30  热度:9℃

三个人,静静地站了一两秒,许广平很窘,萧红安静下来了,鲁迅呢,他把眼皮子往下一放

1934的冬天,萧红二十三岁了。两萧启程去上海正式拜见鲁迅,这是。在上海,萧红焕发了更大的活力,遗憾的是,和萧军的关系变冷了,很多人都认为是和鲁迅有关,我也这么认为,———几乎一定是的!未必真的发生什么;也许是什么都发生了,“只是在心里”。

有一次她去鲁迅家里,一进门,什么话也不说,就咯咯笑了。鲁迅问:“为什么笑呢?”

她说:“天晴了,太阳出来了。”

我想萧红最可贵的一点是,她至死都保持了她少女的天性,她的淳朴和自然,她投向万物时如初生儿一般新鲜而好奇的那一瞥……

两萧在上海待了不到两年,这也是鲁迅生命的最后两年。对于两萧来说,鲁迅差不多是半人半神式的、父亲一样的存在,所不同的是,萧红还是个女人,况且又那么年轻……起先,他们住在法租界,离鲁迅家很远,为了方便见面,他们就把房子换到鲁迅家附近了。

两萧常结伴来看鲁迅,每天都来……后来,就是萧红一个人来了。

萧红来到鲁迅的书房里,鲁迅也只是平常地问一句:“来啦?”萧红说:“来啦!”

家里来客人的时候,萧红便和许先生一起做饭,包饺子,包韭菜合子……两个女人一起闲话,许广平告诉她她从前的往事,她在女师大念书,怎么做家庭教师……两个女人之间,大概是什么都知道了,但什么都不能说。

萧军开始打萧红,———当然了,这并不是第一次了,他是从青岛一路打过来的,越打越顺手,一直打到他们分手。萧军打她总有太多的理由,其中一个理由据说是他外面有了女人,却又不跟萧红分手,大概他以为,他对她负有救世主一般的责任,这个责任是从哈尔滨的汪洋里的一条船开始的,从此这个责任就深种在他们心里,一直到萧红将死,她还在念叨她的早已娶妻生子的萧三郎,几乎是,在她生命的每一个困苦关头,她都会想起他,想起自己被解救者的角色。———萧军在上海的打她,也许另添了一个理由,但是这个理由他是绝不会说的,也许他心里就不愿意承认。我想象这一幕,真是难受得很,后来鲁迅逝世,萧军参与了丧事的全过程,行弟子礼,他是走在第一个的。

情况就是这样吧,每天萧红都要去鲁迅家,常常一待就是一天;萧军知道她去哪儿,又不能阻止的,实在是,他已经阻止不了她了。她心情好的时候,比如穿了一件新的红上衣,一家人都没注意到,她忍不住了,咚咚咚跑上二楼,问鲁迅:“我这衣裳好不好看?”

鲁迅就会放下工作,打量她一眼,老实地作出评价:“不大好看。”

隔了一会儿,他又告诉她不好看的理由,比如红的不能配紫的,也不能配咖啡色的;绿的也不能配紫的;又说到她的靴子……这是我们目前所能知道的两人独处的唯一的场景,然而也只是说说衣服,鞋子,搭配。———是啊,还能说什么呢?什么都在这里了。说了一会,萧红看时间差不多了,大概又咚咚咚地跑下楼去了,第一,她不能耽搁先生的工作,第二,她得顾忌许广平的感受———如果这个家她还想每天出入的话。

站在萧红的角度,以她那自由奔放的天性,这段时间她是很压抑的。

又有一次,她要出门赴约,许广平替她打扮,找来各种颜色的绸条用来装饰她的头发,其中一根红绸条,扮得萧红似乎不是很好看,鲁迅生气了,大声地对许广平说:“不要那样装她……”这一幕真是意味深长,在那不知是春天还是冬天的房间里,三个人,静静地站了一两秒,有什么东西似乎昭然若揭了,许广平很窘,萧红安静下来了,鲁迅呢,他把眼皮子往下一放……然而也就这一两秒,这艰难、隐涩、沉重的一两秒过去就好了,过去了,又是什么都没发生了。

后来,萧红便离开了,她去了日本,这是1936年夏天的事。她为什么要离开呢?据说是“养病”,又有说是“精神上的苦闷”,她走的时候,鲁迅正在生病,她走了三个月以后,鲁迅就去世了。

这三个月中间,她跟鲁迅没有任何联系;萧军也觉得蹊跷,很多年后,他跟牛汉说,“他们没有任何联系……”他似乎是欲言又止的。

这之前发生什么了吗?

然而这些不说了,再不会有人知道了。

鲁迅死了两个月以后,萧红回到了上海,先去万国公墓祭拜;这是1937年1月,半年以后,中日战争爆发。

猜你喜欢

  • 终身受益的三句话

    终身受益的三句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只需要三句简短的话语,就能给予我们力量和指引,让我们在逆境中持续前行。这些话语或许简单,但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我们终身受益的智慧。第一句话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实现梦想的关键,也是战胜困难的动

  • 学会沉淀自己

    学会沉淀自己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世界中,无时不刻地被各种信息和刺激所包围。在这个喧嚣的环境中,我们往往容易失去自我,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然而,学会沉淀自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能力,能够帮助我们远离外界的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稳定。沉淀自己的首

  • 善借的奥妙

    善借的奥妙在人类社会中,善举是一种美德,借助他人的力量可以使我们更加强大。善借的奥妙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互助行为,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一种彼此相连的纽带。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 品尝黑暗

    品尝黑暗黑暗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是光线的不存在,是众多颜色的缺席。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满着各种色彩的灯光,无论是明亮的阳光,还是绚丽的霓虹灯,都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然而,我们是否曾经思考过,没有光的黑暗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品尝黑

  • 换鞋与换路

    换鞋与换路人生中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改变,这时候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些决策,选择一条新的道路。有时候,这种变化可能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变动,有时候则是因为自己内心的抉择。不论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对于我们来说,换鞋与换路都是一种必要的调整与进步

  • 四盏灯的启迪

    四盏灯的启迪在一个古老而幽静的寺庙里,有四盏古老的灯笼,它们分别以红、黄、绿和蓝四种颜色闪耀着微弱的光芒。这四盏灯笼被视为智慧的象征,据说拥有井井有条的内部机构,能够启迪人们的心灵和智慧。于是,每年都有无数的学者和智者前来寻找灵感和智慧。一

  • 骆驼常怀忧患之心

    骆驼的生活注定是辛勤而忙碌的,因为它们生活在干燥和荒凉的沙漠之中。在这个严酷的环境中,骆驼们必须面对许多挑战和困境。然而,与其它动物相比,骆驼并没有选择妥协或放弃,而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生存下去。骆驼常怀忧患之心,这是因为它们时刻面临着食物

  • 三棵树的故事

    三棵树的故事在一个宁静的村庄里,有三棵大树生长在一起。它们挺拔而高大,每天都为人们提供庇荫和清新的空气。这三棵树,各有自己的故事。第一棵树位于村庄的中心广场,它是这片土地上最古老的树木之一。许多年来,它见证了无数的人事物的变迁。它的树干上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