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洋鬼子"与义和团

"洋鬼子"与义和团

收录日期:2025-08-08 01:12:33  热度:11℃

清帝国的官员到人民,对洋人的鄙视惊人地相似:"非我族类,其人必异。"整个大清子民差不多都深信洋人不是人,是某种动物。有一位叫汪仲洋的写他第一次见到的英国士兵:"鹰鼻,猫眼,红胡,双腿不能弯曲,因此不能很快地奔跑,眼睛怕光,因此到了中午就不能睁开……"

大学士倭仁为了避免在和洋人接触的总理衙门上班,故意从马上摔下来而请长假。当朝廷免除了他的职务后,就"豁然痊愈"。

大学士徐桐也是一个极端厌恶洋人的高官,他的家在洋人居住的东交民巷旁边,于是他每天上朝宁可从后门出去绕远路,也不愿意从洋人的使馆门前经过。后来他干脆把院门用砖头堵上,并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望洋兴叹,与鬼为邻"。

除了这些高官仇洋,最底层的农民也都把仇恨集中到洋人身上。北方爆发"扶清灭洋"的义和团。数百万流民涌入城镇,深信能够"降神附体","刀枪不入","闭住枪炮"等。他们杀洋人,杀中国的基督徒,烧教堂……他们到北京各王府内演示"神功",使得一些贵族高官战战兢兢,连慈禧太后也对其法术深信不疑:"有如此之神勇义士,定能灭洋人,保我大清江山。"因此贸然下令攻打使馆,向八国同时宣战。

洋人军队到达天津大沽口外准备进攻北京的时候,义和团宣称他们可以让渤海的海水瞬间干枯,从而令洋人的军舰搁浅……天津战斗时,洋人的枪炮实在厉害,义和团首领向清政府保证,可以将洋人的枪炮"闭住",但是只能"闭住六天"。他们说和洋人的战斗是"神"与"鬼"的战斗"洋兵与拳民交战,拳众只作揖,不动步,即能前进。作一揖,进数百步,作三揖,即与洋兵接,洋兵不及开枪,身已被刃。"

红灯照更是邪术的产物。义和团认为洋人之所以厉害,教堂之所以久攻不破,是因为洋兵额前抹有女人阴血,或者是用女人秽物抹在了教堂壁上,使义和团请来的众神神力发挥不出来。朝中高官,专与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作对的"老左"徐桐也说,洋人弄来许多女人阴门,摆在了东交民巷,大摆"阴门阵",所以久攻不下云云。于是,义和团为与洋人比法术,弄来许多没出嫁的十五六岁的女孩,谓之她们真元之气未散,能破洋人秽术。她们扎红带、裹红巾,红肚兜上写"护心镜"三个大字,走路如舞蹈状,左手持红巾,右手摇纸扇或提红灯,号称夜里飞潜至城里教堂,放火杀人,甚至能飞至外洋烧杀洋人,因而被北方农民尊崇称为"圣母"。然而这些"法术"终究没有发挥用场,大批大批的农民在洋枪洋炮前因为这种愚昧的骗术而成片倒下。

猜你喜欢

  • 一只兔子两样说法

    一位心理学家找来两个七岁的孩子进行一项心理测验。汤姆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家里有六个兄弟,安迪则是来自富裕家庭的独生子。心理学家拿出一幅图画,画里是小兔子坐在餐桌旁边哭,兔子妈妈则板着面孔,站在一旁。心理学家让孩子们把画里的意思说出来。汤姆说

  • 欢迎逃单拉面馆

    欢迎逃单拉面馆在日本有家拉面馆,它的员工手册上有一条特殊的规定:客人逃单,员工不准跑出店外追客人。有个新来的员工不理解,一次他当班时,发现有客人吃霸王餐,员工放下碗就想追出门,老板拦住了他。过后,老板耐心地给员工解释:不追逃单,一是因为追逃

  • 谁在说谎

    谁在说谎上海滩有个聪明人,叫大康,大家都说他精通各种旁门左道的本事。还好,大康为人仗义,倒也有不少朋友。这天,大康接到一个电话,是庄少爷打来的,在那头儿大倒苦水,说父亲罚他闭门思过半个月,他在家里快憋疯了,本来前一天,父亲去了北平,自己以为

  • 外国机智人物故事

    外国机智人物故事下面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大多聪明非凡、智慧超常,他们很多都是流传于民间的虚构人物,并不一定真实存在,但在他们身上,凝聚了无数讲故事人的智慧和幽默。有一次,商人宰了只羊,正在他烤羊肉的时候,来了一个穷人,坐在一旁,就着羊肉香味吃他

  • 两难

    两难李也在清朝,由中央发往各地方的机密文件都会在文书右上角打个洞,穿个纸捻儿。这就算是机密了,那时候叫做“钉角文字”。显然这个保密措施是保不了什么密的。一次,一个老知县一边抽着烟一边看上头传下来的“钉角”,不小心竟把文书落在烟灯上烧掉了一个

  • 青纱帐

    太阳悬在头顶的上空,照得玉米地一片绿亮绿亮。没有一丝风。那个年轻的农夫立在大榆树下,边擦汗边眺望。附近的玉米苗稠密茁壮,都已齐膝高了,可他眼前的两块玉米地,稀稀拉拉,像脱发的一片秃头。玉米地,像凝滞住了一样,纹丝不动,看不见一个人影,人们都

  • 山外有高楼

    有个年轻漂亮的师范大学女生,毕业那年自愿到山村小学,做了一名女教师。那一年,她收到一笔捐款,怎么用这笔钱,在老师中间引起了争议,有人建议添置教具,有人建议修缮教室。可年轻的女教师却没有把钱用在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上,她把她的学生“奢侈”地带

  • 特殊的门卫

    刘师傅在县城一家五金店买台灯时,他要店主开发票,对方说:“你是自家用的,又不是本单位买的,不报销,要发票干啥用?”“万一这台灯买回去不能用咋办?你必须开出发票。”“告诉你,我们店里的商品都是合格产品,无假货,你就放心买回去,放心使用,这台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