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我是如何一步步落后于别人的

我是如何一步步落后于别人的

收录日期:2025-08-07 14:27:57  热度:8℃

我学英语起步很早,大概是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除了在学校里上英语课,我还上了兴趣班。因此,在初二之前,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不错。虽然四年级转学后因为教材不统一,英语成绩落后了一段时间,但在英语老师和当时最流行的复读机的帮助下,我的英语成绩依然是班上最好的。

初中英语老师要求我们背会每篇课文,但到了初二的时候,英语课文越来越长,我就懒得背了,顶多就是多读几遍。那时候英语老师也没有特别严格地检查,而在我看来,背课文是那么的无厘头和可笑。加上我越来越喜欢自由奔放、不拘小节、不苛求语法的外教口语课,就更加不愿意背英语课文,也不怎么好好听英语课,学习态度开始晃荡,原来优异的英语成绩一点点开始下降了。我所不知道的是,对于刚刚学外语的小孩来讲,背课文是形成语感最好的方法,就好像背唐诗宋词一样,目的并不在于怎么去用,而是形成对文字语言的感觉。现在回忆起来,我还能脱口而出好多文言文句子和古诗词,但对于英文,这么多年就记得一句“Liftthebasketontothetruck”,此外什么都不记得了。

后来,前桌女孩考上了全省最好的高中,我只上了全省第三的高中。再后来,她出国上了名校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又上了更有名的学校。而我,高中英语难度提升之后,更加迷糊。初中时都懒得背英语课文,高中更没时间和兴趣,英语开始成为我的一门成绩平平的科目。再后来,我不得不在一个二本的校园里,起早贪黑地恶补,熬了那么多夜,下了那么大的功夫,最后英语也只是比同班同学好一些。从此以后,英语再也没有成为我的强项,只是勉强够找工作、面试或开个英文会议,但再高级点的,比如用英语对话超过2小时就“歇菜”了。

那时候,我总说前桌女孩英语成绩好,是因为她有个英语很好的妈妈,能当24小时随身老师。可直到今天,我心里都记得很清楚,我是如何开始偷懒,如何开始一点点懈怠,如何开始在别人背英语课文的时候窃喜自己不用那么苦。

我不能说,我和前桌女孩在成绩和人生上的差异,就是从背英语课文开始的,也不能说我们两个如今的生活谁好谁坏,但是这件小事一直提醒着我,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从一个小小的习惯开始产生,无论是当时的考试成绩,还是更大格局的未来。纵观自己的整个学习生涯,甚至人生,也都充满了这种偷懒和得过且过,这并不是单单出现在英语课上的偶然,所有的偶然其实就是自己人生的必然。比如我除了数学,其他学科也都学得不好不坏,不精通也不透彻,文史类需要背会的也都挑肥拣瘦,而现在生活中的我也总是得过且过的态度,就算有能力过精致、优雅的生活,也依然毛毛躁躁地把家里搞得一团乱。

每当我的人生不如别人的时候,我总会下意识地给自己找理由。比如别人有好爹、好妈、好家庭,别人有钱、有势、有好老公,别人有好老板、好公司、好待遇,总觉得自己啥都没有才造成了当下的窘境。其实,我是如何一步步落后于别人的,我自己心里特别清楚,无非是从生活中一点点差距开始的。比如我的朋友中有“晨起党”,早晨5点就起床开始晨跑,一年后就可以参加马拉松比赛并得个小奖;有“读书党”,一年能读近百本书;有“写作党”,每天更新5000字,一个月写成了一本小说,冲上豆瓣网阅读首页。我每天晚上的时间却在刷手机、跟代购聊天买货中度过,想读书只能在晚上一两点后了,每天筋疲力尽的,更别提早起晨跑了,写作一周能更新一篇1500字的文章,就觉得完成了一件大事。当然,我也可以安慰自己说:“人与人之间没有可比性,没必要跟别人攀比。”可关键是,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跟自己比来比去,还是那个德性可怎么好?

回过头来想,如果我妈妈也精通外语,或者精通别的学科,我就一定能得满分吗?显然不会,因为我从最开始就不是个扎实学习的人,外力再好又能怎么样呢?这也就是俗话“烂泥扶不上墙”的意思。

我认识的一个前辈有个习惯,每天早晨读报纸30分钟,比如《人民日报》《经济观察报》《南方都市报》,每天在地铁上读一本杂志或者粗读一本书。其实他都是粗粗看过,并不精读。我们当时都嘲笑他:“现在谁还读报纸啊,您真是‘又红又专’啊。”但当工作中与客户开会沟通的时候,我才会发现,“党、政、经、金”的内容他可以信手拈来,客户对他每次的指导意见都心服口服,我们这种天天看天涯八卦论坛的,天天在微博上哈哈乐,仿佛什么潮流都知道的人都跟傻子一样,客户说什么就是什么,有时候自己掉进自己挖的坑里才后知后觉。

仔细想想,其实我们都知道,自己是怎样一步步落后于别人的。

猜你喜欢

  • 不变

    人家要什么,你就变什么,三五个回合下来,就累垮在那里,而且会变成四不像。每人性格不同,有人善变,有人不善,良家妇女或许也想涂脂抹粉扮万人迷,可是胭脂颜色硬是不对劲,只得放弃。不变也有不变的苦,譬如说忽然有那么一天,规定女性写作者统统得衣着暴

  • 谁撒手惩罚谁

    在铸造车间,有一个特殊的工种叫浇注工。浇注工要时时穿上厚重的工作服,戴上安全帽,戴上手套。即便是酷热的夏天,也必须把自己包裹起来。因为融化的铁水通常在1300℃以上,这么高的温度,稍微不慎,就会有不安全因素出现。浇注工要干的工作,就是把熔炼

  • 看破人生的无常

    亲鸾上人是日本著名禅师。9岁那年,他就下了出家的决心,请慈镇禅师为他剃度。慈镇禅师问他:你这么小,为什么要出家呢?”亲鸾说:我虽然只有9岁,父母却已双亡。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一定要死亡,为什么我一定要与父母分离。所以,我一定要出家,

  • 标签

    生活就像一瓶酒。人人都会读酒瓶上挂的标签,却极少有人去会喝上一口。标签佛祖曾指着一朵花,让弟子们逐个对花发表感想。一个弟子进行了一番演讲,另一个吟诵了一首诗歌,下一个带来一则寓言。每个人都努力显示出比上一个人高深的学问。唯独摩珂迦叶微微一笑

  • 果断选择

    传说有人拿桐木当柴烧,蔡邕经过炉旁,听见木裂之声,知道这块桐木是制造乐器的上等材料,就立即把没有烧完的半截木柴从火里抽出来,交给良工做琴。桐木的长度恰合琴身的需要,不过琴尾必须留下烧焦的痕迹。这张琴,就叫焦尾琴”。这个故事教给我

  • 先把泥点晾干

    德国军队向来以纪律严明著称。在一本德国老兵的回忆录中,我发现他们有一条耐人寻味的军规:一名士兵可以检举同伴的错误,被检举人有权反驳。但如果长官发现检举和反驳的士兵曾在近期发生过冲突,那么两人都会受罚。发生过冲突的人至少要等一周,等情绪完全冷

  • 相信与信任的区别

    有一个走钢丝的人,技术超群,他能在两幢20层高的大楼间,手持一根平衡杆,在钢丝上自由行走。成千上万的人被他令人窒息的壮举吸引。只见他走过钢丝后,让其助手骑在他肩上,准备再走一遍,观赏的人们报以热烈持久的掌声,他示意人们停止鼓掌,然后大声问:

  • 把时间甩在身后

    卡耐基说过:巧妙的管理时间实际上就是与时间进行赛跑。人人都有可能是胜利者。只有不参加的人,才是失败者。有一天,在美国东部一位医生拥挤的候诊室里,一位老人突然站起来走向值班护士。他对护士小姐非常有礼貌且认真地说:我预约的时间是三点,可现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