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郑成功小时候的故事

郑成功小时候的故事

收录日期:2025-08-08 04:07:49  热度:11℃

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小时候,既爱习武,又迷读书。可是,他的父亲、福建总兵邓芝龙,却一心一意要把他培养成武将,以便将来能承袭爵位。

一次,邓芝龙父子在幕僚宾友的陪同下,乘着一只官船,在五马江上游览。船内吹箫弹琴,猜拳行令,好不热闹!郑成功却无心玩赏。他坐在角落里,聚精会神地读书。郑芝龙看了,不便直说,吆喝一声:“升帆!”

帆升起来了,风儿将它鼓得满满的,船就像一支离弦之箭,“嗖嗖”地向前飞去。邓芝龙又叫了声儿子,说:“我出个对子,你对对看。”

“请父亲出上联。”郑成功抬起头来。

“你看对面那只舢板,尽管渔民拼命摇橹,可怎么也赶不上我们,所以我以为:‘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这就是上联。”

邓芝龙出的这个上联,实在不好对呀!原来他语带双关,表面上说是拼命摇橹不如升起船帆,实际上“橹速”是影射周瑜的谋士鲁肃,“帆快”是隐喻刘邦的参将樊哙,其真意是“文官不如武将”。要找到两个历史人物,又利用谐音,完成这个对偶句,实在不易呀!但郑成功聪敏过人,很快就想出了下联:“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语音一落,满座叫绝。原来这也是个双关语,表面上说是笛声清脆但比不上萧声和谐,实际上“笛清”暗指宋仁宗驾下的大元帅狄青,“箫和”暗指协助刘邦治国平天下的丞相萧何。其真意是“武将难比文官”。

在众人的赞叹声中,邓芝龙暗暗感到自己以前的做法似有不妥。从此,他再也不干涉郑成功攻读诗书了。郑成功一边读书,一边习武,终于成为赫赫有名的文武全才。

猜你喜欢

  • 爱因斯坦的四封自荐信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没有找到一份哪怕是仅供糊口的工作。想想自己已经成年,而年迈的父亲却还在为他的生计而奔波劳累,爱因斯坦几乎绝望了!有一次,爱因斯坦无意中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则介绍德国伟大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的文章,文

  • 职场达人王翦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王翦,为秦始皇的统一大业立下了巨大功勋。秦王消灭的六国中,有五国是王翦的功劳。王翦是秦代杰出的军事家,也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才。王翦一生征战无数,战必胜、攻必取,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但是,王翦最令人敬佩的地方,还不是他的

  • 给心灵注入资本

    2010年11月,小郑走进央视《心理访谈》的直播间,接受两位专业人士的心理辅导。此时的他,仍然是万千待业大军中的一员。 一身笔挺的深色西装,时尚的发型,鼻梁上一副金丝边眼镜,端坐在直播间里的小郑,看上去温文尔雅风度翩翩。最初看到他的那一刻

  • 成功是比别人快一步

    12年前,一位刚从某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的小伙子,在厦门的一家商场里做了商场营业员。虽然如此,但小伙子还是时时关注着身边的每一件事,希望能找到创业的好机会。 小伙子在商场里负责小家电产品柜的促销导购,因为和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口,他渐渐喜欢上了

  • 狼狈之中出创意

    1984年,自山东潍坊的龙头蜈蚣风筝被当成礼品在联合国总部放飞之后,潍坊风筝就开始走向世界,而潍坊也成为全国最大的风筝出口地。可是,由于是传统技艺,风筝受到人工的限制,所以到目前为止,潍坊的风筝企业绝大多数还处于家庭作坊的小规模经营状态。

  • 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才能进步

    原来,他是冲着麦当劳的见习经理去的,但轮到他面试时,考官告诉他,见习经理已招满,如果他愿意从服务员做起的话,是可以留下来的。对方还告诉他,其间要经过员工、训练员、见习组长、组长,再到见习经理这5个级别。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他勤勤恳恳、兢

  • 生死关头舍命示警的广播员

    25岁的远藤美喜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2009年大学毕业后,应聘为日本宫城县南三陆町危机管理科一名广播员。虽说工作枯燥平淡,她却认真对待。每天总是第一个上班,清扫完办公室后,就静静阅读科里的规章制度,遇上不懂的问题,就向老职员请教,并在当年

  • 管理好离自己最近的人

    一家大公司的生产部长离任,继任者是一个以实干著称的中年人,他很能吃苦,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就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他的最大特点是深入基层,几乎在他的办公室里找不到他,他总是不停地到各个车间解决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完了,别的车间又出问题了,所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