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钟无艳到底长的有多丑?钟无艳为何能嫁给齐

钟无艳到底长的有多丑?钟无艳为何能嫁给齐

收录日期:2025-08-08 04:19:31  热度:11℃

中国古代有四大丑女,钟无艳应该是最出名的那一个。从古至今,戏曲小说影视剧,有不少以她为原型而创作的。

当然她出名不仅仅因为她生的貌丑,毕竟长相不漂亮的人历史上多的是。她出名还因为她长的丑,40多岁都没出嫁,却一嫁就嫁给了齐宣王。

其实她最早不久钟无艳,钟无艳算是后世创作者创作的。史料记载她复姓钟离名无盐,之所以叫无盐是因为她是无盐邑人。

所以大家得知道,不是因为她长的丑所以叫无盐,而是因为她叫无盐,所以后世人以无盐形容貌丑的女子。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来了,钟无艳到底生的怎样,又有多丑呢?

史书记载其为人也,极丑无双,臼头深目,长壮大节,卬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匈(通胸),皮肤若漆。

翻译过来就是说她生的,眼睛下凹,额头中间塌陷,没和人亲热过,肚子却像怀了孕一样大。朝天鼻喉结突出似男子,身材壮硕,脑袋大却秃顶,头发稀少,皮肤漆黑。这样看来,真不负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名。

虽然生的丑,但是钟无艳却有大志气。40多岁还没有嫁出去,有一天突然跑到齐宣王面前,说:危险啊!危险啊!

人生的丑和生的漂亮一样引人注目,齐宣王很快就注意到了钟无艳,并且来到她面前,询问她为何这样说。

钟无艳说:今天陛下的国家,西边有强秦制衡,南边又有强大的楚国虎视眈眈。外面有两个国家的危急,一旦山陵崩弛,那么国家定然迎来祸患,社稷难安!而这只是一个问题。

钟无艳接着说:除了外患之外,大王修建渐台取乐,引发百姓抵触,自己又不热衷国政,这是第二个危险之处。国家已经危急到了这个地步,大王却不选贤举能。贤良之辈隐匿山林,谄媚者却环绕大王左右,这是第三个危急之处。又大王饮酒作乐,沉迷酒色,外不修诸侯之礼,内不好好的打理国家政事,这是第四个大问题。

钟无艳一番话说下来,真是让齐宣王醍醐灌顶,知晓国家的危急之处。齐宣王看着钟无艳,为了让她继续提醒自己,于是娶她为王后。

钟无艳不靠美色,而靠能力成为王后。此后也多次在齐国的政治中有惊艳表现,所以后世才有了不少她的传奇故事。

后人我了衬托她的丑,而塑造一美女名夏迎春。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强烈对比,又何尝不是对钟无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肯定呢?

外貌固然重要,但钟无艳的经历却告诉我们,虽然生的丑但若是有真才实学,也是能出头的。

猜你喜欢

  • 死灰复燃

    西汉时期,朝中有个大臣名叫韩安国,因为触犯了法律,被关进了监狱。在狱中,有一个名叫田甲的狱卒经常侮辱他,韩安国对他说:“你以为熄灭的炭火就再也不能燃烧起来了吗?”(原文是:“死灰独不复燃乎?”)他想警告对方不要做得太过分,不要以为自己现在坐

  • 谈笑自若

    东汉末年,曹操与孙权、刘备为首的孙刘联军在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进行了一场大战,结果曹操被打败。孙刘联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南郡(今湖北省江陵县)。驻守南郡的魏将曹仁以逸待劳,击败了吴军的先头部队。孙权手下的大都督周瑜大怒,准备与曹仁一决雌雄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西汉时期,有位有名的将领,名叫李广。他前后跟匈奴进行过七十多次战斗,战功卓着,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儿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赏赐,他首先想

  • 螳臂当车

    春秋时,鲁国有个贤人名叫颜阖(hé),被卫国灵公请去当太子蒯瞆(kuǎiɡuì)的老师。颜阖听说蒯瞆仗着父亲是一国之君,整天作威作福,蛮不讲理。颜阖感到教育这样一个学生十分困难,不知如何是好。颜阖到卫国后,他先去拜访卫国的大夫蘧(qú)伯玉

  • 危在旦夕

    太史慈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他年轻的时候就武艺高强,很有心计,远近闻名。当时大名士北海相孔融听说了太史慈这个年轻人,对他非常欣赏,认定他是难得的奇才,很想与他结交,于是便多次派人去看望他的母亲,并向他的母亲赠送了丰厚的礼物。这让太史慈的

  • 不远千里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支!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释义: “不远千里”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 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 故事: 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

  • 按图索骥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 有一次,孙阳路过一个地方,忽见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冲他叫个不

  • 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