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少女宋美龄为名利嫁人

少女宋美龄为名利嫁人

收录日期:2025-08-08 05:02:03  热度:8℃

与密友往来书信揭示宋美龄性格矛盾

这本传记是根据宋美龄与大学密友米尔斯女士的往来书信整理而成。

宋美龄9岁到美国读书,19岁回到上海,米尔斯正是宋美龄就读美国韦思礼女子学院时最好的朋友。1917年,宋美龄毕业返回上海,但家乡却让她感觉像异乡,米尔斯成了她排解情绪的主要对象。直到米尔斯1987年过世前,两人来往都很密切。米尔斯的遗嘱交代,将她与宋美龄的往来书信都交给韦思礼学院,但在宋美龄过世前不得公开。

2003年宋美龄过世,韦思礼学院次年将这一批书信档案整理公布。1997年曾替英国《金融时报》撰写过《宋美龄百岁诞辰》的记者台珊,成为第一位阅览、整理这批史料的人,并写成这本《蒋介石夫人》。

宋美龄在美国生活十年返回上海后,第一个面对的是“文化冲突”。这种冲突让宋具备了三种形象:美国南方的名媛气息、新英格兰的学术气质以及要持家主内的中国贤妻良母传统。但她的个性与一生却是各种矛盾的结合:对爱情既憧憬却也充满失望;聪明过人却行事冲动;既实际也天真;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不满,信中不时提及自己的改革理想,但终其一生却没有利用她得到的机会改变国家命运,

19岁从美返沪在船上爱上荷兰建筑师

19岁回到上海的宋美龄,必须重新学中文与书法。据这本传记描述,初回上海的几年间,宋美龄与大部分少女一样,思索最多的是爱情与婚姻。

当时的宋美龄追求者众。她对米尔斯说,追求者中有一位她在美国就认识的H.K.先生,H.K.的父亲曾主持中国最大兵工厂——江南制造局。此外,还有位“杨先生”。宋美龄信中没提对H.K.先生或“杨先生”的感觉,倒是提到从美返沪的船上,一位法国人和一位瑞士人。宋美龄很得意地描述,她和那位法国人全程都用法语交谈,“我喜欢他们,但也到此为止”。

真正打动宋美龄芳心的,是同艘船上的一位荷兰建筑师Van Eiveigh,宋描述看到他时“头都昏了”。随后Van Eiveigh向宋求婚,但宋家知道这件事后简直气疯了,“家人因为他是外国人而瞧不起他,就好像他是个野蛮人”。恋情受挫的宋美龄还一度自暴自弃,表示“既然不能嫁给真正喜欢的人,要么我就不嫁人,要么我就为了名利嫁人”。她对米尔斯说:“我知道你会认为我爱钱,但现在的男人不都和我一个样?”

家人催她早结婚她却把自己反锁房中

回到上海后,宋美龄完全没有了留美时的自信和自由。除了母亲安排她学习中国音乐,还必须“摇头晃脑背诵”,重新学习中文。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也控制着宋美龄的行动,她母亲规定,若没有姐姐或母亲陪伴,不能出家门。

宋美龄也曾想进入社会工作。但在当时的中国,妇女除了做女工与教书,根本没有其他工作机会。她曾想过进报社当记者,但家人反对,理由很简单:“怎么可以和一堆男人在一起工作?”宋美龄对米尔斯抱怨:“照我现在的日子过下去,最后只能走上婚姻一途。”她还担心若是结婚,自己“智识就这样堕落”。

宋美龄的两个姐姐宋蔼龄和宋庆龄可不这样想。宋美龄的信中写道,两个姐姐说:“若不趁年轻时结婚,老了怎么办?”因为家人经常催她结婚,宋美龄还一度将自己反锁在房间内,威胁若再提结婚的事,她就回美国。

宋美龄提到宋庆龄有一次介绍华侨陈友仁给她认识,但宋美龄对陈友仁的评价是:聪明、杰出,但非常自大又虚荣,“他这星期会来我家拜访,希望我到时候不会没礼貌”。

恋上有妇之夫没结果不再相信爱情

宋美龄虽然家世显赫,可仍在权衡爱情和面包的问题。她在一封信中说道,“有时候会想,假如嫁个先生没有钱,怎么养小孩?但是又想,假如只为钱结婚,到有一天钱没了,一丝感情都没有的婚姻又哪来勇气维系?”她最后的结论是:没钱绝对不会结婚,但我也确定不会为钱结婚。

宋美龄回到上海一年后,写给米尔斯的信中仍提及荷兰建筑师Van Eiveigh。她说,Van Eiveigh想要来上海找她,但是她家人反对,因此,嫁给他的希望完全破灭。她还因此与家人大吵一架。“他们担心要是他来了,我就会嫁给他,他们可真说对了。我好想一头倒在你的沙发靠垫上哭”。

宋美龄的父亲宋嘉树1918年3月过世后,宋美龄再度坠入情网,这次的对象是一位有妇之夫。在给米尔斯的信中,她没有提及这位先生的名字,但写到他从美国回来不久,就被家人强迫娶妻。宋美龄在信中说:“你(米尔斯)知道我家对离婚的看法……当然我们都不会做丢脸的事情,但我们珍惜对方却溢于言表,啊,付出这么多关心真是件可怕的事,他说,他只有到地狱才会自由,但是一切都没指望了。”

跨国恋情再度受挫感叹婚姻对女人重要

但宋美龄的举动吓坏了宋家人,并指责宋美龄。宋美龄在致米尔斯的信中说,她喜欢Bimie也许甚于其他人,但这件事只能以友谊作终,因为“我的家庭非常保守,对维系家庭血统纯净非常引以为傲,他们宁愿我死,也不愿我嫁一个外国人”。

宋美龄终究不是反抗家庭权威的人。她回到上海两年后,在写给米尔斯的信中说,虽然她有时候“会想不顾一切,嫁给那个人(有妇之夫)”,但“对于每个女人来说,婚姻这件事最为重要”。

猜你喜欢

  • 拳击黄鼠狼

    幼年时我们农村人,家里一贫如洗,家里能养几次母鸡生蛋吃,就已经很不错了。那年我尚未上学,应该是五六岁吧。八月,我家的年猪病死了,再买仔猪,年底养不大,养到明年去,没余钱也没余粮。再加上老牛在春耕完毕就摔死了,于是,我不用再割猪草放牛。别的事

  • 都是“盔甲”惹的“祸”

    看到盔甲”两字你们一定会想到中国古战场..... 从头到脚全副武装手持各种兵器骑在马背上的勇士,风驰电掣所向披靡...... 你见过现代穿盔戴甲”的人吗?也许你见过,也许没见过...... 我小时候就见

  • 一个哭着喊着要爸爸的孩子

    他上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本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阴差阳错的机遇成全了这条小生命。他来了,就在农历七月十五鬼节”的这天晚上,嗷嗷直叫的他带着一脸的怒气来到了这个光明的世界。他没给爸爸妈妈好的见面礼——朝

  • 妞妞

    八十年代末的一个夏日,一个建在山区的某监狱。农副队干部办公室墙上的石英钟时针虽然移过了下面中间那个数字六,但夜幕还没有这么快落下,时针在移过数字六之前,那些散发着汗臭味的犯人们已经排着长队收工进监了。此时,落日余辉下的金黄色田野非常静寂,只

  • 村头的香樟树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三十刚出头的民警张海波被派去乡下工作,做一个蹲点干部。他蹲点的地方是河东公社小河大队。那是一个夏日,为了躲避毒辣的太阳,张海波清晨五点就骑着单位配发的一辆半新自行车上路了。城市还在熟睡之中,街道上冷冷清清,路边人家没有

  • 杜撰了与蒙古姑娘的爱

    脱!叫被子盖着,还怕羞吗?”我闭着眼睛不敢看萨仁图雅脱成了什么样子,不知不觉中我竟然睡着了,梦里我看到一丝不挂的萨仁图雅,她的身段长得匀称极了望着这样的尤物,我突然有了一种冲动。这冲动似乎是在辽阔的草原、兰天、白云、蒙古包、细雨

  • 金平是个瞎子

    海禄一双浑浊的眼球全然直视着天际,然后一缕清音顺着胡弦向上直逼云霄,向下刺入大地。海禄的二胡最使人心旌摇荡之处,是它的凄苦和阴沉。家庭主妇往往能顺着他的二胡声想起结婚后受到的第一次委屈然后泪流满面。海禄的二胡像一个得道高僧述说着关于人间一切

  • 傻舅姥爷的毛驴

    这是传统的民间小曲《王婆骂鸡》。这个《王婆骂鸡》被瞎二舅这么一篡改,这么一发挥,这么一随心所欲,这么一古为今用,这么一洋为中用就有些不伦不类,就妙趣横生,就入木三分了。傻舅姥爷看到瞎二舅唱,拍着两只簸萁一样的大手欢呼雀跃。你他妈高兴那门子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