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成长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熬出来的

成长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熬出来的

收录日期:2025-08-08 06:27:52  热度:9℃

上周在南京出差,深夜拖着疲惫跟同事聊天,畅谈至凌晨两点。

他18岁出来闯荡,没念过大学,今年38岁,是一本著名杂志的设计总监。如果这是一个老套的励志故事,我可能再无兴趣听下去。但他说,我不知道你们这代人是怎么想的。我反感几零后几零后的区分和标签,我跟很多自己的同龄人聊不来。人是靠价值相互认同的,而不是年龄。其实,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苦闷,都是这么过来的。你要说奋斗什么的,我从来没有,就是一步步来。房子、车子这些东西,说真的,只要你不傻不笨,踏实做该做的事,到时间都会有的。别去想它,别去管别人怎么做,相信自己的判断。守得住,慢慢来。

原新东方老师李笑来在《把时间当做朋友》里写:“我们总是对短期收益期望过高,却对长期收益期望过低。”他指英语,也说人生。说来说去,还是急。

有人说,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到那个人身边去。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幸运,但这句话或不只关乎职业生涯,也关乎生活智慧。人们容易放大眼前的痛苦或成就,跟年长却开明的前辈交流,他们一望便知你正经历怎样的阶段,现在绊倒你的,不过是一颗螺丝钉;你愁肠百转看不穿的,或许是他们也曾有过的迷茫。

年龄,年龄,年龄,那是一种对时间的焦虑。张爱玲一句“出名要趁早”。害了不知多少人。我反感成功学,因为显而易见,不是每个人努力都能成功,但我确信自己是幸运儿中的一个。我野心勃勃、精力充沛;我狂妄自大,对自己在外形和才华上的优势得意洋洋;我思考一切严肃的话题,阅读跟这个世界奥秘有关的书籍,向古往今来浩瀚的文明致敬;我期待人们在出版物上阅读我的文字,在媒体上谈论我的名字;我向往名声、金钱,我反复阅读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为另一个同样骄傲的灵魂而心潮澎湃。

可我才24岁。

所有的名人书籍、讲座都告诉我。一个人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做成事情。但是,你问一个刚刚告别枯燥的高中生活,对世界和生活的认识刚起步的年轻人,他想要什么?他想要优异的成绩、同学间的声望、漂亮的女朋友,他还想要毕业后找到令人称羡的工作,尽快赚钱、成名、成功。

20岁出头的年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仅不是灾难,反而可能是一件幸事。

但你一定知道自己是谁,对什么事感兴趣吧?如果连这都不知道,就真的是灾难了。

知道对什么事感兴趣,就一点点做起来吧。无论多少声音试图扭转你,说你热爱、着迷的这件事情没前途、没发展、没出息,都请悠悠地对他说:This is my own life。

不为什么,因为热爱。千金难买热爱。

朋友问我,以后想做一个出色的记者吗?我说,不知道。他诧异,你不是混传媒圈吗?我亦诧异,为什么要在20岁出头的年纪就给自己的人生下一个定义呢?难道这个年纪不应该是尽一切可能伸展自己的触角,去触摸不同的、多元的事物,感知并观察丰富、蕴藏无限可能性的世界吗?

下了定义,即关上了可能性的大门。你怎知日后不会遇到更令自己好奇、亢奋的事情?我为什么不能去做职业旅行家?为什么不能在码了几年字后,突然迷上了摄影?为什么不?

若你回头梳理自己的人生履历,花些心思,会看到一条似乎清晰的轨迹和路线,进而“恍然大悟”:我正是循着这样的路一步步走来的,原来我从一开始就是想要成为这样的人啊!

若干日后我莫名其妙成了一名电游玩家,我在个人传记里也可以深情回顾“我从小就立志做一名职业电子游戏玩家”。因为我4岁开始玩电子游戏,至今仍不辍,算得上发烧友。

我一直对“规划”二字持有戒备,所谓职业规划、人生规划,忽悠者众。

人生是靠感知的,如何规划呢?职业生涯是靠机遇和摸索的,如何设计呢?

如果我四五十岁时有机会受邀到年轻人中去开个讲座,一定要叫做“我的人生无规划”;如果我混得灰头土脸,在世俗意义上是个无人问津的小人物,那我就跟自己的孙子吹吹牛讲讲“无规划之人生”中好玩儿的故事。

当真连自己喜欢做什么,该如何活都不知道吗?想赢怕输罢了。该做些什么、走什么样的路。难道不是循着内心的声音一步步摸索、试探出来的吗?走岔了,就退回来;走得急,就缓一些。时不时停下来想想,望一望,琢磨琢磨,再继续走。

怎么可能不摔跟头呢?怎么可能诸事顺利呢?怎么可能有条一马平川叫做“成功”的路供你走呢?不多尝试一些怎知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呢?

从事并非自己志趣的职业问题并不大,业余时间发展偏好就是了。但我后来才醒悟,比“不能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灾难性一百倍的,是压根“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

我曾很喜欢一个朋友的签名“成为更好的人”,这句不疾不徐却又溢满坚定的话,曾无数次给我力量。如今我却感觉这句话充斥着“更高、更快、更强”的进步论腔调。成为更好的人?如果今天陪母亲坐在太阳下漫无目的地聊一下午天,童年、成长、家庭琐事,有没有成为更好的人?如果今天没读维特根斯坦的传记,没点击韩寒最新的博客,没有刷新微博,只是给自己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躺在恋人的臂弯里发呆,算不算荒废生命?

你,你,你,真的享受年轻吗?为何你一边怀旧一边还在努力奔跑?你,你,你,真的珍惜可能性吗?为何我看到你宁肯早衰也要拥抱“生活的终结”?

生活更美好的可能性,难道不在于这缓缓经历的——一步步、默默感知的一天天,而在于未来的宏大勾画?

一步步,一寸寸,一点点,一天天,慢慢来。

我不知道自己最终要去哪里,还在一边晃悠一边张望,走一步停一下,摸摸这个碰碰那个,试图去感知、观察、理解这个世界。新鲜好奇着呢。但我确定,我只会走自己想走的林阴道:我确定。我会像哈维尔说的那样,遵从自己的内心,活在真实里。

所有的成长和伟大,“如同中药和老火汤,都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熬出来的”。

猜你喜欢

  • 金铢仙子

    1)彦华就挺好那阵子,天上的神仙普遍都思凡,尤其是女神仙。仙子们时常借机下界,然后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你说你的张生,她说她的李郎,聊得好不热闹。我有时候出门遛弯,远远就见仙子们笑得花枝乱颤,久而久之心里痒痒得不行,也想下界去寻个意中人。我跟师

  • 盘古的传说

    据老年人说:盘古开天辟地那时候,造了很多座大山。这一天,他造了桐柏山后,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北山脚下睡着了。盘古睡了一大觉,醒来一看,只见远处来了一个年轻的姑娘。姑娘看他醒了,就喊他:“盘古!盘古!”盘古心里奇怪,就问:“你是谁呀?”姑娘说:

  • 郑板桥的传说故事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而他的书画价格,也颇多传奇色彩……雍正十三年(1735年)早春二月的一天,郑板桥到郊外踏青赏花,信步走进一个花树掩映的小院。抬头一看,只见亭壁上贴着自己写的词。小院的主人是一位老妇人

  • 神仙桥

    丰隆村位于中都市的东南方,是个人稠物穰、风光奇异的地方,村的西北角至今还有一座用石碑搭建起来的小桥,名叫神仙桥。解放前,它是丰隆村通往中都市的必经之地。据说这座小桥始建于明代中叶,是八仙之一的张果老用供奉在自己庙内的石碑搭建起来的。说起来,

  • 倒骑毛驴的张果老

    秋风送爽,老顽童铁拐李和小顽童蓝采和,一路行善来到某县城。刚到城隍庙门前,只见有个穿长袍马褂的算命先生,拽着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农不放手:喂喂,老头儿,我给你算了命、破了灾,你就给这点儿钱? 算命老爷,您就行行好吧,我兜里剩下的那点儿钱,还要

  • 百慕大还魂记

    1986年2月6日,风和日丽,一艘巴拿马渔船在百慕大海域附近撒下了渔网。鱼群在网里翻腾,鳞光闪闪,渔民个个兴奋异常,同心协力地拉网。忽然,一个渔民发现前方不远的海面上,有一个白色的帆布袋子在波浪上漂流起伏,不知里边装的是什么东西,他急忙向船

  • 西游记中的故事4篇

    困囚五行山 玉帝请来西天的如来佛祖,如来与悟空斗法,悟空翻不出如来掌心。如来将五指化作五行山,将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天宫举行安天大会,欢庆收服妖猴,天下太平。五行山下,猴王孤寂冷清,历经雨雪风霜。 五百年后,观音奉旨到东土寻找取经人。他变

  • 屠夫故事3篇

    屠夫与和尚 从前有一个和尚跟一个屠夫是好朋友。 和尚天天早上要起来念经,而屠夫天天要起来杀猪。为了不耽误他们早上的工作,是他们约定隔天早上互相叫对方起床。并且约定,一、三、五、七日和尚叫屠夫起床,二、四、六日屠夫叫和尚起床。 多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