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假斯文

假斯文

收录日期:2025-08-08 08:15:40  热度:8℃

相传,明成祖时候,世界上只有中国产白鹅。有一次,大洋彼岸有一个商人,带领几个佣人,搭乘郑成功的宝船来到中国,一来做买卖,二来学习中国的文明礼仪。

他们一登上中国海岸,有十几只大白鹅便昂首挺胸,迈着八字步,高歌迎宾曲,文质彬彬的迎上前去。那个大商贾和随行的人们无不惊喜若狂,赞不绝口:“哎哟!大中华真是文明古国,礼义之邦啊!连鸟也如此知礼好客,风度翩翩。”商人指着这群白鹅神奇的问中国海员:“这是什么鸟?”这海员为了附和他们的心理,便拱手含笑道:“这是我国农村庄园里养的白鹅,又叫斯文鸟。”这商人连声说:“斯文鸟!斯文鸟!中国人不简单!把鸟都教化成仪表堂堂。”

他随即向当地农夫买了两只又肥又大的白鹅,扯了两条红绫分别系在鹅的翅膀上,修好了一封家书,差了两个仆人返航送回家去。他还一再叮嘱“一定叫家父好好饲养,让我的儿子跟着斯文鸟学礼仪,习风度,来冬,我回去宴请客人时,让众人看看我儿子的堂堂仪表。”

两个仆人应“喏”而去。航止南洋群岛,他俩把白鹅放在船板上,看走八字步,睇目大笑主人的这件趣事。谁知这两只鹅多天没游水,一挣脱怀抱,便一声高歌,扑扑楞楞飞进了大海,时伏时潜的狂游,可苦了两个仆人。他俩荡桨摇橹,恨不得肋生双翅去追。在大洋中东奔西闯,南捕北捉,一直赶到日沉西海,也没打捞着。

第二天早晨,他们再也看不见白鹅的影子了,只好向鳖岛驶去。

鳖岛是南洋中的一个以砂、卵石淤积而成的小岛,没有定居者,仅有十几间简陋的旅馆,寄居着一些捉鳖能手和贩买鳖的商贾。这里因为水位浅,砂滩面积大,利于鳖的繁殖,故名鳖岛。两个仆人刚驶入鳖岛附近,但见,一只只大老鳖用四肢打着园晕,将头伸出水面。岸上的沙滩里更是老鳖的世界,有的晒盖产卵,有的伸头晃膀,四肢交替爬行。甲仆人惊喜地说:“老弟,真是天无绝人之路,这老鳖多像斯文鸟,咱那里又没有这园家伙,何不捉两只充成斯文鸟带回去?”乙仆人拍胯大笑:“好主意!好主意!”他俩抛锚上岸,捉了两只火鏊子般的大老鳖塞进袋子,便日夜兼程回国了。

两仆人回到国内,立即向老主人禀明送斯文鸟之事。老主人很欣赏儿子的治家教子方法,就花了50贯白银,在大观园内修了一个狭长的鳖池,一直通到迎宾馆的宴会厅。沿池子两岸各修了一条画廊,彩缎绣边,红毯铺地。将两个老鳖养于池内,每日用佳肴饲之。让两个仆人先用竹竿来回驱赶训化老鳖,不几天,老鳖可训熟了,只要竹竿一动,便不紧不慢地并肩昂头向彼端爬去。

老主人开始训孙子了。他先给孙子示范,在红毯道上学习老鳖的伸头、晃膀、四肢交替爬行的动作。他管教甚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池上池下,人旱两路,人鳖形影难分。尤其是少主人快回国的日子里,他爷孙三人更是闻鸡起舞的练习。

刚入冬,少主人满载珠宝又搭乘华船回到家里。他没去珠宝行过问生意,而先回家询问家父训子习礼之事。听完老主人的讲述,少主人满意的说:“家父为振兴我家风,太操劳费心了!我明日宴请全城的亲朋好友和那些达官贵人,让您的两个宝贝孙子走两遭,以彰您佬家教有方,叫他们见视一下中国的斯文鸟。”

翌日上午,少主人的亲友和官绅们都携礼登门,为他海外归来洗尘接风。少主人在宴会厅上摆了十二桌酒席,还觅了洋乐队助兴,真是热闹极了。少主人极其自豪地说:“我这次中华帝国之行,受益匪浅,那里真是礼义之邦啊!连鸟都懂得礼节,尤其是斯文鸟,走起路来,昂首高歌,文质彬彬。我特意在贵国买回了两只斯文鸟,让家父以其姿教化吾子学礼习仪。现在,我让两个儿子以中国斯文鸟的风度拜见诸位!”

稍时,乐队高奏迎宾曲,众人面对中堂,掌声雷动。但见,两个十岁上下的男童在前,八十岁的白须老翁在后,头时伸时缩,四肢着地,爬行而出。大伙一看,全傻了。有的惊讶,有的摇头,有的赞叹,有的冷笑,连乐律也奏成啼笑之曲了。

这位少主人由敖变惊,由惊变呆,由呆变羞,由羞变恼,他摔碎了酒杯,喝道:“这不是中国的斯文鸟仪表,是假斯文,是大王八!”赶忙让老人和儿子退去。

事后,这位少主人问明了情况。他懊悔地说:“哎!我到中国去,就是为了把孔圣人的礼义学回来。一到那里,觉得各个方面都是文明的,连斯文鸟的举动也感到是最好的仪表。更可悲的是两个佣人以鳖充鸟,让家人照样子习演,竞成了假斯文,王八像。”

猜你喜欢

  •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故事

    北宋时,有个州的太守名叫田登,为人心胸狭隘,专制蛮横。因为他名“登”,所以,不许州内的百姓说到任何一个与“登”同音的字。说到他这个忌讳,还真有些来历…… 蒲田村,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方圆几千里,山、塘、田、地……树木茂盛,水清田肥。这

  • 紫芝眉宇的故事

    元德秀是唐朝时的河南人,为人宽厚,少浮华。元德秀当鲁山县令时,县里有个人因偷盗被捕,恰好当时鲁山境内有虎为暴,那人请求去缚虎来赎自己的罪,元德秀答应了。官吏劝他说:这是那人的诡计,他想逃走,你不怕受到牵连吗?” 元德秀说:人应该

  • 志在四方的故事

    “志在四方”由“四方之志”衍变而来。“四方之志”出自秦朝孔鲋编撰的《孔丛子》(记述孔子及其后代言行的一部书)。《孔丛子·儒服》篇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第五代孙孔穿,字子高,出游赵国(今河北省南部一带)。在赵国,他和赵胜(即平原君)

  • 彼一时,此一时的故事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燕王哙把政权交给宰相子之,从而发生内乱,齐国趁机出兵燕国抢占土地。孟子极力主张出兵,要燕王给齐王称臣,从而推行仁政。但齐王却只看见燕国的土地与财富。孟子的学生充虞十分不满。孟子感慨地说:彼一时,此一时也。”

  • 铁杵成针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李白小的时候很聪明,贪玩、不好学。一天,他趁人没注意,丢下书本,溜出去玩。他四处闲逛,走啊走啊,不知不觉,来到一条小溪边,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溪边吃力的磨着铁杵。李白觉的很奇怪,上前问到:老婆婆您在干什么?”老婆婆

  • 一寒如此的故事

    战国时,范睢当上了秦国宰相。他本是魏国人。那时魏国中大夫”须贾怀疑他与秦国私通,宰相魏齐叫人把他痛打了一顿后扔到厕所里。范睢没有死,他带着伤痛逃到了秦国。秦昭王很赏识他的才干,封他为宰相。不久,秦国发兵攻打魏国。魏国立即派中大夫

  • 不可多得的故事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

  • 不足为外人道的故事

    陶渊明是晋代著名文学家,《桃花源记》是他的传世之作。文章写道:有个渔夫划着小船来到桃花林。小船钻过山洞,洞外竟是一片桃源乐土。这儿男耕女织,日作夜息。处处牛羊欢叫,年年五谷丰登。主人捧出美酒佳肴,热情接待渔夫。原来,他们远离乱世,在这儿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