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中国本土皮具商邓申伟

中国本土皮具商邓申伟

收录日期:2025-08-08 07:04:02  热度:9℃


打工仔敲开商业大门

1989年,出生于四川自贡富顺县一个小山村的邓申伟背井离乡,来到北京打工。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内第一股创业潮,正带动了第一股打工潮。经济相对落后的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数以万计的四川打工仔奔赴“北上广”地区打工。17岁的邓申伟只是其中一员。

和叔叔一起在北京市昌平区物资局当搬运工的他,每天要背500张层板,每张工钱6分,一天赚30元,但却要一直忙到次日凌晨三点,最后累得整个人都散架了。

那些苦闷的夜晚,年轻的邓申伟总是眉头紧锁地望着天花板,脑海里反复激荡着一个问题:我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24岁,有了20多万元的现金,邓申伟一下子就飘了起来。听说四川老家有不少老板给五粮液供货、卖饲料发了财,他决定不再当货车司机,回老家收高粱倒卖给五粮液。为了绷足衣锦还乡的派头,他一口气买了一辆4万多元的北京吉普,一部1万多元的大哥大,还加一部传呼机挂在腰上。好笑的是,传呼机两三天没人呼,他就自己打电话呼自己,“这玩意儿还真能响!”

邓申伟神气十足地回到老家收高粱,谁知由于缺乏经营经验,忽略了农民赊账问题,他的资金链很快就断掉了,把车卖了都补不了窟窿。一夜回到解放前,他欲哭无泪。

一切只能从头开始。邓申伟不得不来到富顺县城打工。最艰难的时候,他帮人开修路用的翻斗车,一周回不了家,累得只有趁堵车的时候睡觉。他的妻子则在车站摆个烟摊养家糊口。

终于,靠着自己的积蓄和亲朋好友的支持,夫妇二人分别做起了出租车和皮具店的生意。两三年后,夫妇两人又有了三四十万元的积攒。而这个开在偏僻小城的皮具店,则为邓申伟后来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1998年,邓申伟决定再赌一把,投资50万元开一家火锅店。辛苦多年家境才好转过来,现在突然要开从未涉足过的火锅店,亲朋好友们都觉得,他一定是疯了。

邓申伟并没有头脑发热,经验教训使他变得越来越理性。前期,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选择店址搞好装修,请来了重庆的火锅师傅,取名为“重庆鲜鳝鱼火锅城”。开业之前,他找到老年秧歌队,请他们连续三天敲锣打鼓从东门走到西门,报酬是免费的火锅。

与此同时,他机灵地找到刚刚进入富顺急于打开市场的华润蓝剑啤酒,以只卖他们的啤酒为条件,换来了开业前三天每天免费供应200件的优惠,足以支持“开业三天酒水免费”的酬宾活动。

这些营销策略虽然如今已是屡见不鲜,但在当时仍是让小城的人们眼前一亮,迅速使火锅店在当地蹿红,40张桌子每晚几乎要翻4次台。仅三个月,他的火锅店就赚了50万元。

第二年,在云南朋友的鼓动下,邓申伟将餐饮生意做到了昆明,同样大获成功。在经历了最原始的生意洗礼后,邓申伟终于敲到了现代商业文明的大门。

做皮具顺风顺水

2002年秋天,邓申伟收到了一个坏消息:弟弟在昆明开了三家某皮具品牌的加盟店,生意还不错的时候,这个皮具品牌总部资金链出了问题,通知不再向加盟店供货。弟弟一时六神无主,找到了邓申伟。

邓申伟无法袖手旁观了。多年来摸爬滚打得来的商业经验,又使他开始冷静分析起来:餐饮业的供应链难以管理,不容易发展壮大,且当时的小天鹅、苏大姐、德庄和谭鱼头等川渝品牌业已形成气候,市场相对饱和。而当时的皮具市场,高端是LV、古驰等奢侈品牌,中端基本被舶来品占据,而低端则充斥着大量的杂牌皮具,没有一家中国人自己的皮具品牌。这其中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邓申伟毫不犹豫地将餐饮生意交托给朋友打理,转身进军皮具生意。可是,怎样才能先让弟弟的店起死回生呢?

首先是解决货源问题,邓申伟从广州请来几个做皮具的老匠人,开了一个皮具小厂房,为昆明的三家门店供货,针对云南当地少数民族人群多的情况,主打具有原始民族风格的女包产品,单品均价定为150~300元。

紧接着,为了在众多看似洋味十足实为杂牌的同行中鹤立鸡群,邓申伟决定启用具有中国风特色的品牌。一瞬间的灵感,“红谷”二字跃然纸上。“简单好记又有民族风情,让人联想到山谷中朝阳初升的意境。”

与此同时,他将店面装修统一改为返璞归真的民族风格,甚至把“红谷”两字刻在原木板上当招牌。这样一来,红谷的店面在昆明青年路林立的商铺中显得别具一格,很容易脱颖而出。

市场逐渐验证了邓申伟的分析,带有民族风的红谷逐渐被消费者接受。一个店每天能卖十几个包包,营收3000多块,一个月下来营收达到八九万元。原本还有些忐忑的邓申伟一下子兴奋了起来:“路子找对了,就要快马加鞭!”

为了实现连锁发展,他连夜赶制了十几本用于招商的小册子,上面印着像模像样的宣传语“来自异域风情,点缀自我风采”以及招商电话。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将小册子放在店铺里守株待兔。没想到第二天就带来一个来自云南省文山市的咨询电话。

打电话的人名叫张洋,当年22岁的他从老家文山来到昆明,寻思着找点什么生意到老家去做。接到电话的邓申伟激动不已,他连忙告诉张洋,自己连夜赶来。

两人一碰面,张洋还没来得及尽地主之谊招待一番,邓申伟便拉着他直奔当地的商业街看店,累了就在张洋家里的地板上铺张凉席打个盹,最终圈定了两三个铺面。

张洋被邓的真诚打动了。后来,他不但在文山开了4家店,还因业绩突出被邓申伟请到公司来助一臂之力。

在初期的市场拓展战场上,邓申伟几乎都是这样冲到前线,亲自上阵。除了在选址、营销上给加盟商提建议,他甚至还帮助加盟商一起装修,细致到亲自动手刻招牌上的字。这种认真责任的态度感染了很多加盟商和跟随者。

猜你喜欢

  • 杜邦:军火巨头

    1800年元旦这天早晨,一个名叫皮埃尔·杜邦的法国人,带领全家13口人,搭乘帆船美国鹰号”,横渡大西洋前往美国。杜邦家乡在巴黎南方60公里处。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革命群众攻占巴士底狱,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

  • 简氏兄弟:香烟大王

    1871年农历正月初八,中国农村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中,广东佛山南海县黎涌乡的简汉达家,又喜上加喜地添了头生儿子。不过,欢乐中的人们绝没有想到,正是这个名叫简照南的男孩,30年后创办了广东南洋兄弟烟草有限公司”,成为中国民族卷

  • 荣氏兄弟:面粉大王

    1873年9月23日,无锡荣巷的荣熙泰家,第一个儿子荣宗敬出世了;时隔两年,1875年8月4日,第二个儿子荣德生也来到了人问。荣巷位于无锡西郊惠山南麓,是荣氏家族聚居的地方。荣家祖上曾经做过大官,可是到了荣熙泰这一代,家境已经很差。荣熙泰小

  • 荣德生:在旧中国艰苦创业

    1946年4月25日,71岁高龄的荣德生在上海家中吃过早饭,又休息了片刻,大约10点钟,和三儿子荣一心、女婿唐熊源一起,乘自己的黑色福特轿车去江西路的总公司办公。轿车刚驶到高思路转角处,突然,斜刺里蹿出三个身穿军装的人,拦住了汽车,挥舞着手

  • 毕加索的童年故事

    毕加索从小就很有艺术天赋,他会做惟妙惟肖的剪纸,还创作了许多惊人的绘画作品。左邻右舍都称叹不已,称他为天才。然而,这个天才”却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上课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折磨,听课时他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就是看着窗外的大树和鸟儿。毕

  • 揭秘:爱因斯坦风流成性

    前不久,以色列希伯来大学首次公开了爱因斯坦的一批私人信件,向世人展示了他鲜为人知的一面。这批信件中,一共提到了爱因斯坦的六位情妇,其中,有金发碧眼的奥地利女郎,有腰缠万贯的犹太寡妇,还有风情万种的花店老板、善解人意的女秘书等。堪称人类历史上

  • 商纣王:爱江山更爱美人

    毁了他自己也毁了商代江山的,还有他的另外一个大毛病,那就是好淫乐,图享受,纵酒无度,沉迷音乐。自从他得到一个绝世美女妲己以后,这种习性就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地步。每个王朝的灭亡,几乎都与一个红颜祸水的传说有关。最着名的例子就是妲己亡殷&rdqu

  • 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黄帝是传说中上古帝王轩辕氏的称号,相传他有25个儿子,分别得12个姓,后来的唐、虞、夏、商、周、秦都是这12姓的后代。不仅中原的汉族这样说,北方的匈奴、西边的羌族、南方的苗、戎、狄、毛等少数民族,也都自称是炎黄的子孙。所以,黄帝被视为中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