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什么样的女人才算会过日子

什么样的女人才算会过日子

收录日期:2025-08-07 11:53:03  热度:8℃

什么样的女人可以称作“会过日子”?十年不买一件新衣服,不烫染护理头发,不精细护理指甲,不花钱在外面吃一次饭,家里从不买花,买的东西全是实在又划算的,不乱花一分钱……算不算很会过日子?

我说不算,这充其量只能说是会省钱。

大概是因为几千年来我们的物质太匮乏,人们必须省吃俭用。不浪费一粒粮食一分钱,才能满足一家人的温饱,所以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总认为,只有精打细算才算会过日子。而形容一个女人节俭,通常会说她“会过”。

节俭=会过日子。这个等式在过去可能是成立的。但是如今,大部分国人已经摆脱物质上的困窘,吃饱穿暖基本都不成问题。我们实在不该再把节省作为生活的准则,作为衡量女人会不会过日子的唯一标准。

一个女人,不买新衣服,不做头发,不用化妆品,不舍得吃好的,不舍得花钱看病,忽略自己的形象和健康,灰头土脸咬牙切齿地攒着钱,这样的节俭得不偿失,不算会过日子。

而不舍得出去吃饭,不舍得买花、看电影,不舍得一家人去旅游,不舍得带孩子去一次游乐场,不舍得在非基本需求方面花一分钱,这叫“不懂生活”,不叫“会过日子”。

还有,路遇矿泉水瓶必须捡回家,买菜只买很便宜但烂掉了一半的,明明很忙却还为了省两块钱,去超市排队一小时买鸡蛋,这是穷怕了钻钱眼儿里了,跟会过日子挨不着边。

勤俭节约是美德,穷奢极欲是恶习,这无需讨论,但这也绝不意味着花钱就可耻,省钱就光荣。在经济条件尚好、赚钱能力也不差的情况下,一味地为了省钱而节衣缩食,降低生活质量,把本来可以宽松从容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这难道不是对自己和家人生命的浪费吗?

真正的“会过日子”,是把穷日子过富。而这个富应该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上要充裕,精神上也得丰盛才行。

根据自家的情况,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把生活打理得有品质、有情调、有意思,才是真的会过日子。

我们家楼前有块小空地,有一年春天,一楼的邻居姐姐领着两个不到十岁的女儿把那地开出来,种上了菜,隔三差五带着孩子们去浇水、除草、捉虫。此举起初赢得楼里几位老太太的一致好评,赞美之词当然就是“会过日子”。但是没过多久,老太太们听说她光买菜籽就和肥料就花了二三百块,还一直用家里的自来水浇地,口风就变了。到菜成时,这块地已经成了笑话,“一共就结了仨茄子,十来个西红柿,”老太太们说,“都不够自来水钱。”

这是那一代人的思维方式。

但是,一个妈妈让两个女儿经历了一次春播秋收,体验了播种的辛苦和收获的快乐,让孩子们看着自己种的白菜、萝卜、茄子和西红柿一天天长起来,这种体验是几百块钱能买到的吗?这种收获,不是比那点农作物价值高得多?

还是那个姐姐,我常见她和老公骑着自行车,各带一个女儿,穿着好看的亲子装,兴高采烈地去游泳,去近郊玩,去看话剧。

我觉得这才叫会过日子。

无论男人女人,让自己和家人尽量多地享受优质美妙的好时光,才叫会过日子。做得好饭,收拾得好家,处理得好亲戚邻里关系,才叫会过日子。把60分的日子过出80分的滋味,让一家人都过得神采奕奕、丰盛饱满,才叫会过日子。会赚钱,也能让赚来的每一分钱,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才是真的会过日子。

仅仅会省钱,为了省钱而毫无意义地亏待自己和家人,这显然不是“会过”,而是“不会过”。

猜你喜欢

  • 伍驼背的桃花运

    佟红姑是村里最好看的姑娘,佟家也是村里第一大富人家,村里还未娶媳妇的年轻人个个都想娶她。可不知道咋回事儿,三个月前,红姑突然变哑巴了,整个人如同灵魂出窍,只剩下一个空壳。红姑的爹娘给她看了好多大夫,都无济于事,没办法请了一个算命先生算上一卦

  • 侄儿的搬迁喜宴

    建新房搬新居叫乔迁,而在我们农村叫“跑梁”。对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建一幢新房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有的家庭一辈子能建一次新房就不容易了,有的甚至一辈子也住不起新房,一生都住在祖上留下来的旧房子里。我父亲就一直想为我们兄弟几个建一座小楼房

  • 哀嚎

    下班了,小刘摸着兜里的一叠钱,兴致勃勃的朝金店走去。每次老婆逛街都会在那个柜台前流离往返,今天是老婆生日,自己一定要给她个惊喜——把那条项链买下来送给老婆。走到单位门口,一阵凄厉的哀嚎声传了过来。小刘朝声源一看,一只母狗被拇指粗的铁链拴着,

  • 爸爸哪儿去了

    也不知为什么,总是在我睡意正浓的时候,被狗蛋揪着耳朵弄醒,随后就是一张圆乎乎的小脸蛋凑过来,嘴里含糊不清地喊着:“二姐,二姐……”醒了,就再无睡意。狗蛋松手放开我的耳朵,转过身从枕头下面摸出一只小手电,玩弄起来。我钻出被窝,没看到大姐和妈妈

  • 那些心痛,早已轮回

    我曾经以为,那些让我痛彻心扉,歇斯底里的事情,我是绝对不会忘记的。直到现在,我才知道,那些破碎的梦,就像风起落叶般,早已淡忘在某个季节的角落里,徘徊,碎裂,消失……——题记我是个独生女,从小没有兄弟姐妹。习惯了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回家,一个人

  • 远去的铁匠铺

    在童年记忆里,老家有一位姓许的铁匠铺,因为铁匠铺离家很近。天天都能听到叮叮当当的“打击乐”声。许铁匠40多岁,因为在农忙时节长期走村串乡的缘故,一张黧黑的脸布满了皱褶,看上去像是六十来岁的人,他的儿子虎背熊腰,一身腱子肉,像练过健美的男人似

  • 梦里

    黑,周围的一切都是黑的……一个人,冰幽凉的季节,不知道身处何处,只是不由自主地在教学楼房里走着,“咚咚咚”,周围静的连自己踩楼梯的声音都可以听的清楚,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泥土腐烂的气息。怎么了?大家都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周遭会如此的安?不是天亮了

  • 窗外的守护

    手脚的麻痛一阵一阵地传来,让我无法入睡,只好坐直了身子。窄小的空间里,我也只好稍稍蠕动一下已经没了知觉的手脚。望着拥挤的车厢,我闷“哼”了声,不舒服地把屁股往占据了我的座位的麻花袋那边挪了挪,还故意夸大动作幅度,把脸朝着窗外,不去看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