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周世宗柴荣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柴荣?

周世宗柴荣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柴荣?

收录日期:2025-08-08 02:55:46  热度:10℃

后周世宗,生于公元921年,去世于公元959年,是五代时期后周的第二位皇帝。他原本是邢州尧山柴家庄一位名门望族之子,后来家道中落投奔小姑姑柴氏,与小姑丈郭威一家生活在一起。

郭威从军入伍之后,柴荣跟随左右,一直是郭威的左膀右臂,随着郭威的升迁而动。他是郭威重要的辅佐,是最信任的下属。郭威后来推翻后汉,建立后周,柴荣以皇子的身份任职,后被封为晋王。郭威去世之后,柴荣依照郭威遗嘱继承后周皇位,成为后周世宗。

公元954年,郭威去世,柴荣继位。他一共在位六年,在公元959年北伐辽朝的时候去世,享年三十八岁,可以说是英年早逝。柴荣在位期间,改革军事,革除弊政,减少赋税,将后周带上了一个新高度。可惜的是他死的太早了,留给年幼的儿子一个猛虎环伺的局面,最终使得大周朝被宋太祖赵匡胤夺取。

柴荣是个知恩图报之人,被郭威夫妻两人收养为义子之后,一直忠心的辅佐郭威。郭威未曾参军之前,他外出经商,贩卖茶叶,就是为了贴补家用。等到后来郭威决定从军的时候,柴荣也跟随在郭威身边,弃商从军。在郭威从微末,走到后周皇帝的时间里。柴荣一直都是他忠心的属下,信任的亲人。

柴荣是一位非常有能力,有作为,有勇有谋的人。在他继位之前,因为一直跟随在郭威左右。所以大部分光辉,都因为郭威的存在而被掩盖。等到郭威去世之后,柴荣继承皇位,他的才能才清清楚楚的显示出来。

在位期间,柴荣清吏治,选人才,均定田赋,整顿禁军,限制佛教,奖励农耕,恢复漕运,兴修水利,修订刑律和历法,还考正雅乐,纠正科举弊端,搜求佚书,雕刻古籍,大兴文教,为后周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他的带领下,后周一派清明平和的景象,百姓富庶安乐,中原逐渐恢复。

不同于大部分帝王的独断专行,柴荣是一个虚心纳谏的帝王。他有着广阔的胸怀,接受臣子的建议和批评。甚至在治理国家大事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这个国家,将国家发展的越发强盛,他还会主动向臣子寻求建议。

他曾经点名让二十多位翰林学士,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两篇命题文章。只看这两篇文章就可以知道,柴荣想要的不是空谈的文章,而是要有实际内容的东西。有些人会说,空话谁不会说啊!但是柴荣却不是做做表面文章而已,他是真的在虚心求教。后来他就采用了大臣王朴《平边策》中先易后难的主张,以此制定统一大计,付诸实践。

后周世宗英年早逝,去世的时候只有三十八岁。许多人就说,可能是柴荣做了太多天理不容的事情,于是才有了这个惨烈结局。一将功成万骨枯,征战四方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所以并不是说他造下了太多杀孽,他们最主要想说的其实是柴荣的灭佛运动。

中国历史上有四次禁佛事件,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禁佛、北周武帝宇文邕禁佛、唐武宗李炎以及后周周世宗柴荣禁佛,被后人统称为三武一宗四次灭佛。许多人就说,是柴荣对佛祖不敬,所以才结局凄惨。

中国的佛教,从一定程度上被政治所运用。当统治者希望佛教来帮他束缚子民的时候,就大力倡导佛教,不抑制佛教的发展。但是当佛教损害统治阶层利益的时候,自然就会受到打压。

柴荣之所以会推行灭佛运动,是因为那个时候佛教僧尼不事生产却广占良田。私度僧尼,日增猥杂,创修寺院,渐至繁多宜举旧章,以革前弊诸道州县镇村坊,应有敕额寺院,一切仍旧,其无敕额者,并抑停废。在这样的情形下,开始了灭佛运动。但是个人而言,灭佛抑制土地兼并,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儿。

尽管如此,后世人对后周世宗的评价仍然十分之高。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就曾经对柴荣不吝赞美道: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王环以不降受赏,刘仁赡以坚守蒙褒,严续以尽忠获存,蜀兵以反覆就诛,冯道以失节被弃,张美以私恩见疏。江南未服,则亲犯矢石,期于必克,既服,则爱之如子,推诚尽言,为之远虑。其宏规大度,岂得与庄宗同日语哉!《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又曰: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世宗近之矣!

猜你喜欢

  • 为爱情除尘

    结婚十多年了,日子过得千篇一律,白开水一般没滋没味,一切都成了习惯。每天下班,我习惯在厨房忙碌,老公习惯一言不发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习惯说声“吃饭了”,他习惯漠然地坐到餐桌前吃。想当初,两个人每天都有那么多甜蜜的话,好像这辈子都说不完一样

  • 幸福别忘3人行

    婚后不久,我提出把婆婆接来同住。伟担心我和婆婆处不好。我笑着说,你放心,你爸死得早,婆婆独自把你拉扯大,真不容易,我一定会把她当亲妈一样看待的。伟开心地拥住了我。很快,婆婆来到我们身边。婆婆清爽利落,勤快明理。她每天将屋子收拾得纤尘不染,且

  • 提前融化的雪

    雪终于停了。父亲将盖在煤球上的油布揭去,一个个捧进屋里。母亲翻箱倒柜,她要给明天即将回家的儿子和女友找出崭新的棉被、褥子和夏天就做好的棉鞋。外边的风小了,父亲从檐下到院门口,扫出一条干净的小路。刚进屋,母亲说,擦黑儿我把大炕烧热烤被子,你把

  • 小气丈夫是个宝

    这个世界上,女人小气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没人去笑话一个喜欢精打细算、斤斤计较的女人。但是,假如这些事情换到一个男人头上,只会叫人觉得他细碎,渺小,缺乏男人汉气概。我的丈夫就是这样的人,这是我结婚几年来的定论。婚前我就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 纸条中的爱

    她的母亲,做了一辈子的农民,所有的收入都是从田地里刨出来的。没有多少钱,所以便舍不得花,除了让她上学,别的便能省就省了。省惯了,便什么都省,活到60岁了,生活里只剩下了一个省字。即使现在的生活好了,她还是省。买东西捡最便宜的,只要省钱就行;

  • 把孝心变成孝行

    我们几个朋友在一起聊起关于父母的话题,大家都说,父母老了,女儿们应该多尽点孝心。一个朋友说:“等我有了时间,我一定带父母看几场老电影。我父亲做过村里的电影放映员,母亲就是那时候喜欢上他的,他们对电影特别有感情,只是这些年根本没机会去电影院看

  • 不回娘家夸大委屈

    那年结婚前夕,妈妈拉着我的手依依不舍,疼爱地嘱咐我说:“到了他们家,受了委屈要回来告诉妈妈,别我疼你这么多年,却送去由别人欺负。”“知道了。”我内心充满了即将成为人妻的喜悦,对妈妈的嘱咐心不在焉。婚后和婆婆住在一块,婆婆的泼辣是远近闻名的,

  • 做亲情的听众

    3年前,母亲带着对我们的无限眷恋离我们而去,虽然我们姐妹几个千方百计地陪伴在父亲左右,但仍驱不走他心中的悲哀与寂寞。我知道,那是因为母亲。回忆过去,母亲在世的日子是我们全家最快乐的时光。忙于工作的我们下班回家早已是夕阳西下,见我们回来,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