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零度下的温暖

零度下的温暖

收录日期:2025-08-08 02:14:41  热度:8℃

播州桥是联系家教的集散地。经常有联系家教的学生手拿一张A4打印纸,上面写好自己的补习特长,如古代手拿草标待卖物品一样。

年终了,天寒地冻,读师专的芳芳决定不回家过年了,趁假期多挣点钱,下学期的生活费才有着落。再说,她家住得远,回家要花一大笔的车费。

芳芳在播州桥上站了五六天了,还是没有主顾联系她。在这期间,芳芳认识了一位烤红薯的大叔,大叔是个外地人,有一个孩子在念小学,妻子常年有病,一家人全靠烤红薯维持生计,有时遇上城管,整个家当还会被没收,日子过得也很艰难。

大叔经常夸芳芳能吃苦,说她一定会有好运气,芳芳也希望大叔生意兴隆,两人在寒风里笑成一团。

大叔每天都会把最后一个红薯拿给芳芳吃,芳芳没舍得吃,大叔烤的红薯和母亲在煤炉里烤的红薯一样香甜,要留着回去当晚餐,她兜儿里已经没几块钱了,再找不到家教的工作,恐怕要饿肚子了。

这天中午,芳芳还真来了运气,一个小男孩儿找到芳芳,芳芳看着就孩子一人,有些疑惑。男孩儿仿佛看出了芳芳的心思,说道:“姐姐,你去我家,我妈妈在家里,她会和你商量的。”

男孩儿的家在一个满是低矮房屋的生活区里,家里很简陋,但却干干净净的。墙壁刷得雪白,只是有一面墙上,有一两个平方的地方用报纸糊了一层,显得有些特别。

男孩儿的妈妈跟芳芳聊了一会儿后,诚恳地说:“你们一个小时收费20元,我家也不富裕,我们只打算每天就给孩子补一个小时,你看行吗?”

欣喜的芳芳连连点头,有主顾就已经很高兴了,没啥好挑拣的。

每天早上,芳芳都会来给男孩儿补课,芳芳也不计较时间,有时两个小时,有时整个上午都在给男孩儿上课,费用仍然按一个小时来收。男孩儿的妈妈很感激,只是让芳芳疑惑的是,男孩儿各科学习成绩都很好,芳芳只有额外给他讲些有难度的题。

补完课,芳芳还是要去播州桥联系家教。

这天,芳芳刚来到播州桥,就见桥上一片混乱,原来是城管的来了。桥上大小摊子都在“稀里哗啦”地搬动,芳芳看到烤红薯的大叔急忙收好炉子,迅速推着车子准备逃,可大叔还是动作慢了,被追上来的城管拦住了去路。城管要掀下他的炉子,大叔见状慌忙用手抱住炉子,可是城管还是使劲地拽炉子,大叔一个劲地求着城管,说下次再也不在这里摆摊了。城管仿佛没听到大叔的乞求,用力更猛了。芳芳上前推开城管吼道:“大叔都向你们认错了,你们难道没有良心吗?”

见是一个学生模样的小姑娘在阻拦,城管厉声地说道:“去,去,不关你的事!”

“怎么不关我的事了,你们天天喊着文明执法,这就是文明吗?这和鬼子进村有什么区别?”芳芳不甘示弱。

围观的人七嘴八舌地谴责城管,城管也不好再折腾下去,索性警告几句就离开了。

城管走后,芳芳看到大叔的眼圈红红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一连好几天,芳芳再也没有看到大叔在播州桥上卖红薯了,不知道大叔又到哪儿打游击去了,芳芳感觉很失落。

一天早上,芳芳有些感冒,就没有去给男孩儿上课,下午好些了,她硬撑着准备帮男孩儿把课补上。

芳芳来到男孩儿家,一进去,她就惊呆了,屋里竟然站着烤红薯的大叔!她惊异地问道:“大叔,你怎么会在这儿?”

“爸,是张老师来了吧?”男孩儿的一句话,令芳芳恍然明白了一切。大叔朝芳芳嘿嘿地笑起来。

芳芳朝着贴着报纸的墙边走去,她揭起一个角,看到报纸下全是奖状。

芳芳的眼里噙满了感激的泪水,在寒冷的冬日里,她从来没有感觉到像今天这样温暖过。

猜你喜欢

  • 皇帝老师卖棒槌

    清朝时期,朝中有个大官叫单宝谦,曾经当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老师,在官场声势显赫,,各地官员都想巴结他。到了乾隆年间,单宝谦奉旨出朝巡查,来到河南南阳府镇平县,住在县察院里。这一天,单宝谦扮作算命先生,一个人来到镇平县石佛寺一带微服私

  • 棒槌姻缘

    赴京赶考的秀才李公子,一日来到铜山地界。此时正逢雨季,山洪下来,小河泛滥,大河暴涨。公子驻足在一条小河边,望着因涨水而变宽的河面,一脸的难色。欲过,河流湍急深浅不知;绕行,不仅太远,还不确定下游处的一座木桥有没有被淹没。公子思量再三,还是脱

  • 大刀王四战洋人

    清朝末年,政府腐败无能,致使洋人入侵。这天,在天津的一条大街上,一条壮汉正在打拳卖艺舞大刀。只见他手里的这把大刀长约三尺,宽约五寸,刀背少说也有半寸厚,整个大刀没有五十斤也有七十斤。壮汉把大刀舞得风雨不透,呼呼有声,围观的人看到刀光闪闪,还

  • 试心洞

    明朝万历年间,山西大同府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一个樵夫上山砍柴,为了避雨无意间发现一个山洞,便进去躲雨。进去之后,他发现洞里藏着许多金银财宝,堆积如山。他扔掉山上砍来的柴,把衣服脱下来包了整整一大包财宝回家去了。从那天以后,他一夜暴富,成了当

  • 清明魅影

    清明节后的一个下午,李阿婆去村里幼儿园接外孙欢欢。欢欢在大班,今年7岁,他奶奶去年去世,父母上班也没时间带,只好有姥姥李阿婆帮着照看。15:30分,李阿婆带着欢欢来到了村口的小卖部,看见老板娘阿珍正在店前洗菜,就停下来买瓶酱油,顺便稍做休息

  • 三个汤圆三个团长

    汤家在十里村算是比较殷实的人家,汤老太爷是个大善人,偶尔还会周济穷乡亲,久而久之,便在外有了点小名声。记不清是哪一年,十里村遭了灾,大部分人家都断了粮,汤家虽还有些余粮,却也无法如往常一般周济乡亲。这天,十里村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他径直

  • 三叔公的金烟斗

    大叔公与二叔公作古之后,三叔公成为宗亲中的老大,全村千余口人,惟他独尊。这些年,早年丧妻、年过七旬的三叔公有了不足为外人道的烦恼,烦恼来自四个儿子的不孝。三叔公的四个儿子早已成家立业,老大在镇政府当计生干部,老二在学校教书育人,老三是个包工

  • 她叫贱人

    最初别人喊她贱人,她会伤心半天,可是渐渐地,她习惯了。她只能选择习惯,即使不习惯,别人也喊她贱人。小镇上,没人在意她的心情。喊她贱人,因了她的营生。她从南方来到小镇,转一圈,再转一圈,租下两间海草房,便住下了。小镇傍海依山,一年四季,海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