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会大叫的石像

会大叫的石像

收录日期:2025-08-07 16:41:49  热度:6℃

差不多2000年前,希腊地理学家斯特雷波到埃及最吸引游客的胜地去参观,当时他的反应至少可说带点冷嘲热讽的意味。他记载说听到“一种不很用力打击而发出的响声”,他不能确定响声来自石像基部或由参观的游客发出,但肯定响声不是由石像本身发出。尽管如此,在以后200年间,那座著名的“发声孟农”石像仍然吸引众多好奇的游客前来参观,而很多人相信他们确实见到奇迹;每天日出时分,他们面前的孟农石像就“说话”。

发声孟农是埃及古都昔伯斯城两座巨像(名为“孟农巨像”)之一。昔伯斯位于开罗以南约500公里。公元前27年,昔伯斯城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将其中一座巨像震毁。巨像腰部现出巨大裂缝,以致巨像上半截倒落地面。地震过后不久,盛传那座损坏的石像在每天日出前后开始“说话”,于是不少人在黎明时分来到石像面前守候,希望听一听它说话的声音。

约公元2世纪中叶,另一位希腊地理学家保塞尼亚斯游览了昔伯斯。他在《希腊旅行指南》一书中,表示对“说话”石像惊异不已。他写道:“每天日出时分,石像就会大叫,游人每次把那响声与熟悉的声音比较,认为最接近竖琴或琵琶弦断的声音。”

但在昔伯斯街上溜达的游客相信他们曾经听见孟农的声音。孟农是传说中衣索比亚国王,据说他在特罗亚战争中为希腊英雄阿基里其所杀。

游客对说话的石像悠然神往,达200年之久。然后,公元3世纪初,罗马皇帝西弗鲁斯也来到昔伯斯。西弗鲁斯治军掌政,阅历甚丰,对“说话”巨像的损毁情形十分关注,于是下令工程人员重造倒塌部分并且使整座石像恢复原样。但是从石像修复之日起,就再听不到孟农说话的声响了。

那么石像怎么会“说话”呢?有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早上太阳升起时,其热力使湿冷石头的裂面作不均衡的扩张,可能引起某些部分发生震动,发出似乎有旋律的声音。或者是气流受热膨胀穿过石头的缝隙,因而发出声音。

有人怀疑石像发声现象是人为的,目的在耍花招,巧立名目,以保证赠礼与奉献源源不断送到圣地来。也许昔伯斯城的祭司是腹语专家,或者他们在黎明前藏一个人在石像基部内。如果确属如此,这些人也真是太灵巧,太幸运了,竟然能够骗人那么久而不为人识破。

猜你喜欢

  • 千万别说你是新人

    以前的新人,刚进单位时总会谦卑地说:“我是新人,请大家多多关照。”可现在乐于手把手教你学走路的“唐僧”越来越少,想存活就得尽快由“新人”变“老人”。职场生生不息,老人越来越老,新人越来越新。“老人”们不容易,眼看体力和心气逐渐下降,还得强撑

  • 有实习才有饭碗

    我在大学的8项修炼中,把实习放在了头一位。一个大学生考试不及格不代表就没有考试以外的其他能力,而对于职场来说不实习的大学生基本上就等于是个废物。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实习尤其重要:1. 只有实习才能感受一个真实工作的需要,才能确定你是喜欢做研

  • 贵族也穿十块钱三条的底裤

    1齐嫣然仅比我大7岁,在公司却已位高权重。关于她火箭似的上升,同事中有许多传言,只是我对她印象却很好。刚进公司时,一日天下暴雨,齐嫣然拿起我撑晾在走廊里的雨伞,大声说:“借我用一下。”我回头,正遇到她笑意盈盈的脸。来还伞时,她亲热地说:“这

  • 局长永远是第一

    办公室的丁主任是个人精,他深谙官场法则,但凡局里写通知、发通报,甚至写礼单,只要涉及到姓名的,永远把鲍局长摆在第一位。这年,局里投票选先进个人。这下,丁主任可愁坏了,因为一般情况下,候选人都按姓氏笔画,自己姓“丁”,笔画最少,一不小心,就得

  • 敬业能救命

    在奔驰的列车上,大家看窗外的风景看得厌了,就彼此说起话来。后来说到各人经历的一些特别奇特的与生死有关的事,一位坐在我对面靠着窗边的大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大妈说:“那还是在我二十岁出头的时候,我在一个民间杂技团做事。那种杂技团,一年到头

  • 老板喜欢“万能员工”

    半年前的那天中午刚下班,市场部文员赵佳燕出去吃饭。结果发现前台没有来上班(为了公司不进闲杂人员,平时前台在大家去吃饭的时候,都是坚守岗位的),询问了一下人事部,才知道前台请了病假。赵佳燕知道公司很多同事都是大大咧咧的,中午出去吃饭时,办公室

  • 每一朵鲜花都朝太阳奔跑

    那一年,高考,他以一分之差与自己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在无数劝他复读的声音中,他选择了弃学打工,他希望能靠自己的努力,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来。因为父亲不肯,他只好离家出走。一个人,来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却到处碰壁,睡过涵洞,发过传单,甚至差

  • 不再后会有期,依然心存感激

    Grace是我多年前的顶头上司,即使离开她多年,我依然记得她,因为是她炒了我。她是一家日企的部门经理。试用期结束前,她找我在办公室谈话,指出了我的性格:思维创新求变,感性有余理性不足。这样的性格,不太适合日企,更适合欧美公司的企业文化。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