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朱元璋为何杀常遇春妻?何谓“悍妇之肉”?

朱元璋为何杀常遇春妻?何谓“悍妇之肉”?

收录日期:2025-08-08 03:04:58  热度:10℃

明初第一猛将常遇春,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天下,是明朝开国名将。作战勇猛而敢为先锋,一生无败绩,自称率十万大军即可横行天下。

不过常遇春在外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大将,但是在家中却是一个耙耳朵。常遇春的妻子爱吃醋,常遇春因此身边无侍妾。

如果只是没有侍妾也就算了,但是常遇春一把年纪了,却没有子嗣,这在当时就有些过了。这不朱元璋都看不过去,专门下旨赏给常遇春两个貌美年轻的宫女。

王文禄《龙兴慈记》:

常遇春带着两个宫女回家,妻子看了大闹一番,搞的常遇春没法,只能歇了心思。他妻子还想让常遇春将两个宫女退回去,但是皇帝赏的怎么能退,到最后两个宫女就成了普通丫鬟。

一天早上起床,两个宫女端着水来伺候常遇春洗漱。纤细白嫩的手扶着铜盆边缘,别有一番风情,常遇春看见不禁赞叹了声:好白手!他也没多想,洗漱完就上朝去了。

这边常遇春夸完,那边他妻子正好听见,醋坛子当即打翻。等到常遇春下完朝,他妻子递给他一个红盒子。

打开盒子,一双血淋淋的手就呈现在常遇春眼前。常遇春被这突然一出吓着了,上朝的时候神色不定。朱元璋看了,就问:爱卿你今儿怎么回事,为何神色不定呢?

常遇春不敢说,只神色飘忽推辞。朱元璋一看不对劲,再三追问。等到后面直接不耐烦说:你这神色与往常如此不一样,鬼鬼祟祟的,难道图谋害朕吗?

常遇春不敢担这罪名,这才跪倒吐出实情,随后又道:陛下怜臣,于是赐给臣两个宫女,这是莫大的恩情。现在闹到这个地步,实在是臣辜负了陛下的恩情,万死也不足以弥补,所以这几天才会心神不宁。

朱元璋听了大笑道:朕还当什么大事儿呢!不就是一个宫女吗,没了朕再赐你一个就是。莫要担忧,且陪我入宫喝两杯消消愁。说着便命人开宴,与常遇春对饮。

这边两人喝的兴起,那边常府却有了血光之灾。朱元璋一边对常遇春说不是什么大事儿,另一边却暗中吩咐锦衣卫去常遇春府邸将其妻大卸八块。

常遇春妻子的肉被分解成一块块,然后包好写上悍妇之肉,分别送往朝中各大臣府邸。

等常遇春陪朱元璋喝完,回到府邸,不见其妻。询问下人,才知道妻子被皇帝大卸八块。只觉眼前一黑,咕咚一声栽倒在地,最后因两次惊吓,竟生了癫痫。

唐朝有房玄龄妻食醋,今有朱元璋分肉,明人谢肇淛在《文海披沙游宴集》赞扬朱元璋,称:此事千古共快,其过唐太宗万万矣。你又是如何看的呢?

猜你喜欢

  • 北京爱情故事

    地铁站台上人很多,拥挤、混乱,我早就习惯了,这不过是北京普通的一天早上7点45分。我每天都赶在这个时间左右来到地铁站,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保证在下了地铁转乘公交车赶到公司上班不会迟到。还有一个原因,我常常在这个时间看到一个姑娘,一个我喜欢的姑

  • 露水夫妻

    那些风言风语传到史绪涛耳朵里时,史绪涛正和韦腊香一起在千里之外的广东打工。本来是不相干的两个人,因为一个电话,就走到了一起,这一走就是半个月,换句话说,两人做了半个月的露水夫妻。那天史绪涛在超市给媳妇伍梅挑羽绒服,要过年了,他打算回家的,怎

  • 两个月,一辈子

    结婚的日子定下来,他却病了,是肠癌晚期。之前没有任何征兆,所以来得太突然,突然得让他和她都无法相信。可是,现实就是事实。所剩的日子不多,医生不无遗憾:尽量让他开心地走吧。原本计划了一辈子的携手,如今只剩下可数的短短日子,又如何开心得起来?知

  • 别像杜十娘一样傻

    小时候,第一次看杜十娘的故事,我就坚决认为她不应该怒沉百宝箱,而应该带着金银财宝出走,何必非要在李甲一个人身上吊死不可。大了才明白,原来对一个人伤害最大的,不是没有希望,而是给了希望又拿走。自古以来,到处都是这样的故事,女子们惯用生命来做绝

  • 365粒雕刻的爱

    婚后半年,我开始失眠,只因他总是不在我的枕边。当和他并肩站在红地毯上时,望着那双温柔而坚定的眼睛,我想,他会给我幸福的,尽管他是一个连婚宴费用都要用礼金买单的穷光蛋。但如今,他为了那个夜档生意,还是撇下我独守空房,清晨回来甚至连一句问候都没

  • 二十三点的班车

    那天晚上,我们约在电影院门口见面,两人分别乘坐的都是同一路车。杨舒也说,真巧!电影的内容我已经记不住了,只记得身边不时传来银铃般的笑声,还有很淡很淡的香水味。我送杨舒回家,公车上,她很自然地给老人让座,然后又理直气壮地要我给她让座。送她到路

  • 低调的爱

    世人很少提到她,她如雪地里的鸿痕,悄然无息地被掩盖。人们提起她的男人、她的至爱,那是一个中华民族史书中熠熠生辉的名字。当那个男人永离人世时,她的痛并不少于在男人最后岁月里伴在他身边的女人。1891年,年方十九的她遇到了他。她出身贫寒,被他的

  • 有一种爱情只是经过

    爱情的发展诡异莫测,以悲剧开头的,没准会以喜剧结束,而喜剧开场的,却很可能悲剧收场。近日重读三毛,更验证:最好的爱情,常常是没有机会发展下去的爱情。1969年,台湾作家三毛在西柏林苦读德文,学业的压力、物质的贫乏和身在异国的寂寞,让她在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