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墓地奇情

墓地奇情

收录日期:2025-08-08 09:15:18  热度:10℃

于水桥村是个居住着二千多户人家的大村落。村子里住着于水两姓,两姓被一条村街隔在东西两头。于水两姓有世仇,自打前清开始,一街之隔的于水人家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最要命的是两姓之间永世不准通婚。

民国初年,村东出了个小伙叫于多,父母早逝,于多跟着哥嫂过活。于多不但生得英俊,勤劳能干,他还吹得一口好箫。于水桥村前二里多地儿有一条小河自东向西从村前流过,没事的时候,于多总爱到河边去吹箫。他或者躺在河岸的青草上,或者倚在水畔的大柳树下,天高水长,箫声幽幽,于多沉醉在他的箫声中。

村西头有个女孩儿叫水秀,天天挎一篮衣服到于水河里浣洗,常常是一边洗衣服一边听于多吹箫。她不时将目光掠过水面投向不远处那位或倚树或卧草吹箫的英俊少年,思绪就常常随着悠扬的箫声飞扬。有时候听着听着水秀就停下浣衣的手,眼里渐渐蓄满泪水。哪一天水秀来河边浣衣,看不见于多在岸边吹箫,听不到那如泣如诉的箫声,姑娘的心里就会生出老大的失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岁的长大,这一对年轻人的心中渐渐地萌生了爱情。不久,他们的私情被人发现,报告给各自的族长。族长出面横加干涉,甚至把水秀关起来,以此来阻挡他们相爱。真正的爱情是关不住的,两颗年轻的心早已经紧紧地贴在了一起。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冬夜,这对年轻人私奔了。

这件事在于水桥村炸了锅。两族的头人立即发动各自的族人倾巢出动,去找这对违背了祖训的叛逆者。三天后,人们把他们从水秀的姑母家带了回来。出了这样伤风败俗的忤逆,必须严惩,按照族规,水姓族人把水秀绑到西大场上,用白绫勒死。于姓族人五花大绑绑着于多,来到西大场上。于水两姓六千多人黑压压地挤在大场四周,参观处置这对大逆不道的年轻人。水秀和于多被捆在高台上,他们泪眼相望。行刑开始了,随着一通锣鼓响,水姓两名壮汉将八尺白绫缠住水秀纤弱的脖颈,然后有人给她松了绑。水秀踉跄着扑向近在咫尺的情郎。不等她的脚步挪动,族长就下了行刑令,两名壮汉用力朝相反的方向狠拽白绫,水秀的身子慢慢上升,她的脚一分分离开了地面。她双手死死地抓住白绫,拼尽最后一丝力气高喊:“于多哥!活着不能在一起,死了到阴间我们也要做夫妻!”渐渐地,她的两只抓白绫的手垂了下来……于多大叫一声,昏死在土台上。等他醒来,发现右臂被砍了下来——那是族里对他的惩罚。

在床上躺了不几天,刚刚有一丝儿力气下床,于多挣扎着跑到埋在于水河岸水秀的坟前。傍晚,夕阳的余晖泻在于水河里,微风中,坟头还散发着淡淡的泥土味。数天前,两个人还心相印、手相牵,转眼之间就阴阳相隔,相爱的人儿永不能相见了。于多的泪一颗一颗落下来,滴在水秀的坟土上……夕阳落下去,夜幕笼上来,于多从袖管里抽出那支长箫,慢慢地把它挪到唇边,幽咽的箫声从竹管里流出来,凄切悲凉,如天上云层里惨淡的月,如面前小河里寒冷的水……

于多每天都在傍晚来到水秀的坟前吹箫。于水桥村的人们每夜都听到一颗心在泣血、一支箫的哭声。许多女人都躲在自家的被窝里悄悄流下了同情的泪。

这样大约过去了一个月时间。一天夜里,一弯残月挂在天空,月儿周围有一缕一块的浮云,初春的原野里刮着小风。于多一如既往坐在水秀的坟墓前面吹箫。吹着吹着,他听见坟墓背面有一个女人幽幽地叹一口气。紧接着,水秀的坟头上有一点白白的东西蠕动,白点儿西瓜大小。于多一时紧张起来,两眼定定地望着坟顶白色的物体停止了吹箫。白点一分分大起来,一个女人站在坟顶上,他看不到她的脸,但从身段上看,女人像极了水秀。于多怔了半天,哆嗦着声音问:“你是谁?”“我是水秀。”女人说。于多的箫“啪”一声落到地上,他问:“你不是死了吗?你是人还是鬼?”“是的,我已经死了,我是鬼。于多,你别每晚来这里了,回家好好过日子,让哥给你讨一房媳妇,你就忘了我吧。”说完女鬼飘飘摇摇地向西南上走。走了二三十步,一旋就消失了。

于多十分惊骇,跌跌撞撞跑回家中。他在床上躺了一天,也想了一天,一边是害怕,一边是向往,于多喃喃地对自己说:你天天到水秀的坟上去,不就是希望能出现奇迹,水秀能被自己感化,出来见你吗?现在水秀终于现身了,你终于可以见到她了,她是人是鬼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行,我得去。晚上,于多又去了水秀的坟前,吹起了他那支箫。半夜时分,水秀又出现了。她说:“昨晚我跟你说,以后不要来了,我们已经阴阳相隔,你为什么还来?”“我心里放不下你,不来这里,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水秀,你临死前不是对我说过‘活着不能在一起,死了到阴间我们也要做夫妻’吗?我不在乎你已经死了,我不在乎你是人还是鬼,都要跟你在一起。”于多说。“那怎么可能呢?你是人,我是鬼,临死的时候,我说的是怨话、恨话,哪有人鬼做夫妻的?好了,明晚你不要再来了。”说完水秀又向西南方飘,飘了二三十步,一晃不见了。

猜你喜欢

  • “刘罗锅”的外号,为什么叫刘罗锅

    清朝乾隆年间,朝中有位被戏称为“刘罗锅”的大臣刘墉。堂堂的大学士怎么会让人乱呼外号呢?原来是皇上亲口封下的。刘墉身为朝中重臣,日夜忙于政务,伏案看书写字,久而久之身子难免有些佝偻驼背。有一日,刘墉上殿面君议事,刚刚在品级台上一跪,只听乾隆笑

  • 琵琶缘

    江如风是一个才子,凭他的才学,考个状元并非难事,可他偏偏不喜功名,只醉心琴棋书画,把酒赏月。这年,江如风偶然购得一幅好画。画中人是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身着浅绿衣,端坐如云,手抱琵琶,正轻弹浅唱。而她的裙下则卧着一只懒洋洋的老虎,似乎听着佳人

  • 赵子龙凿井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赵子龙是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然而,民间流传的赵子龙凿井的故事,可能就有很多人不知道了。在山东诸城县城南25华里处,有一座山叫常山,常山背面的石崖上有一个泉眼,至今还哗哗地淌着泉水。相传那石崖上的泉眼就是赵子龙用长枪

  • 送寿礼

    从前,有个冯员外,富甲一方,老年得子,取名金宝。夫妻爱若掌上明珠,娇生惯养。小时长得白白胖胖,长大身强力壮,却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吃饭不晓得放碗的傻子。长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动个脑筋想问题、做事。眼看年方二十,还无人提亲

  • 一只烧鸡

    从前,有这样一个缝鞋匠,他四海为家,光棍一条,修鞋为生。鞋匠养着一只小巴狗,鞋匠走到哪,小巴狗就跟到哪,形影不离。这天,鞋匠边走边吆喝,不知不觉,眼前惊现一幢豪宅。高大的门楼上挂着一块漆黑发亮的匾,匾中央闪耀着两个金色大字:王府。鞋匠见此情

  • 画了一张饼

    徽州城里有一间小杂货铺,铺主姓杨。杨掌柜平日里咋咋呼呼的,守不得半点秘密。他有个儿子,名叫杨垒,读书非常用心,颇有学识。这年,杨掌柜病倒了,每天都要花银子喝药,等他病愈之后,家中的积蓄已全部花光,不但杂货铺开不下去了,而且都快揭不开锅了。这

  • 县令设宴断案

    金朝时,元好问到镇平县担任县令。他上任第二天,就遇到了一宗奇特的卖地案。这天一大早,有人前来告状。元好问接过状纸一看,状纸上写道:现有本县金家庄村民金二状告本村秀才金诗书,金诗书虽饱读圣贤之书,但不行圣贤之礼,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以致家道中

  • 被发配的御医

    明武宗时,青州还是片荒芜之地,很多犯人被发配此处。这天,一队新押解来的犯人在军卒的皮鞭呵斥下,披枷戴锁缓慢前行,刘安便是其中之一。刘安不过二十来岁,原本是药铺的配药伙计,因弄错了药致人丧命被发配至此。前面走来一队人马,好像也是押解犯人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