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失败者

失败者

收录日期:2025-08-08 07:03:26  热度:12℃

小王又回到了熟悉的工棚里,躺在没有任何铺垫的竹胶板“床上”,眼前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在他看来都是满嘴流血、欲将他一口吞噬的恶魔的脸。

这也难怪,人言可畏啊!要不是因为这次失败,欠下这么多债务,为了家中妻儿的生存问题,打死他也不会回到这里来了。这一路上一直担心是事情也真的发生了。

“哟,我们的王大老板!怎么又回来跟我们一起做苦工啦?……哈哈……”首先是之前跟自己最要好的工友小陈开口了,引起了欲将工棚掀翻的哄笑。

“你们知道什么呀!他是坐办公室时间长了,身上难受,回来活动活动筋骨啦,毕竟本身就是做苦力的,突然去坐办公室,哪受得了呢?……哈哈…”原本最老实的老伍,这时居然说起来也一套一套的。

……

“也不自己拉泡尿照照,看自己是不是做老板的材料,哼!就你这么一个卖苦力的,也能当老板,那天下就没有做工的咯!”说话的是这个工地的工头小刘,小王没离开之前还是小王的手下,一直在小王身边溜须拍马呢“要不是老板留你,你就连在这里做工人都做不了,还当老板!既然来了以后给我老实点好好干活,别再做那些什么春秋大梦了!哼!”

虽然早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小王的眼泪还是止不住的顺子脸颊往下淌,脑袋里“嗡嗡”直响,往后大家都说了些什么,他一句也没听见。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难道我就想自己开创一条自己的致富路也有错吗?为什么家人也骂我不自己拉尿照照,在这里别人也这样骂我?”小王顺手拉起身边的塑料行李袋,将头部严严实实的盖住,心里不停的翻滚着一股股思潮。

“我做错了什么?对,我应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此时的小王完全听不见工友们的任何声音,而是将自己这一年的创业经历像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在大脑中回放。

一年前,小王获悉家乡政府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据说还有资金支持,一直有创业梦想的小王毅然辞掉当时月薪五千多的工地工头的工作,风风火火就回了家。

“你疯了,月薪五千多,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啊?你居然说不要就不要了!……创业,创业,你以为你是做老板的材料吗?今后你让我和孩子怎么活啊?……你要么现在回去上班,要么离婚!”小王回到家里,话还没说完,老婆劈头盖脸的就来了一通。

“你这混小子,你知道我们花了多少精力,托了多少人情,你才做了今天的工头,你现在居然就……。”老母亲话还没说完,人却晕了过去。

后来岳父丈母娘,三姑六婆也来了,大家都在向小王发难,老父亲还以脱离父子关系相要挟小王回去上班,打消回家创业的想法。最后在小王的苦口婆心的解释以及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堂叔的帮助下,家人才勉强同意小王创业。

当然这样得助于小王事先的精心准备。他在回来前,在城里的超市里了解到,紫番薯价格极高,十几块钱一公斤,而且经常断货,因此决定回家种紫番薯。在回来的时候还在超市里购买了几斤,并将超市购物小票留着带回家里。而小王所在的地方,很是适合种植紫番薯,只是因为销路不畅,价格很低,因而没人继续种植。现在家人看到小王带回的紫番薯和购物小票,所以同意小王试着在家种植一年紫番薯了。

第二天,小王立即来到镇政府了解了关于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按政府领导说的,发展种植,只要达到50亩以上,就可以得到十几万的资金支持和十五万的低息贷款,这下小王心里更踏实了。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你还别说,经家人这么一折腾,居然还给小王做一次活广告,村里人都知道小王要回来种紫薯,且可以卖好价钱,都愿意跟小王一起种,合起来面积也达到了政策要求,而且大家都很了解小王平时的为人处世,大家一致同意成立种植合作社,并推荐小王任合作社理事,所有准备就这么顺顺当当的准备就绪了。

土地有了,合作社也成立了,接下来就是购买种子和下种的事情了。村里的人们都只解决了温饱问题,基本都没什么积蓄。小王将自己所有积蓄都拿了出来,还另外借了十几万,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把所有的几十亩地都种上来了紫番薯,就等着收成了。

紫番薯长出来了,村民们望着绿油油的紫番薯苗,憧憬着收成后的美好生活。唯有小王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借的十几万块钱都是在亲朋好友处借的短期借款,眼下时间就要到期了。

小王想到了政府的扶持政策,立即来到了镇政府。

“你的情况我们知道了,你先回去吧,等我们抽时间下去考察考察再说。”接待他的领导改变了小王第一次来时的那种热情,冷冷的说道。

一转眼,一个多星期后政府才下来考察,一行十几个人来到小王们种植紫番薯的地边转了一圈,什么也没说就说要回去了。

“孩子,懂事点,赶紧打电话给镇上最好的那家餐馆订座,赶紧的”当支书的堂叔给小王支了招。

“什么?订座?还要请客吗?这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我干嘛要请他们吃饭啊?不订!”

“你这孩子,听你叔的没错,不然你会吃亏的!”

“我吃什么亏啊?不订”

“你……你……就等着看吧!”堂叔摇摇头走了。

一晃,有半个月过去了,关于政府扶持的事情依然没有消息。小王坐不住了,有一次来到了镇政府。

依然还是第二次接待他的那位领导:“小王啊,你的事情我们研究过了,今年回来创业的比较多,你的项目比不过别人的,所以我们研究决定,你的项目放到明年去了。”

“啊?……为什么啊?”

“小王啊,你回乡创业,我们是很支持的,但名额有限,你的项目经我们研究通过不了,所以你明年继续搞好一点,回去好好做,啊!”

小王一下子瘫坐在沙发上,想走也没力气了。

“李主任,这是牛关村的老刘,他种植李子的项目你给他办一下补助事宜!”一个带着金边眼镜的人带着一个四十开外的男子走进来说道。

“好的王书记,我这里马上办……”

直到现在小王才知道,接待他的人叫李主任,刚才那个戴金边眼镜的那个人是他们这个镇的最高长官,并且姓王。

“怎么样,不听你叔的话,吃亏了吧?”堂叔听了小王的反应后说道。

“或许是老刘的规模比我的好嘛……”

“规模比你好?你知道老刘的规模是什么样的吗?我告诉你,老刘的规模是”堂叔咽下一口口水接着说道“是一棵李子都没种,更甚的是他根本就没做什么种植李子的项目!你呀……”

“……”

三个月过去了,紫番薯到了收获的季节,但是由于小王没有销售经验,到现在还没找到合适的收购商,村民们急的天天往小王家跑,门槛都踏破了。

“谁叫我是理事长呢?绝自己吃亏也不能让乡亲们吃亏,就是再举债也要把乡亲们种的紫番薯卖下来!”小王这样想着,也这样做了。在到银行贷款贷不到的情况下,借了近二十万的民间借贷,将村里所有种植紫番薯收购下来堆放在家里。

“我们离婚”老婆丢下这么一句话跑回了娘家。

“我没你这么个儿子”两老也跟自己断绝了关系,所有亲戚朋友都躲得远远的。

……

“我做错了什么?我做错了什么”小王在塑料行李袋下面喃喃自语。

“你没做错什么,你的情况我听说了!先起来吃饭吧,人活着就得吃饭!”

小王掀开行李袋,眼前叫他吃饭的,居然是一年前经常因工作问题跟他吵架的技术员小李。

“王哥,你没做错什么,只是这是社会现实”一个小饭店的饭桌上,小李继续开导小王“这个地方不是你的久留之地,你必须坚持你的创业,不然你欠那么多钱,做工什么时候才能还清呢?”

“还有你的老婆孩子,虽然老婆生气说要和你离婚,我相信那也只是气话。”小李喝了一口酒接着说道“不过既然来了,就先安心下来,先解决生存问题,至于别人怎么说由他们说去,我相信你能挺住的。”

此时的小王再也控制不住,眼泪已经是喷涌而出了。

半个月后。

“小王,赶紧到我的办公室来,你老婆来找你了!”小王正在工地上干活,突然接到老板的电话。

“你是王老板吧?终于见到你了!”一个陌生人抓住小王的手激动的说。

“我是小王,但不是什么王老板!”小王赶紧缩回手说“老婆,这是怎么回事,是要债的吗?”

“哈哈……王老板你误会了,我们不是要债的,我们是要紫番薯的!”陌生人没等小王的老婆开口就抢着说道“我姓陈,我们是紫番薯采购商,因为消息不灵通,之前不知道你这里有这么多这么好的紫番薯,我们是经过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介绍,才找到你家的。”

“对对对。”小王的老婆终于搭上话了“他们说全要我们家里的紫番薯,还说要支持你一百多万继续发展紫番薯种植呢,具体怎么回事我也不懂,等他们跟你说吧!”

“什么?小王真的要成老板了?有这样的好事?一百多万啊!”门口不知什么时候聚集许多小王的工友们,本是来看小王的笑话的,听到这样的消息,他们的嘴巴又吧唧起来了“哎,这真是命运哦!人家这下真的成老板了,我们却还继续是卖苦力的建筑工人哦!”

“真是小王的狗屎运到了……”小刘摇摇头走了

“没错,我们到了你们村的时候,听说你借高利贷收购村民的紫番薯的事情了,你的人品太令我们钦佩了,所以决定和你进行长期合作,先期先支持你一百五十万。对了,你借的高利贷我们已经帮你还了,算作我们投资的一部分,你就放心回家吧!”

……

“孩子,你得好好感谢陈总,要不是陈总救了你,你这辈子玩完了。”小镇的餐馆里,老父亲红着脸说“要不是陈总,现在我还不你这孩子呢!”

“老哥,你错了,你有这么优秀的孩子,是你的福分啊!”陈总借着酒意说道“小王,说到感谢,你最应该感谢的是你的父母,是他们老人家把你培养成这么品德高尚的人,要说救你的,就是你的高尚品德救了你!”

“谢谢你!陈总,谢谢……”小王握住陈总的手,久久没有放开。

猜你喜欢

  • 婚姻中的两个人,光有爱情是不够的

    这种甜蜜的日子整整过了10年。当生活逐渐安定、富足之后,幸福的感觉也慢慢地消弭于平淡的日子中。都说七年为婚姻之痒,结果我们的婚姻平安地度过了第7年,却还是在第10年的时候触礁了。幸福曾来过3个月前,我的第二段婚姻也走到了尽头。这段日子,我夜

  • 黄手绢,红袜套

    他终于走到铁锁前,一墙之隔,那一边便是自由的天地,而这边,却是整整五年的囚禁。在这一刻,他却胆怯地退后一步,妻子真的会来接自己吗?他在女儿仅有一个月大时,入了狱。他没脸见自己的妻子,因为他入狱的理由很不光彩———私造假帐,贪污公款。最糟的是

  • 我亲爱的家人

    我从小就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一年才能见到两三次,而我则是被奶奶带大的。奶奶带着我和我的弟弟一起生活。弟弟是大伯的孩子,她一出生就没有了母亲,他三岁那年,大伯也因车祸去世了,所以奶奶更加格外地疼他。在我的记忆里,奶奶

  • 有一种体贴是伤害

    大部分人是在当爸爸以后学会当儿子的,他却是在父亲过世以后才学会了当儿子。那些年,他忙于事业,深夜回家,悄悄推开家门,退休的父亲总等在客厅。他摁亮客厅的灯,老父亲站起身来:“回来啦。饿不饿?要不要我替你下一碗牛肉面?”怎么忍心劳烦老父亲为他操

  • 那个愿意和你一起胖的人哪去了

    印度飞饼是两个人。两个曾经是情侣的人。男的肤色比较黑,常被朋友笑话像阿三,所以叫印度。女孩因为和他形影不离,被人叫飞饼。绰号是大刘起的。那个时候印度飞饼文化还没有深入中国民间,曾经在中学时同父母游历过阿三故里的大刘便得意地跟我们描述印度飞饼

  • 我所遇到的最小气的人

    吝啬小姐是我见过最小气的女人。在我还没有记事开始,她的小气就已经远近闻名了。听说她家房子的灯总是村子里最后一个亮的;听说她脚上的布鞋也是村子里穿得最久的;听说她家院子里桃树上结的果子也是村子最后一个吃完的。在我年幼无知的智商里,这些理解起来

  • 你的翅膀停在哪儿了

    我从小喜欢吃鸡翅。我妈说,喜欢吃鸡翅的人是因为想飞。我指着院子里低头啄米的母鸡,笑着回答她,我要是想飞我得吃鹰翅,吃鸡翅顶多能飞过这堵墙。那是数年前,我妈站在厨房里,腰里系着围裙,手里的铲子大力翻炒着锅里的鸡块,五成熟后,加水,加土豆,加料

  • 成长的歌

    我十三岁那年,你大方了一回,用力地对营业员说出那句“要贵的”,让我几乎以为自己是在做梦。在此之前你有很多个外号,几乎都和吝啬有关,你常年不买肉,你没扔过吃的:长毛的菜、发馊的饭、脱骨的鱼……统统装进了你的肚子里。我在你家吃饭,一年四季萝卜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