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老实人的幸运

老实人的幸运

收录日期:2025-08-08 10:51:33  热度:11℃

唐朝人李固言生于赵郡(今河北赞皇)农村,为人质朴,敦厚老实,老实得有些木讷。这有点孔老夫子提倡的人生境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只不过李固言的“讷”不是一种修为,而是一种先天的缺陷——口吃。这让他虽然饱读诗书,但却常受人嘲笑,甚至欺侮。

元和六年(811年),李固言来到京城长安,借住在表亲柳氏家中,准备参加进士考试。生长在大城市的表兄们很看不起他这个农村来的土老帽,加之他口不能言,于是经常拿他开涮寻开心。当时如果想科举中第,光有才学还不行,还必须有人推荐、提携,所以有“行卷”之说,就是学子们将自己平时写的感觉非常好的文章呈送给达官贵人,求得他们的赏识,在关键时刻能给说上句话。李固言也准备好了作品,只是不知道该送给谁好,就虚心地向表兄们请教。表兄们眼神一碰说:“这好办,我们带你去见皇帝身边的一位红人。”在帮着李固言打扮一番后,就把他领到了一位官员的府门前。

这个官员叫许孟容,当他看到有举子把文章投到他门下时,吃了一惊,因为他时任右常侍,当时人称常侍官为貂脚,是个没有实权、无人看重的散官。他端详了下李固言,发现他头巾上居然别着个字条,上面写着“此处有屋出租”,知道一定有人拿他取笑。许孟容知道李固言是老实人,于是请他坐下交谈,发现他学问很扎实,但碍于自己的能力,他只好惭愧地说:“我是个闲官,没能力帮你。但是你的心意,我记在心里。”

然而山不转水转,许孟容忽然受到皇帝重视,得到火箭提拔,而且在第二年担任科举考试主考官。结果毫无悬念,李固言不仅中第,而且幸运夺得那一年的状元。得知消息,李固言满怀感激地向表兄们道谢,弄得一心想看他笑话的表兄们恨不得有地缝儿钻进去。

李固言在朝廷做官后,虽然也历经官场的摸爬滚打,可就是改不了老实人的本性,无论如何也学不来那份圆滑,这让他有时难免身处险境。

有一次,唐文宗让李固言颁发诏书,宣布让遭贬职的一位官员做太子的宾客,辅佐太子。李固言手捧诏书,却一言不发。文宗很奇怪,问他:“你有什么事吗?”李固言结结巴巴地回答说:“臣……臣……臣以为此事有些不妥当。”文宗很不高兴,说:“有何不妥!此事已决,你只管宣读就是。”李固言仍想表达自己的意见,只是他这口吃的毛病,越是着急,越是说不出来。文宗哭笑不得,最后气得拂袖而去。执著的李固言还是不肯罢休,回家后写了道奏折,说:“太子是未来的接班人,应该由贤德大臣陪伴,怎么能让受处分的大臣担任呢?”事实上,李固言写的绝对比说的好听,文宗皇帝明白了,按他的意见换了人。

还有一次,唐文宗在和群臣议事时,突然问道:“朕听说有些州县官员不称职,这事是真的吗?”大家面面相觑,谁也没有说话,这明显张嘴就会伤人。这时,李固言站了出来,回答说:“启禀圣上,臣得知确有此事,而且邓州刺史王堪,隋州刺史郑襄尤其不称职。”听了他的话,人们都大吃一惊,因为这两个人是宰相郑覃推荐的。郑覃尴尬地辩解说:“我知道王堪的为人,所以举荐他为刺史。天下不称职的官员,难道只有他们二人吗?”李固言说:“用人之道,在于根据他所任职的情况,来观察他是否称职,以此决定是升级还是贬职,我没有别的意思。”文宗皇帝见识过李固言的直率,出来打圓场说:“宰相用人,不必避讳亲疏,用其所长即可。固言就事论事,敢于直言,值得称道。”

木讷的李固言一生不改实在的本色,虽然有时难免得罪人,但却得到了皇帝越来越多的信任,太和九年(835年),他被唐文宗任命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登上了宰相的高位。在党争激烈的唐朝中后期,特立独行的李固言虽有起落,但却从未受到过大的冲击,原因就在于大家都知道他没有害人之心。

许多人都会说,当老实人吃亏,口吃的李固言却是个例外。有人说李固言的成功纯属幸运,但谁又能说他的幸运,不是源于他所固守的质朴与坦诚的处世之道呢?

猜你喜欢

  • 张八万

    张八万作者:冯元庆张八万,原名张二贵,今年五十出头,曾经是整个华州都很有名的企业家、致富能手,凭着敢闯敢干,头脑活络,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贷款五十万元开办了铸造厂,专做汽车零配件,生意火爆,产品打到一汽、二汽、上海、广东等地。张二贵为人豪爽,

  • 三连坟

    三连坟作者:唐本庆天门和京山交界的地方,有个湾子叫三连坟湾。在湾子的东头,有座三个坟包连在一起的坟墓。每年的清明,全湾的人都要到这座三连坟前烧纸拜祭,据说这个习俗在当地已延续了好几十年。关于三连坟的来历,在那一带曾流传着一个悲壮的故事。20

  • 我的生产日记

    以前听别人说,生孩子很痛,是十级痛苦,以前并不是很相信也不是很能体会。十级痛苦究竟有多痛?可以承受多大的心理极限呢?所以,自己倒有些期盼可以剖宫产。虽然很多人都说顺产好,顺产恢复快,对孩子也好。一怀孕,整个人都胖了40多斤,我在想,这个孩子

  • 黄巢井

    黄巢井公元880年的六月,正值初夏的睦州,天气十分炎热。六月的一天,一支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像一股滚滚的洪流一样,向前汹涌奔腾而去。队伍的前面,走着一些身强力壮的好汉,他们身材高大,双手擎着一面面迎风招展的黄色大旗,上面绣着醒目的红色的“黄

  • 水火案

    1鲁定公七年,初秋时分的一个上午,西南风裹挟着干燥,无精打采地溜达着。宰予擦着满头的热汗,饥不择食般地向杏坛奔去。猛然间,他觉得怀里一软,吓得汗毛都竖起来了。就在他发出“哎呦”的惊叫声时,也听到了“妈呀”的另一个人的惊叫声。原来是自己与迎面

  • 曹操的烦恼

    曹操自从斩黄巾以来,身经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建立了赫赫战功,之后他更“挟天子以令诸侯”,把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他也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皇帝名存实亡。按理说,曹操应该没有什么烦恼了吧,可是不然。一方面是政治上的原因,虽

  • 诸葛亮的机遇

    历史给了诸葛亮太多的垂青,他的成名是因为他的才华横溢和智慧,更是因为他碰到了一个好机会。如果不是遇到刘备,如果不是刘备的三顾茅庐,那么他会名垂青史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诸葛亮最初是在南阳躬耕,也就是一个亲自耕田种地的农民而已,只不过他喜欢在

  • 一尊石砚的背后

    一、农家奇遇暑假的头天,同学王兵约赵大强到乡下去玩。王兵的爷爷在城郊的农村,那里有树林、有小河、有水塘,村南土岭上还有一个古庙,古庙里经常有人上祭品,花生、核桃、水果应有尽有,吃着祭品,躲在神像后装神卖鬼多有意思。赵大强早就听王兵说过,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