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带鱼的菜

带鱼的菜

收录日期:2025-08-07 21:34:44  热度:8℃

这天,大家为新来的林局长举行接风宴。张主任拿着菜谱请林局长点菜,林局长一再推辞,张主任一看这情形,便说:“林局,要么这样吧,我帮您把菜点了,但请您拿主意点个带鱼的菜,您看行不?”

林局长想了一下说道:“那好吧,就来个红烧带鱼吧。”大伙一听,心里都觉得怪怪的,林局长怎么点了这么个菜?

等红烧带鱼上了桌,张主任端起杯子说:“林局,我们这里喝酒有个规矩,叫‘头三尾四’,就是鱼头冲着的主宾要喝三杯,尾巴对着的人要陪着喝四杯。您点的是红烧带鱼,也分不出什么头不头尾不尾的了,那我们大伙同敬您三杯吧!”

大伙儿听张主任一分析,这才回过味来,敢情林局长头一次和大家喝酒,就留着一手,点了个带鱼,没头没尾,没主没次的,表明自己“一碗水端平”,这姜到底是老的辣。

打这儿之后,大家发现林局长每次点菜都爱点带鱼吃,什么红烧、干炸、椒盐,各种不同做法都吃遍了。

这天吃饭,林局长把小孙子也带上了,点菜时他笑眯眯地对小孙子说:“来,帮爷爷点个带鱼的菜。”

小家伙张口就说:“那就鱼香肉丝吧。”众人哈哈大笑,张主任也笑着说:“这可不是带鱼的菜啊?带鱼的菜里面得有鱼,像鲤鱼,草鱼,青鱼……”

张主任话还没说完,林局长的脸色就变了:“搞什么搞?人家都说‘有鱼的菜’,哪像你说什么‘带鱼的菜’?我还以为是你们这里的规矩。”

说着,他转过头对孙子说:“咱今天就不点带鱼了,给爷爷点条鳜鱼行不行?”

猜你喜欢

  • 胸有成竹的故事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

  • 栩栩如生的故事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作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自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

  • 小心翼翼的故事

    出处:《诗经·大雅·大明》释义: 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故事: 宋朝时有个很有学问的人,名叫贾黄中,他五岁起跟父亲读书。由于父亲的严格要求,贾黄中十五岁就考中进士,当了校书郎。贾黄中为官清廉正直。他在任

  • 朽木不可雕的故事

    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释义 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 地步。故事 孔子的弟子宰予,言辞美好,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起初,孔 子很喜欢这个弟子,以为

  • 先声夺人的故事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濮曰:《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哀。”释义先声夺人”这则成语就是从《军志》里的话转化而来的,表示 先造成声势,以破坏敌人的士气。故事 宋国的司马华费逐,有三个儿子

  • 休戚相关的故事

    出处《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成,有庆,未尝不恰为晋休戚,不背本 也。”释义休”,喜戚”,忧。是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喜忧相关、命运 相连。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的晋淖公周子,又叫姬周,年轻

  • 兴高采烈的故事

    出处刘勰《文心雕龙》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释义兴”,兴趣、兴致。采”神采、精神。烈”,热烈。原意是指 文章志趣高尚,文词犀利。现常用来形容兴致,情绪饱满。也用来形 容至现出来的欢乐气氛。故事 稽康,字皮

  • 悬梁刺股的故事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