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齐人学弹瑟

齐人学弹瑟

收录日期:2025-08-08 03:17:10  热度:8℃

古时候,有一种乐器叫作瑟,发出的声音非常悦耳动听。赵国有很多人都精通弹瑟,使得别的国家的人羡慕不已。

有一个齐国人也非常欣赏赵国人弹瑟的技艺,特别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好本领,于是就决心到赵国去拜师学弹瑟。

这个齐国人拜了一位赵国的弹瑟能手做师傅,开始跟他学习。可是这个齐国人没学几天就厌烦了,上课的时候经常开小差,不是找借口迟到早退,就是偷偷琢磨自己的事情,不专心听讲,平时也总不愿意好好练习。

学了一年多,这个齐国人仍弹不了成调的曲子,老师责备他,他自己也有点慌了,心里想:我到赵国来学了这么久的弹瑟,如果什么都没学到,就这样回去哪里有什么脸面见人呢?想虽这样想,可他还是不抓紧时间认真研习弹瑟的基本要领和技巧,一天到晚都只想着投机取巧。

他注意到师傅每次弹瑟之前都要先调音,然后才能演奏出好听的曲子。于是他琢磨开了:看来只要调好了音就能弹好瑟了。如果我把调音用的瑟弦上的那些小柱子在调好音后都用胶粘牢,固定起来,可不就能一劳永逸了吗?想到这里,他不禁为自己的“聪明”而暗自得意。

于是,他请师傅为他调好了音,然后真的用胶把那些调好的小柱子都粘了起来,带着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回家以后,他逢人就夸耀说:“我学成回来了,现在已经是弹瑟的高手了!”大家信以为真,纷纷请求他弹一首曲子来听听,这个齐国人欣然答应,可是他哪里知道,他的瑟再也无法调音,是弹不出完整的曲子来的。于是他在家乡父老面前出了个大洋相。

这个齐国人奇怪极了:明明固定好了的音,怎么就是弹不好呢?他不知道,音即使能调好,也只是弹好瑟的条件之一。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努力钻研,才不会重蹈这个齐国人的覆辙。

猜你喜欢

  • 我在成都亲历了“5.12”大地震

    “5。12大地震”发生时,我正在成都菊乐路附近的一个居民小区——确切地说,住在一栋7层楼房的最高层。儿子上班去了,我和妻在家里。当时,我坐在电脑桌前写一篇文章,妻睡午觉还没有起来。突然间,电脑剧烈震动,电脑桌嘎嘎作响,坐的椅子也摇晃起来。这

  • 高考路上

    大牙山下有对双胞胎兄弟,老大叫林大山,老二叫林小山,哥俩身体强壮聪明过人。只是家境贫了点,晚上几年书,读到高三已经二十一岁了,想不到的是高考路上发生意外,发榜后,悲喜一起来,急得母亲哭瞎了眼白了头。高考前那天,哥俩和同学们一起乘大轿车跑了1

  • 铭进生命的冷

    一来到小兴安岭之前,一直生活在平原,冬天零下三十度,我会觉得最冷也不过如此。可是当零下四十度的寒潮滚滚而来,还是把我震惊得无以复加。总以为那样的天气,人们都是躲进暖暖的房子里,看外面大雪飞扬,一杯热茶,享受难得的清静。躲进温暖里欣赏寒冷,也

  • 一个有故事的人

    12年前的她,是一名家政服务员,工作是每天到用户家中照顾一名因患腔隙性脑梗而行动不便的老人。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用户家小心翼翼的开始了工作。她渐渐的发现这个家里的人从大人到小孩对自己都很好,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保姆,而瞧不起自己,相反的对待

  • 打牙祭

    “打牙祭”这个词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然而打牙祭对于我们这些五零后、六零后来说,那是不能忘却的美好回忆。计划经济的时候,物质的匮缺,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得到。那时候不要说家里有肉吃,就是全家人不受饿,能全年有饱饭吃,都属于非常富裕的人家了

  • 村长

    一重逢“月光光,照地堂,姥姥请我吃红枣。大姑姑,小舅舅,远亲总比外姓好……”古老的童谣在清风涧上空来回地飘荡,任沧海变桑田,青丝转皓首,而歌声依旧……刘祖杨和陈树是表兄弟,都住在陈家屯,也是穿一个裤裆长大的好朋友。80年代初,中国掀起了一股

  • 原来人生就是这么简单

    静谧的空气之中,弥漫着一股血腥的味道,晨雾薄曦,翻开一本陈旧的书籍,徜徉在书的海洋里,风儿是个十分调皮的人,日常生活繁琐,他就拿着一些哲语之类的书籍,来慰藉心中的瘀伤,不过,他表面上做出一副,不闲于世,不顾一切的样子,假意当沉闷的工作是一场

  • 我是艾滋病

    王大伟既不高大也不伟岸,观其长相还有那么点猥琐。不但身形瘦小,而且满脸都是青春痘遗留下来的疮疤,可这一切都阻挡不住他是一名大学生的事实,并且还是名牌,这对于他来说,多少也算上天赐予他的一点公平。大学毕业后,经过千辛万苦投简历、找应聘。总算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