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母爱如灯

母爱如灯

收录日期:2025-08-08 01:01:21  热度:10℃

小时候,家里很穷,那时海岛封闭、天灾频发,上有爷爷奶奶年老多病继而又先后去世,下有我们兄妹三个嗷嗷待哺,守着祖上留下2亩祖茔地,全靠父亲镢刨肩挑,母亲划锄棰打,过着半菜半粮、半饥半饱的生活。每天的等待她深知那几乎都是空等,那是没有结果的等待。满脸的皱纹配着瘦小的身驱,稀疏的白发随风飘拂,远远望去就是一尊塑像,颇像海边被称为“望夫礁”的那块立石,只是她望的是她的孩子,又很像我家那笺小油灯,燃点着最后的灯油。“大脚婆婆”、老邹大婶和过路行人常也坐下来陪妈说话。那时母亲眼力很差,弱视和迎风流泪使她眼睛昏花,老邹大婶常告诉我:“你说怪不怪,我眼好好的都没有看见,可每当你下船在那么远的路口,就听你妈说,俺长林回来了。”母亲却说“当妈的有笺心灯,早照着自己的孩子啦。”我知道那是母亲凭着母爱心灵感应的直觉,深知这就是她的孩子来了。

每次回家母亲总想做点好的给孩子吃,其实在她去世前几年已不能做出像样的饭菜了,她就包饺子,有时我这次刚走,她就又割肉,剁好了饺子馅用酱油酱好,等着孩子下次回家,可下次回家吃的时候又苦又咸,但多吃上几个她就十分高兴,我知道那是她晚年能表达对子女爱意的最直接方式了。其实作为子女如果对母亲爱到深处,那么就要深情地接受她对你的爱,那怕那爱只是一种微不足道、一种没有实际意义的形式。

母亲晚年最悲凉的时刻,是我回家又要离去的时刻,她想留住这短短存在的“天伦之乐”,虽然她觉得那是一种奢望。最后两年,我不得不每隔几天就回家一次,但因工作关系,回家越频住的时间也就越短,有时只是今天来家,明早就走,回家后的告别更让她伤感,每次的离别都是对她一次心灵的扣击,我最不忍看的是离别时母亲的眼睛,那是一双强忍着的、颤抖欲泪的眼睛,那是一种对子女希冀期盼的神情和又有些哀怜怯懦的眼睛。晚上和母亲躺在炕上,她说她明白“公务在身”不能守的妈妈身边的道理,却也小心翼翼地声中带着期望地向我征询道:“明天还走吗?”我不忍心说出要走,只好沉默无语,她也喑哑了,我觉出此时母亲的心在颤抖,在哭泣。第二天早上,她还是早早就起来为我做好了饭,临走我再没法看她,常常是满眶泪水离去的。母亲去世后,每当想起当年母亲在子女离家时的情景,泪水都禁不住滚了下来。

一次回家,我破例地没有在街口看见她,可进屋后,我悚然惊呆了,母亲已不能走动了,两天前,她在拿草做饭时,扭伤了脚,本来可以叫回子女静养几天,可她说怕子女知道会操心上火,就自己用热水烫,急于求成的她用的很热的水,结果烫出了水泡,她又用针挑破,化浓发炎,肿的像馒头。我栖惶了,无助而凄楚的母亲啊,你那么大年纪,还是把受罪都留给自己,想的是子女的心宁。这沉甸甸的往事,多年来在我心中一直很难排遗掉。

母亲在最后的岁月里,在疾病的折磨下,才不得不到我妹妹家往了些日子进行治疗,在病危时又回到了海岛上她住了一辈子的家。母亲去世时,灵前点上了一笺小油灯,那是用一个小碗加上一根棉花芯做成的,那是专为逝者准备的“长明灯”,这是母亲身边点着的最后一笺灯,这是唯一母亲在灯下不用再为孩子操心的灯。我不断地往灯里添着油,生怕它灭了。望着摇曳微弱的灯光,我再也不能控制自己,泪水在任意淌着,我一次一次地呼喊着妈妈,妈妈你一生太苦太累,为儿女付出的太多太沉,儿女给予母亲太少太轻,儿子最对不起的就是妈妈啊。出殡那天,我把“长明灯”擦干净放到母亲的墓中,她带着那笺灯上路了,母亲义无返顾地走了,她永远地走了。但母亲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和真诚奉献的品德,心地善良、处事练达和对未来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让我永生不忘。


猜你喜欢

  • 路不拾遗

    “妻管严”乐羊子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子,赶快拿回家给他老婆看:“老婆,我捡到金子了呢!”老婆将金子拿在手里看了半个小时,又拿来平称了一下,说:“这就怪了,金子倒是真的,怎么独独被你捡到了,这里面一定有问题!”她详细地问了乐羊子捡金子的地点和时间

  • 微笑

    她朝一个忧郁的陌生人莞尔一笑。这微笑似乎令他感觉好了许多。他记起了曾经帮助过他的一个朋友,于是给他写了一封感谢信。朋友读完这封信非常高兴,于是用完午餐后留下一份面值不菲的小费。小费面额之大令服务员大为吃惊,凭着直觉,她将小费作为赌注赌了一把

  • 第二次饶恕

    在十七世纪,丹麦和瑞典发生战争,一场激烈的战役下来,丹麦打了胜仗。一个丹麦士兵坐下来,正准备取出壶中的水解渴,突然听到哀求声。他发现一个重伤的瑞典人,双眼正盯着他的水壶。“你的需要比我大。”丹麦士兵走过去,把水壶送到伤者的口中,但是对方竟然

  • 温暖

    有一天,麦克和一个旅伴穿越高高的喜马拉雅山脉的某个山口,他们看到一个躺在雪地上的人。麦克想停下来帮助那个人,但他的同伴说:“如果我们带上这个累赘,我们就会丢掉自己的性命。”但麦克不想丢下这个人,让他死在冰天雪地之中。当他的旅伴跟他告别时,麦

  • 两文钱

    有一天一个长老和他的徒弟坐在寺庙门前,看信徒们捐钱。有一个富人捐了一千两银子,接着一个穷老太婆捐了两文钱,长老说这个女人捐了很多,徒弟们都很惊讶地说:“刚才那个人捐了一千两,您没有说话,这女人只捐了两文钱,为什么您说她捐得多呢。”长老说:“

  • 为花请命

    日本九州福冈市准备拓一条马路,以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施工中要砍倒一排樱树。一棵含苞未放的樱树已被锯倒。第二天,附近一棵樱树上出现了一首致福冈市长的诗:好花堪惜,但希宽限二日;容得花开,艳此最后一春。这首诗不胫而走,传遍全市。不久,树枝上又出

  • 萨克莱的“药丸”

    与查尔斯·狄更斯齐名的英国小说家萨克莱,一生助人为乐,且做好事不喜留名。当他得知某个朋友有困难时,便时常用假名、另名甚至不具名汇款,加以接济。寄钱时,他爱把钱装在用过的丸药盒子里,附上一封没有写信人姓名、地址的信。还在盒上写明“服法”:“每

  • 默仙的一只手

    默仙住在丹波的一座寺院里。他有一位信徒的太太,并在她面前握起一只拳来。“你是什么意思?”这位太太惊异地问道。“假如我的拳头永远这样,始终不变,你称那叫什么?”他问。“畸形。”这位太太答道。“只要你多多了解这点。”默仙说道,“你就是一位贤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