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唐僧个人“四风”对照检查材料

唐僧个人“四风”对照检查材料

收录日期:2025-08-07 22:01:49  热度:9℃

经过认真梳理,本人“四风”问题突出表现如下:

一、形式主义方面

1、学用脱节,不切实际。表现为重业务,轻理论,存在“以干代学”现象。如:只掌握如何使用“紧箍咒”,不愿深入研究其机械构造及使用原理。又如:团队打怪多,开展组织生活会少,轻视取经路线教育。

2、调研肤浅,执行不足。深入调研不足,喜欢凭直觉办事。如:在“三打白骨精”中,因本人肉眼凡胎,听信妖怪谗言,对具有火眼金睛的悟空百般刁难,致使这一难花了大量经费。又如:在小雷音寺看到佛主时,我不假思索,立即叩头。在得知是黄眉怪所变后,自觉十分丢神仙面子。

3、方法简单,浅尝辄止。作为取经团队负责人,在了解下属的思想动态上,关怀不佳。如只关注八戒的工作业绩,忽视其思想教育和个人问题,导致他经常闹着要回高老庄。再如:只要悟空犯错,不经深入调查,便对其施展“紧箍咒”,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

4、注重形式,不求实效。纵观“八十一难”,按照“务实、高效、清廉”的总要求,自觉完全没有必要搞这种劳命伤财的形象工程,不仅浪费大量人财物力,而取经路线精神不相吻合。如可派悟空驾筋斗云直接取回来,来回不足十分钟,或请佛主把经文扫描后,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到我的邮箱即可。

二、官僚主义方面

1、服务群众,意识薄弱。主动服务群众的意识、奋斗精神有所退化,拼劲、闯劲不足。如:总认为自己是“一把手”,吃饭有悟空负责,代步有白龙马负责,后勤有沙和尚负责,自己只管吃斋念佛即可。又如白龙马作为领导坐骑,理应对它进行日常保养,但我都是安排八戒具体负责,亲力亲为做得不够。

2、居高临下,衙门风重。表现为高高在上,喜欢“坐起办公”,当“甩手掌柜”。直接听取群众意见不及时、不全面,特别是对下属的思想和生活情况了解不深。如:“三打白骨精”后,作为主要领导,应亲自“负荆请罪,但我碍于面子,安排八戒到花果山请悟空出山。又如:乌鸡国王托梦给我时,我嫌麻烦,没有亲自去调查取证,而是交给徒弟们去处理,自己只管坐等好消息。

3、畏畏缩缩,不敢担当。如:只要遇到有背景的妖怪,我总会把徒弟们推上前,不敢勇于承担被佛主问责的魄力。

三、享乐主义方面

1、安于现状,满足当前。具体表现为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想法,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如取经途中,频频以妖怪接触,时间一长,觉得有时还不如做个开心的小妖,大王叫我去巡山就巡山,去守门就守门,简单又满足。

2、享乐思潮,频频抬头。如当初唐王殷切地嘱咐我,希望取经归国后,能为唐朝的佛学发展贡献力量。但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后,思想觉悟有所淡化,享乐之风频频抬头,总认为既然成了佛,当然该享享清福了。又如在女儿国时,国王多次对我暗送秋波,我差点动了凡心,欲与她喜结秦晋,共享荣华富贵。作为出家人,这可万万使不得。

3、意志退化,进取不足。每次经历着被妖抓、徒弟营救、继续上路的套路。世间一长,进取心、拼搏精神逐渐退化。如不会主动去分析每次被抓原因,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总以为我被妖怪抓走,都会有徒弟或神仙前来搭救,我只需闭着眼睛等待结果。

四、奢靡之风方面

1、铺张浪费,盲目攀比。作为出家人,本应厉行节约,勤俭办公,但实际并非如此。如未经批准,超规格配备公务用马,擅自将唐王赠送的白马换成白龙马。又如多国国王因我的大唐高僧身份,多次超标准接待我师徒一行,我不但没有制止,反而欣然接受,不但有失身份,而且滋生了不良风气。又如认为自己的衣服是观音送的,全球独一无二,总喜欢在别人面前显摆,导致黑熊精垂涎这款锦澜袈裟,引发“火烧观音院”这种破坏文化遗产的悲剧。

2、吃苦耐劳,宗旨淡化。自认为取经经费完全由唐朝提供,没花自己一分钱,不用白不用。如作为出家人,每到一处,理应选择寺庙来调整修养,但我非要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驿所住宿。

猜你喜欢

  • 孤儿武松是怎样斗恶奴的

    传说,武松十五岁那年,清河一带大闹旱灾,田里颗粒无收,百姓无食无衣。武松和武大,因父母早亡,二人无依无靠,只能靠树叶野菜维持生命。这天,武松带着绳子、布袋,拿上钩子,出了家门。他发现树上的榆钱,都已被人捋光采净,只见马二爷的杏林旁有一棵五丈

  • 小武松捉“虎”之谜

    民间传说中的武松捉虎和《水浒传》里的武松打虎不一样。这个故事发生在武松十二岁那年。武松九岁就跟一位武术老师傅学习武艺。师傅见他腿长,个儿高,就专门让他习练轻功。师傅在南山顶上修了一个荷花湾,让小武松把山下清海池里水挑到荷花湾里种荷花。清海池

  • 鲁智深在哪里出的家

    《水浒传》里描写了一位十分侠义豪爽的僧人鲁达鲁智深,说他在经略府当提辖,因三拳打死镇关西,被迫逃到外地,在河北境内遇到了他从镇关西手救下的金氏父女,经金翠莲丈夫赵员外的介绍去了五台山文殊院落了发,取了智深”法号。又因不服管辖由智

  • 朱仝的神鞭究竟怎样的厉害

    梁山寨上有个马军骠骑兼先锋使,人称神鞭朱仝”。朱仝原是北京大名府人氏,因替父报仇杀了恶霸地主,逃到郓城县里,后来上了梁山的。朱仝以他那神鞭,打遍天下无对手,威震黄河两岸,更叫敌人闻鞭丧胆,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敌人见了神鞭朱仝,他

  • 宋江救过花荣的命吗

    梁山泊有一位英雄好汉,名叫花荣。这花荣亦是朝廷命官出身,后因宋江,才反上梁山的。那么花荣为何放着朝廷命官不做,而要追随宋江呢?这得从他们二人结识之初谈起。这花荣也并非出身布衣,而是名门之后,将门虎子。其父花鳌,乃前朝名将,多有战功。花荣从小

  • 小李广花荣箭技之谜

    一看过《水浒》的都知道,宋江三打祝家庄的时候,第一次吃了败仗,多亏花荣一箭射掉了树影里的灯笼,梁山人马才杀出重围,脱了大险。一箭救了千军万马,可谁能知道,这一箭中包含着花荣的多少心血啊!小李广的箭技到底是怎样呢?花荣小的时候,非常聪明,学起

  • 林冲舍命教徒的用意何在

    相传林冲上梁山后,还担负着操练军兵、教练枪法的差事。但他教起武艺来,却比当禁军教头那会儿卖力得多了。这里讲他一个舍命教徒的故事。那时林冲总共教着八个义军头目,个个都是虎背熊腰、力大如牛的壮汉,林冲心里很喜欢,所以教起来也着实严格,不套半点虚

  • 吴用巧破盗银案的真相如何

    有一年,梁山泊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一个小校埋在山神庙里的半年俸银没有了,小校哭报军师,请救破案。吴用处理完军务,详细询问了失银的经过。他想,有句俗话说得好:放火仇人,做贼熟人。这贼肯定知道小校放银的事儿。他来到小校所在的大营查访。在查访中,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