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那些失去的优雅与温厚

那些失去的优雅与温厚

收录日期:2025-08-08 06:20:42  热度:11℃

1966年9月2日,因不堪红卫兵的殴打、凌辱,傅雷与妻子朱梅馥在上海江苏路284弄(安定坊)5号的家中双双自尽。自尽前,傅雷写下遗书,将存款赠予保姆周菊娣,作为她失去工作后的生活费,还在一个小信封里装入53.50元,写明是他们夫妻的火葬费。他们还将棉被铺在地上,使尸体倒地时发出的声响,不会惊扰他人。

我曾收集有关傅雷之死的各种文字记录,并一次次为之动容。我一向认为,傅雷夫妇的自尽,带走了一个时代的优雅与温厚。

作为翻译家、文人,他们在我心中的形象并不饱满,可他们的死,却总如大石一般,沉重得让我喘不过气来。那场浩劫,摧毁的到底是什么?除了一个个生命,也许还有一个时代的气质与道德。

两个知识分子,温文尔雅,却被红卫兵连日凌辱,斯文扫地、尊严丧尽。可在他们舍弃生命以保自尊的那一刻,却还记得家中的保姆,留给她生活费,还在遗书中写明“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自尽那天,朱梅馥还曾对保姆说:“菊娣,衣物箱柜都被查封了,我没有替换的衣服,麻烦你到老周(熙良)家给我借身干净的来。”她希望自己死得干净。即使这个社会亏欠了他们,他们也不愿意欠任何人的,所以留下了火葬费……你还能找到这样的优雅与温厚吗?那也许是中国最好的一代知识分子,现在还有吗?

我一向喜欢上海的老街道,不是因为所谓的小资情调,而是因为总能在老街老建筑的蛛丝马迹与钩沉中,触摸到那个时代。而那个时代的东方名城,不仅有着纸醉金迷的一面,还有优雅温暖的一面。

江苏路便是这样一条街道。严格来说,它不仅仅是一条街,在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划分中,它是其中一条轴心,一条条路与之交汇,如愚园路、华山路、武定西路等,都是我在寻访民国名人故居途中经停的一站,每条路上又有着一条条里弄,遍布各式小洋楼,随便拎出一栋都大有来头——这是一个城市足可引以为傲的历史,但几十年间物是人非的同时,“遗忘”二字如影随形,成了这个城市的大敌。

在江苏路上,284弄有傅雷故居,也有天才钢琴家顾圣婴的故居,两人均在“文革”中自杀。旁边的285弄也曾一度红火,据说因为“张爱玲热”,她的故居如常德公寓等,都已成粉丝心中的“圣地”,连其亲朋曾居住的地方亦不能免。285弄是张爱玲的父亲、继母与弟弟终老之处,也吸引了不少粉丝。

傅雷故居是一个独立的庭院,小楼为三层西班牙式建筑,黄墙红瓦坡顶,院门掩着,但未上锁,里面铺着灰色地砖,寂静清冷。门口挂着“优秀历史建筑”的牌子,但未有“傅雷故居”的字样(据说他在上海周浦出生时的故居,已修葺为纪念馆)。

1949年12月,傅雷夫妇搬入这里,直至去世。这是傅雷居住最久,成就亦最多的地方,他译著中的经典,如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等都在这里完成。至于几十万言的《傅雷家书》,也是他在这里用毛笔一字一字写就的。

1958年,他被划为右派,译著的印数稿酬亦遭停发,日子艰难,但他仍坚持工作。1966年上半年,山雨欲来,经历过多次运动的傅雷显然感受到了压力,初夏时,老友周熙良来探望他,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再来一次1957年那样的情况,我是不准备再活的。”

一语成谶。

抄家后,搜出了莫须有的“证据”(一面小镜子和一幅旧画报),连亲友寄存的财物也被红卫兵们劫掠,所以,傅雷在遗书中还写道:“七、姑母傅仪寄存之联义山庄墓地收据一纸,此次经过红卫兵搜查后遍觅不得,很抱歉。八、姑母傅仪寄存我们家之饰物,与我们自有的同时被红卫兵取去没收,只能以存单三纸(共370元)又小额储蓄三张,作为赔偿。九、三姐朱纯寄存我们家之饰物,亦被一并充公,请代道歉。她寄存衣箱贰只(三楼)暂时被封,瓷器木箱壹只,将来待公家启封后由你代领。尚有家具数件,问周菊娣便知。”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交代得如此清楚。

我曾经诧异于这种责任感,但这两年读过不少民国时代的小学、中学课本,方才明白:这其实是那一代知识分子所受教育中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那一部分。

更让我感怀的是,在傅雷夫妇的悲剧故事中,还有一位奇女子的存在。按当时惯例,“自绝于人民”者不能保留骨灰,傅雷夫妇当然属于此类,与傅家素不相识、但一向钟爱傅雷文字的文学青年江小燕自称是傅雷的干女儿,冒着巨大危险要回骨灰妥善保管,并给中央写信为傅雷鸣冤,结果因此吃尽苦头,成了“反革命”。

“文革”后,她被平反,但青春已逝。1985年,46岁的她报考上海第二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班,终于圆了大学梦。成名的傅聪也曾找到她,意欲报答,这位奇女子只接受了一张傅聪音乐会的门票,在音乐会结束后翩然而去。

这是一个每次忆及都让我眼眶湿润的故事。总有一种美好能穿越黑暗,它的名字叫“人性”。

猜你喜欢

  • 饮水要思源

    蒙蒙是个喜欢问问题的孩子,一天放学回家,蒙蒙问妈妈:妈妈,什么叫‘饮水要思源’啊?” 妈妈想了想说:就是喝水的时候要想到水的源流,不忘其本。” 蒙蒙又问:哦,能比喻一下吗?&rdq

  • 绕不清的绕口令

    老年合唱团为提高演唱嚼字的清晰度,团长要求每人结合自身,由相近的字和词组成一组绕口令,每人口齿伶俐地说清楚。 园林局的桂姐先说:桃子李子梨子栗子榛子槟子和棒子,载满院子村子和寨子;” 木工出身的老王厂长说:刀子斧子锯

  • 卖菜

    最近,阿明请他父亲来城里住,以示孝顺。他父亲闲着无聊,便把后花园改成了菜园,种了一些蔬菜。 很快,萝卜白菜等蔬菜全长大了,为了在父亲面前挣个脸面,阿明揽下了一个活儿——去卖菜。 星期天的大早晨,阿明把成熟

  • 公鸡和黄鼠狼

    农家院里有一只大公鸡,长得非常魁梧,而且能飞出两米来高,是农家院里所以家禽的偶像。 黄鼠狼十分嫉妒,觉得自己处处都比大公鸡强,而且是大公鸡的天敌。没理由大公鸡出名,自己却一直默默无闻。它想要出名,就要先干掉这只高傲的大公鸡,可又不能直

  • 刮锅底哩

    话说这是若干年以前的事了。那时候,农村盖房子搭屋还不兴承包哩,都是找人帮忙。现在盖房子,只要有钱,主人什么都不用干。那时,头一天就得问好帮忙的人,主家要炒菜管饭吃。女主人可不容易了,也没有馒头房,早上起来就要和上面,准备蒸馒头,要好的还包包

  • 本命红

    今天是新的龙年的首日,龙年是我的本命年,我该在这个龙年退休了。 我要给你买两条红裤衩!”老伴说得铁定,并且在前几天就花了高价如数买来,然后吩咐我必须按时穿上。 这两天满大街地摊上都在推销红裤衩,叫卖价八元一条、优惠价

  • 我考的‘哦’分

    我班有一对双胞胎,从小俩人就都不聪明。其实是小时候的了脑膜炎的了。学习硬是搞不到。留了几个级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老样子。在小学读了五年,还在读二年级。家长也在家里辅导,孩子就是不开窍

  • 黄师傅撕告示

    一所中学有两个食堂。大食堂的师傅专为学生做饭。小食堂的黄师傅除了给老师做饭、炒菜外,还为少数学生供应小炒,因为家长在开学时已与黄师傅打过招呼。 后来,有些学生偷懒,不爱从家里带菜到学校,就向父母伸手要钱,去学校小食堂买菜,这些学生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