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这个世界处处有哲学

这个世界处处有哲学

收录日期:2025-08-07 21:56:01  热度:11℃
如果花瓶碎了,怎么办?大多数人的做法是,把碎片扔掉!


且一扔了事,干脆利索,全然不曾思考与之有关的规律。


那么,这里头有规律吗?


有。这就是,将碎片按大小排列并称过重量后即可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的和0.1以下的最多!尤其有趣的是,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有着严整的倍数关系,即:最大碎片与次大碎片的重量比为16:1,次大碎片与中等碎片的重量比为16:1,中等碎片与较小碎片的重量比是16:1,较小碎片与最小碎片的重量比也是16:1。于是,发现这一倍比关系的人便将此规律用于考古或天体研究,从而由已知文物、陨石的残肢碎片推测它的原状,并迅速恢复它们的原貌!


这位极善思考的聪明人,就是丹麦科学家雅各布·博尔!


可是,我们做到了吗?没有。


打碎瓶子的经历,我们肯定有过,可是,当包含其间的规律从我们的身边淘气地溜走时,我们拥抱过它吗?


没有!就因为迟钝!


如此看来,花瓶碎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千万别一不留神,把我们的聪明打碎了!


有位奥地利医生叫奥斯布鲁格,他父亲是个卖酒的,为了判明高大的酒桶里还有没有酒,这位父亲经常用手在桶外头敲敲,然后由声音判定桶里还有多少酒,是满桶还是空桶。父亲的这一做法启发了他,他便由此推论,人的胸腔腹腔不也像只桶吗?医生敲敲病人的胸腔腹腔并细心听听,不就可以由声音判明他的病情了吗?于是细细钻研,认真总结,终于发明了著名的诊病方法———叩诊。


有人更聪明,由木桶而提出了著名的“木桶理论”,即: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反之,只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怪不得人们常常大声疾呼要补缺补差抓落后环节,原来其意盖出于此。


如此看来,这个世界处处有哲学,瓶里有,桶里也有。


猜你喜欢

  • 打开困惑的钥匙

    初中上第一堂生物课,老师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不简单的问题:玉米是长在从下往上数的第几片叶子上。这个问题说简单,那是因为,对农村的孩子来说,玉米再常见不过了;说不简单,那是因为,还真没人注意过,玉米长在第几片叶子上。那次课上,全班五十

  • 人生充满选择

    1。取舍老和尚对小和尚说:“徒儿,烧点水吧。”于是小和尚找几块石头拼了一个炉灶,用捡来的水壶装满了水,可是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足够的柴火。小和尚很沮丧地说:“师傅,柴火不够!你等一下,我去找施主们借一点吧!”老和尚看着他说:“为什么不把壶里

  • 让人放心,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才华

    巴菲特每年都会在大学开座谈会,一次交流中,有位大学生问他:您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巴菲特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让大家做了个小游戏:拿出一张纸,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假如你有一个买进你某位同学10%股份的权利,你会选择谁?

  • 人生的“五副眼镜”

    前不久读到著名作家麦家关于人生的解读,很受启发。麦家认为,人生必须配备五副眼镜:一是望远镜,看远;二是显微镜,看细;三是放大镜,看透;四是太阳镜,看淡;五是哈哈镜,笑看人生。麦家在这里所说的五副眼镜,其实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望远镜可以看得很

  • 让人心服口服

    要跟人吵起来,用不了一分钟。但要让人心服口服,可得花上十年、二十年。做得不好,甚至一辈子都无法使人折服。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一言不合就可能立刻吵起来。然而,要让对方心服口服,却需要相当扎实而持久的努力。譬如,当与侮辱自己的人争论时,要隐藏自己

  • 弱者更要讲理

    曾国藩和李鸿章,先是上下级,接着是师友,然后是同事。二人都是翰林,既饱读诗书,又带兵打仗,有理论有实践,能密谋能周旋。以上级和老师的身份,曾国藩教给李鸿章的,却是大白话:讲信用。为什么曾国藩要教育李鸿章这个“大道理”?一、李鸿章太聪明。聪明

  • 心大了,大事就小了

    朋友跟我聊起丰子恺,说他诗情画意。我却想起他清新柔软的笔触,丰富细腻的内心,字字珠玑,耐人寻味。我喜欢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也喜欢丰子恺先生的小诗,更喜欢丰子恺先生为人处世的魅力。丰子恺先生被称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他的慈悲之心,他

  • 使力

    擅长长跑的人都知道,前半程最重要的不是拼命跑,而是放松,让自己进入状态。在前半程一味用力、跑在前头的人,最后往往连名次都得不到。相反,有些人一开始比较放松,只要距离不被拉开就可以;到了后半程,接近目标了,才开始发力……过日子,一味用力,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