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桐华:活在最美的时光里

桐华:活在最美的时光里

收录日期:2025-08-07 18:41:43  热度:11℃

她是一个理科女,毕业后从事金融工作,原本和写作并无交集,却因寂寞而开始触摸文字。阅读是一扇窗,而写作对桐华而言,不仅仅是隔着窗张望缱绻的旧日时光,一部《步步惊心》其实成全了她,包括梦想、岁月和青涩的记忆。

她不轻易给自己或者别人下定义,她只是觉得,生命,就是应该按照本来的面目,去呈现,去表露。正如她的文字,如溪水般缓缓流淌,讲述心底的故事,不虚饰,不矫情。她说,一个好的故事,不只是文字的技巧,更应该充盈着感情,深深浅浅,浓淡相宜,唯此,才能心为之而动。

桐华:言情小说作家。

已出版作品有《步步惊心》、《大漠谣》、《云中歌》、《最美的时光》、《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曾许诺》、《长相思》。

2013年成立工作室,策划电视剧《金玉良缘》。

北大四年 一场恋爱

其实,从文字中就能揣摩出桐华的性情,一定是那种平淡,细微,久了,能深入心扉的女子。桐华从小就喜欢看书,言情、武侠、历史、传奇,范围很杂,什么都看,从小学一路看到高中,却丝毫不影响学习,初中全班前五,高中全校第一。整天埋首看小说,作文不咋样,理科偏偏很好,尤其是物理,用桐华自己的话来说,闭着眼睛都能考第一。高三,别的同学都在下功夫复习,桐华却看了整整一年的闲书,让同学恨得牙痒痒要把她轰出教室,说她扰乱军心。高考的时候,桐华考了陕西省第九名。父亲要桐华读清华,桐华却凭着一股浪漫劲儿而择北大,就是觉得北大的人文气息更重一些。在老师的劝说下,桐华的志愿填的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学金融,为了以后好找工作,仅此而已。

大学四年,桐华说自己在同学眼中就是个另类,不但基本不参与学校的各类活动,而且基本不去上课,除了考试时老师能见到她一面,此外,就是整天泡在图书馆看书。那时,她偏爱看一些理论性很强的哲学书,这让她很早就开始思考诸如人生、价值、目标等问题。在别的女生都忙着逛街买衣服买化妆品的时候,桐华已经读完了叔本华、黑格尔、加缪、罗素等哲学家的著作,在别的同学为每学期的学分纠结时,桐华却一课不拉地上完了她感兴趣的中国卷轴画史和中国美术史等选修课。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这样的人,其实更容易满足。

正如桐华被问及,北大四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她回答,是一场恋爱。

也许冥冥中自有天意,桐华未遂父亲让她读清华的意愿,却爱上了一个清华的男孩。18岁初见,石破天惊般一见钟情,第一次牵手,第一次相拥,雨天,雪夜,花朵绽放的声音,被时光,刻成一方印章,上面写着“在我没有忘掉你之前也不许你忘掉我”,这是桐华对现在的老公、曾经的初恋说过的一句话。

22岁,大学毕业后不久,桐华就嫁了,嫁到美国,和她爱的那个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很平淡的一种幸福。所谓最好的爱情,就是能让对方更热爱生命和生活的爱情。在桐华看来,最完美的情人应该是他的出现,丰盈了你的生命和你的世界。火焰一般的爱情有可能变淡,但是那种心疼,舍不得爱人受委屈的细水长流的爱情永远都可以存在,而且随着两人在一起的时间越久,会越强烈。

近十年的婚姻,两个孩子,和彼此挚爱的人手牵手,每一天的日出日落,牵挂,眷恋,爱与被爱——这就是桐华的生活状态。她一直相信,夫妻之间,爱人之间,要维系两个人长久关系的首要一点,就是选择一个善良的人。因为只有善良的人才会永远善待你,你也会从他的善良中汲取爱和勇气,善良地对他,和对这个世界。

不可复制的时光

对桐华来说,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一段不可复制的时光。写书的最初缘起,是因为寂寞。2005年,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准备攻读财经类专业硕士的桐华,发现自己忙碌的人生正处于一个暂时的休憩阶段:工作辞了,旧日的生活已经结束,新的生活还未开始。每天慵懒地看书,晒太阳,无所事事。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桐华忽然决定,自己写一个故事。

说写就写,她兴之所至,写了一千多字,贴到了晋江文学原创网上。第二天,又写了大概两千字。说实话,那个时候,桐华连男主是谁都没想过。第三天,当她去网上看时,发现有三个人给她留言,说等着更新。桐华一下子就激动了,哗哗地开始接着写。写着写着,桐华进入了自己的故事,每一天,她都会问自己后面会发生什么,一段段的文字,在网友的热烈跟帖和鼓励中,逐渐风生水起。桐华就像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一个现代女子若曦从桐华手中的魔盒穿越到清朝,与当时还是四阿哥的雍正产生了一段缠绵悱恻惊涛骇浪的爱情。慢慢地,这个故事变成桐华心底一个真实的梦,她用若曦的眼睛去看笔下的人物,用同情和悲悯,用美丽和温情,写出若曦在勾心斗角、权心深重的清廷举步维艰、步步为营的无奈,这就是桐华的第一部作品——《步步惊心》。

《步步惊心》只是一个开始,就像一扇窗,推开,看见的是另一种风景。桐华接着写了《大漠谣》、《云中歌》、《最美的时光》、《那些回不去的那少时光》、《曾许诺》等作品。在桐华的笔下,爱情一直是主题,或缠绵、或壮烈、或铭心、或卑微……总之,她擅长用平淡的叙述,一字一句,层层剥出爱的本质;如笋心,无论有着怎样粗糙的外壳,藏在最里面的,仍然是无法碰触的爱的疼痛。她作品中的男女情爱,或无疾而终如过眼烟云,或两败俱伤让人扼腕叹息,情路坎坷反而让人念念不忘,欲说还休才会让人百转千回。这是桐华作品的特色,也是影视剧夺人眼球的要素,因此,桐华的作品很快被改编成了电视剧,《步步惊心》、《大漠谣》、《云中歌》一时间红遍了大江南北。

回望来时的路,桐华当年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作家,一开始,只是为了写着玩,正如她对“桐华”这个作家身份一直保持着疏离的态度,“她归她,我归我。然后如果某天,我厌烦了她,可以立即把她甩掉。网络上有人用‘燃情天后’形容我,我觉得很囧,‘天后’就和大白菜一样。”

也许正是这样的一种心态,不重名利,不计得失,反而给予她一种更完美的状态去写自己想写的文字。还是那句话,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这样的人,更容易满足。

猜你喜欢

  • 励志大篷车

    前几日暴雨,父母院子里的一间简易房有点漏,我联系熟人想维修一下。回话说,至少一周后才能顾及这点芝麻生意。父亲着急地说,两天哪行?两天后我的房子还不漏成筛子了! 今天刚放晴,正愁这事儿,父亲来电,维修人员找着了,马上到。我怀疑老爷子

  • “穷乐”的幸福

    芊玲婚后一直定居西班牙。前不久,她飞回国内探亲,顺便召集我们几位老同学聚会,我一忙把这事给忘了。她打电话催我的时候,我正在工地上顶着风沙为客户讲解图纸。唉,混建筑界赚钱养家的女人不容易啊! 我匆忙得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几乎是蓬头垢

  • 有缺憾的爱

    我小时候学过那么两三年的舞蹈,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就坚决地放弃了。那时候我妈每天在艺术学院的楼里逮我去上课,我躲到男厕所去,她就在男厕所门口堵我。但最后实在拗不过我,只好放弃了。很多年后说起当年的事来,我跟我妈说,您当年真应该逼着我学舞蹈,

  • 父亲不是用来抒情的

    在网上看两个小孩儿吹牛,一个说:太平洋是我爸挖的。另一个说:死海是我爸杀的。 这牛吹的! 忽然想起小时候我和父亲一起吹牛的事儿。我们玩的吹牛是一种扑克游戏,大小王能代替任何牌,真一手假一手地出牌。如果怀疑,可以翻底牌,是真的

  • 谁家没有“老小孩”-

    做梦也没想到,妈妈会变成老小孩。我还没做好心理准备,老小孩就开始耍她的小孩脾气。 以前,我工作的时候,她从不打扰我。看我累了,会端给我一碗荷包蛋,当做夜宵。现在,我在电脑上工作时间多一点儿,她就会不时地来看看我在干嘛,要么就默默地

  • 荣誉室与错误墙

    这是一堂投资鉴别课,给学生们上课的教授先介绍了两位投资大师。 甲大师的办公室专门隔出了一间荣誉室,里面摆满了各类奖状、奖杯、匾额、荣誉证书。在这数不清的荣誉里,有甲大师所率领的投资公司在某某年赢利过亿的显赫荣耀,也有这家公司某某年

  • 妈妈值多少钱

    那些尽心尽责养育子女的父母,用经济学家雪莉伯格拉夫的话来说,实际上就是我们经济中主要的财富创造者。 但是,这种巨大贡献仍不值一文。在这个世界,母亲们仍要面对不被尊重、不被承认的事实。多数人,就像摇篮里的婴儿一样,认为母亲的照料是理

  • 后台朋友

    莎士比亚说:人生如舞台。 人的一生有前台,也有后台。前台是粉墨登场的所在,费尽心思化好了妆,穿好了戏服,准备好了台词,端起了架势,调匀了呼吸,一步步踱出去,使出浑身解数:该唱的,唱得五音不乱;该说的,说得字正腔圆;该演的,演得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