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世界首富们的另类人生

世界首富们的另类人生

收录日期:2025-08-08 03:31:54  热度:8℃
如今,抛头露面已经被首富们视为不智之举,他们更愿意默默无闻地生活在镁光灯的视野之外。

年初以来,关于首富的新闻一直不断。5月间,比尔·盖茨宣布将从微软的经营中退出,专心于慈善基金会,他同时承诺捐出大部分资产。三个月后,华人首富李嘉诚在香港宣布,将捐出三分之一的资产用于慈善事业。

在这样的新闻热浪中,人们对首富的生活态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低调再低调

在很多人心目中,首富们应该是一群光鲜明亮的人,住在金碧辉煌的高楼里,出入前呼后拥,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现任首富中——特别是在欧洲大陆,低调才是他们共同的性格特质。跟很多人的想象完全不同的是,他们往往不定居在伦敦、巴黎这样的大都市,而是常年生活在一些不知名的小乡村和小城市里。

他们几乎从不参加群星闪耀的派对或嘉年华活动,尽管这些奢侈光鲜的活动很多是由他们的公司组织或出钱主办的。他们也很少出现在诸如“财富论坛”、达沃斯企业领袖年会这样的商业盛会上,人们很少听到他们宣讲自己的财富智慧,或为自己著书立说——“不着文字”似乎是一条不成文的 “首富传统”。二十世纪初的美国首富洛克菲勒便在遗嘱中严厉禁止后人为他写传记。他们只是默默无闻地把自己的财富数字一天一天地累积上去,让那些金光闪闪的金钱拦挡住任何射向他们的好奇光线。

他们的低调令人惊奇,但与节俭相比,后者更加令人不可思议。一度被认为财富很可能超过了比尔·盖茨的瑞典首富坎普拉德是宜家的创办者,这位农场主的儿子、第二代德裔移民用一生的时间,打造出一个令人生畏的家具连锁帝国。

人们对他的描述是这样的:坎普拉德从来缺乏光鲜的外表,他没有时髦的服饰、昂贵的手表和豪华的轿车,出门旅行总是坐经济舱。如果公司为他预订了昂贵的东西,他会非常恼火。在宜家总部吃工作午餐,他会从自己的钱包里掏出钞票付账。他喜欢喝酒,但不一定要贵重,一瓶廉价的威士忌能让他更加愉快,他会开着老式的沃尔沃汽车到处乱窜,或乘公交车去菜场淘廉价蔬菜。

在今天的首富群体中,像上世纪60年代的世界首富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那样的人物已经被雨打风吹去了。这位“世界船王”在1968年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后,十分轰动地迎娶了他的遗孀杰奎琳。而在地中海小国——著名赌城摩纳哥遇到财政困难时,奥纳西斯甚至试图吞并摩纳哥,更是让世人哗然。今天,那些传媒眼中的传奇人物,在首富这个部落中已是另类,更多人愿意默默无闻地在镁光灯的视野之外生活。

时势造财富的悖论

比尔·盖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首富,这位IT产业的宠儿在过去十几年里创造了一个天大的财富神话。但今天,比尔·盖茨的首富位置正不断遭受更新产业的冲击——来自互联网的威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扩大,Google的神话至少在吸引力上,已经超越了微软。

但这只是财富的一个方面。事实上,财富依然遵循着某种特有的规律。2005年,胡润推出的大陆富豪榜上,前三名是黄光裕、严介和、陈天桥,他们分别来自零售业、建筑业和IT业,而2006年福布斯的全球富豪榜上,比尔·盖茨、沃·巴菲特是全球最富有的人,但如果考虑到被分散了财富的沃尔玛家族,全世界最富有之人的产业也是零售、投资和IT业。

因此,首富们之所以成为首富,与他们的行业并无太大关系,如果一定要找个答案,“专业背景下的全球化”、“渠道为王”和“核心资源垄断”依然是造就首富的三个谜底,即使是新经济也依然遵循着这个规律。

时势造就英雄,但成为一位首富需要多少时间呢?我们研究30个国家和地区的首富得出的结论,足以让所有人都充满信心:这30个人的父辈没有一个是首富!三代以上的豪门世家不到两成,其家族产业为钻石、啤酒、服装、媒体。两成左右是第二代创业,父辈完成了原始积累,传到子女手中则攀上了事业的塔尖。另外,中产阶层出身的占到了四成左右,他们是个人奋斗的典范。而还有两成则是出身卑微,如矿工、小店职员、移民、不名一文的“穷王子”,甚至走私贩子。

也就是说,如果机缘凑巧、天纵奇才,任何人从现在开始,终其一生都是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家的首富。

做慈善是必然的选择

成为首富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但如何处理首富的巨额财富有时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从来没有人因为富甲一时而长久地被人们纪念,相反,人们常常提起的是他对待财富的态度及相关的细节。

当代商业调查公司的奠基者乔治·盖洛普博士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人们对历史上有些人物念念不忘,有时并非由于他们的政绩如何、战功多大、拥有多少财富,而只是因为他们性格上的某些细微特点。”

首富们显然也在考虑这些问题。有一位香港记者曾经问李嘉诚:“君以为一生之中,最快乐的一刻是何时?”李嘉诚答道:“老夫老妻,开一间临街小店,忙碌终日,日落打烊时,紧闭店门,在昏暗的灯光下与老伴一张一张地数钞票。”

有理由相信,这样的答案是这位华人首富的真实心声。事实上,他如同其他散布在全球角落的各国首富一样,在获取了巨大的财富之后,总是会转入对人生的思考。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生命总是最真实的,财富只是结果,这点对于任何人都一样。

有人曾经用马斯洛的生命需求理论解释富人们的慈善举动。而马克斯·韦伯则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认为,在中产阶级仍很落后的国家,都曾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盛行不择手段地通过赚钱牟取私利,这几乎是一个无法超越的阶段。而成熟商业社会的标志则是,人们从物质的追逐中脱离出来,开始去发掘生命中另外一些抽象、形而上学的价值。一个国家如此,任何个人也不例外。

韦伯的论述在首富身上得到了最生动和准确的体现。如果要用卡尔·马克思的话来表述,那么,这些首富则用一生实践了他的这句名言:“劳动是人的本质,真正的本质。”事实上,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物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丰富和不可思议,而人类在精神层面上的需求则面临着越来越急迫和严厉的拷问。一百多年来,几乎所有的财富拥有者都被迫直面这样的拷问。

20世纪初的美国首富安德鲁·卡内基,由一个纺织女工家的穷小子成长为一代钢铁大王,他在晚年把绝大多数时间都投入到了宗教和慈善事业中。今天在美国各地,你到处可以看到卡内基捐献的图书馆、博物馆。

与他同时代、一手打造了华尔街的美国金融家摩根,晚年大量购买艺术品用于捐赠,死后仅留下数千万美元。洛克菲勒得知这个数字后说:“摩根算不上是一个富人。”而洛克菲勒本人,这位在商场上以小气、冷酷无情著称的首富,却在晚年也捐出了绝大多数的财产。在遗嘱中他居然说:“死而富有是一种耻辱。”

卡内基、摩根和洛克菲勒是幸运的,他们终身沉迷金钱游戏,享受到了其中的刺激、惊险和快感,然后在告别人世之前,终于找到了游戏的答案。

猜你喜欢

  • 笨拙的爱

    朋友结婚,他母亲从乡下背了两床七斤重的棉絮,辗转而来。出了汽车站,还有一段很远的路。母亲舍不得打车,气喘吁吁地走了四十分钟,才走到家。朋友哭笑不得,指着满床的羊绒被、蚕丝被说,只要有钱,商场里什么样的被子买不到,非要这样折腾?母亲固执地辩解

  • 找个结巴做师爷

    清朝康熙年间,京城穆老将军的大儿子穆显珂考中了进士。穆大公子想着自己出身名门,总归高官厚禄不用愁,不料只是补了个知县的缺,被吏部派去穷苦的广西柳城任职。穆显珂很不高兴,去找父亲想办法,却被穆老将军骂了个狗血喷头,要他好好治理一方、惠及黎民才

  • 没有信誉就没有生存

    说是有一名我们的德国留学生,毕业时成绩优异得很,高材生嘛,理所当然地留在德国四处求职。拜访过很多家大公司,全都被拒绝,搞得他很伤心,很恼火,又没有别的办法,总不能让肚皮饿着吧?狠狠心咬咬牙,收起高材生的架子,选了一家小公司去求职,心想,无论

  • 别让任何人偷走您的梦

    美国某个小学的作文课上,老师给小朋友的作文题目是:我的志愿。一位小朋友非常喜欢这个题目,在他的簿子上,飞快地写下他的梦想。他希望将来自己能拥有一座占地十余公顷的庄园,在壮阔的土地上植满如茵的绿。庄园中有无数的小木屋,烤肉区,及一座休闲旅馆。

  • 求人不如求自己

    有人拜访宋朝卜术大师邵康节,问起了命运拜访者问,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命运?当然有!大师断然地说既然有命中注定,那奋斗还有什么用?邵康节笑而不答,抓起来访者的左手,先说了手上有生命线事业线之类算命的话,然后他让他举起左手并攥成拳头拳头攥紧之后

  • 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

    智利北部有一个叫丘恩贡果的小村子,这里西临太平洋,北靠阿塔卡玛沙漠。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太平洋冷湿气流与沙漠上的高温气流终年交融,形成了多雾的气候。可浓雾丝毫无益于这片干涸的土地,因为白天强烈的日晒会使浓雾很快蒸发殆尽。一直以来,在这片被干旱

  • 父亲的妥协,父亲的坚持

    我从小与冷面的父亲之间言语不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竟越来越渴望与父亲谈心。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用母亲的话说,他“八脚都踹不出个屁来”。许是受了母亲太多的影响吧,作为老小的我,在内心深处,对父亲便不及姐姐尊重——我一直不愿意承认自己在哪

  • 什么样的爱情是理想的

    一周之内见了几对伉俪。第一对伉俪是小朋友。男生是我的大学同学,学建筑的,女生是他女朋友,是同校同系的小师妹,个子高高的,脸庞洁净。和他们聊天,忽然很羡慕他们的生活:画图、参观、旅行。过年的时候,两人一起去了南亚和东南亚,他们先是共游印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