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快速致富速生杨

快速致富速生杨

收录日期:2025-08-08 03:27:13  热度:10℃

人常说:要想富,把树务。可为了务树,常人不但没富起来,简直就是做了一场梦。

事情还得从几年前说起。三年前,社会上突然刮起了一阵风,说是种速生杨能快速致富。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到了常人的村子里。

这天,常人刚吃过午饭,大毛就找上门来了,一进门大声嚷嚷:“好我的哥呢,村里都响传了,你还四平八稳地坐在家里。”

常人抬头看了大毛一眼,不紧不慢的问:“啥事吗,值得你大呼小叫的?”

“你还不知道是不是?上边动员栽杨树呢!”

“我当是啥大不了的事,怕可是骗咱农民呢?”常人不以为然,因为他被人骗怕了,有点不相信。

大毛解释说:“这回可不一样,是人家镇政府组织搞哩,恐怕没多大的麻达。具体咋弄,我还不太清楚,我也是刚听人都说这事,就来和你商量商量。不行,咱就到组长那里问问,看看有没有这回事。”

常人同意了。于是,两人就去组长家探个究竟。

两人见了组长,组长不但承认有这回事,还惊讶地说:“你们两个消息蛮灵通的,我刚从镇上开会回来,正准备晚上利用大喇叭开动员会哩。既然你两来了,我就把办法先给你们说说,这叫近水楼台先得月吗。”

据组长说,所谓速生杨,就是杨树的一个新品种,比咱这里的普通杨树长得快的多,三五年就能成材。头一年用条子插上,第二年就可起三分之一当苗子卖,其余三年后就能按成材树收购了。

常人疑惑不解:“那么多的杨树谁要呢?”

组长扑哧一声笑了:“这你就不懂了。如今国家保护森林,封山育林,不让采伐树木了。造纸厂一下子成了洛阳纸贵,只有另辟途径,发展自己的资源,所以,只要你把树务好就不愁买不出去。”

听组长这么一说,常人一想对么,不说学生娃的作业本,就是国家的报纸杂志每年就需要多少呢?

大毛听组长说的有鼻子有眼,急忙问:“那交钱不交?”

“当年只交条子钱,一年一亩地还得交一千元的保证金。一共是一千五百元。”

常人搞不懂,小心翼翼的问:“为啥还交保证金?”

组长解释道:“保证金又押金,年底就给你退回了。没有保证金,你的树到时不卖给人家了咋办?”

常人似懂非懂,想了想,似乎觉得有点道理,也就不吱声了。大毛觉得这事没问题,就鼓励常人:“有咱组长哩,人家又不是跑户走户,还有啥担心的。”于是两人就双双报了名。

不几天,一场轰轰烈烈的栽植速生杨运动就在全村展开了。全村大部分人都加入了植树的行列,拉树苗的,整地的,可以说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好不热闹。

不久,杨树就开始成活了。由于人们精心管理,又舍得投资,又是除草,又是追肥,又是浇水,杨树苗像手提一般一天一个样。村民们望着郁郁葱葱的杨树林,一个个脸上笑开了花,要知道,这可不是小小的杨树,它就是农民心中的绿色银行。

到了年底,村民们都盼望着来人来起树苗。这天,组长通知村民开会。会上,组长说:“凡栽植速生杨的农户,今天按每家栽植的面积每亩领现金一千九百元。然后自寻对象,按每亩扩大五亩地,这样就把自家原有的一亩树苗消化了。发展的新户每亩地得交一千元的保证金。”

村民一看这回人家说话算数,心里别提多高兴。常人暗暗的算了一笔账,自己栽了三亩,当年就分了五千七,扣过当初交的三千,还净赚了二千七,今年再扩大到十五亩,加上原来的三亩,一共十八亩,如果按今年这样计算,明年能挣到三四万。那么后年呢?那就是十几万了。如此下去,要不了三五年,家家都会富得流油的。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年底,杨树不但没人来收购,就连树苗子也无人问津了。常人一下子慌了神,忙去干部家打探这是怎么回事。

进了组长家门,组长也愁眉苦脸的正婆烦着哩,还没等常人开口,他就不耐烦的说:“你们不要都找我好不好,我和你们一样,也不知道咋弄哩。”也难怪干部不高兴,这几天为速生杨这事,村民你来找,他来寻,简直把组长家的门槛能踢断。

常人不明白了,他提醒组长说:“当初你不是说这是镇上动员让栽树的吗,如今难道他们就不管了。不行,咱就寻镇政府去。”

“不顶用。”组长摇摇头。“找了。人家说,如今是市场经济,不是原来的计划经济了。农民是市场的主体,种啥不种啥自己做主,风险自担。政府只给提供信息服务,又不是政府和农户签订的合同,与政府没关系。”

常人想想这也有道理,但他不甘心的问:“那咱不会寻他厂方?”

“寻个屁,现在我们弄清了,这跟造纸厂也没关系。和我们签定合同的是个皮包公司,实际上就是个假的。速生杨能快速致富就是他们编出来骗人的。如今事情败露了人也跑了,公安局正撵的逮人呢。”

常人一听受骗了,担心的问:“那咱栽的那些树咋办哩?”

组长无可奈何的说;“还能咋办?一句话:自行处理,能卖的卖,不能卖的砍了烧柴。”

“那咱这几年的损失呢?”

组长眼一瞪说:“我和你一样都挨了挫,你问我,我问谁去。”

常人一看没指望了,也就自认倒霉了。

猜你喜欢

  • 毕业论文里的母亲

    入夏后的一个晚上,48岁的李桂珍像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车下班回家,屋里的桌子上多了个从外地寄来的快递包裹,里面有本浅黄色封面的册子。寄件人是在云南大学读书的女儿,包裹里是她刚刚完成的硕士毕业论文——《母亲的故事:一个下岗女工的社会互动和自我建构

  • 夜幕下的三天摆摊

    高三开学的前一天,我和老杨在天台上探讨了一个下午的人生和理想,谈到关于金钱和奋斗话题的时候,我看着楼下的大街,突然心血来潮。“等毕业后,我俩就到楼下摆地摊吧。”这在当时只是一句玩笑话,说完就像夏天的水蒸气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出师未捷身先死

  • 克莱尼娅的许愿池

    一克莱尼娅已经连续一个星期没有见到爸爸约瑟夫了,她印象中有关爸爸最后的记忆是一个乱糟糟的夜晚。在她的记忆里,那个夜晚是由尖利惊恐的叫声,晃动的人影和重重的敲门声组成的。在一片混乱中,约瑟夫像往常一样给她盖好被子,给她讲仙女艾琳娜的故事。然后

  • 海龙遗梦

    安华县,一个东海边不知名的小县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代以打渔为生。李大海家祖祖辈辈就生活在安华县的青湖村,和这里的渔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靠大海赏碗饭吃。大潮刚过,海水还泛着微微浑浊的青黄色,天空灰乌乌的,薄雾笼罩着整个海面。这样的天

  • 阿哲在“S.F文学群”的消失掉

    是的,B君的“S.F文学群”在我的眼前消失了,更准确点说应该是我在B君的“S.F文学群”里消失掉了!其实离开不离开不奇怪的,可是我却没有收到一丁点的消息,真的像是一阵小山风吹过去一般的悄无声息,就连信息提醒栏也没有丝毫的反应(这一点也许是我

  • 自有公道

    1、疑云陈鸣是水溜村的会计。上礼拜,乡里组织各村种植专业户到外地去参观学习,水溜村种植户不少,村主任有事走不开,于是就委派陈鸣带队前往。一星期后,参观学习结束,这天回到村里,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都说小别胜新婚,一回到家,陈鸣特别想和老婆小雨

  • 奴时代

    李家旺和温若柔均为70后出身于农村的大学生,两人既是大学同学又是恋人,97年两人大学毕业后,双双在三线城市找到工作,李家旺成了一国企职员,温若柔当上了中学教师,不久两人水到渠成地结婚成家。经过时十几年的打拼,在房价日日高涨的态势下,李家旺和

  • 门里门外

    小区里有一蒋大爷,有些年纪了,年轻时也是幸运地读了不少书,也因此颇有些学问。而这年纪大了吧,眼睛就不好使,书是看不了了,可一辈子都在学问中过来的,没书看自然就百无聊赖。于是近日来,这蒋大爷在小区锻炼的地段,拉着那些个下棋、散步的老少爷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