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鬼辞门

鬼辞门

收录日期:2025-08-08 07:07:21  热度:8℃

清末,绍兴有个水龙村,村里有个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名叫阿古,尚未娶亲,娘儿俩相依为命。阿古有个姑婆,远嫁在十里之外的白石村。姑婆已经八十多岁,且大病小病不断,几年来躺的时候多,站的时候少,一直没出过门。

有一日,阿古的表兄来传话,说他姑婆这几日不同往常,终日半睡半醒,昏昏沉沉,嘴唇已经缩了进去,看样子时日不多了,故特地赶来请他们去见上最后一面。农村有个说法,认为老人的嘴唇缩了,就意味着快走了。阿古和母亲一听,急忙收拾一下,跟着表兄去和姑婆辞别。

到了表兄家一看,姑婆的眼睛认不出人来了,身上似乎已经发出一种死人才有的气味,而且鼻孔好像也没有了气息。娘儿俩除了大哭一场,掉了两把泪,也没有什么办法。姑婆的样子有可能随时都会走,当地禁忌,娘家人是万万见不得出嫁的女儿去世的。只有等人去了后,等报丧人赶来报了丧,这才能去奔丧。娘儿俩匆匆吃了顿饭,不敢再耽搁,连夜回家了。

回到家,知道这个报丧人来得快,娘儿俩就都不敢出门,在家里等着人家报丧。

过了几天,一天阿古到附近的山上砍柴,打好柴下到小路,忽然听见后面有人走过来。掉头一看,是个老态龙钟的老阿婆,拄着根棍子,弯腰低头,一步一顿地往村里走。阿古原以为是村里哪个老阿婆,可想想又不像。等老阿婆走近一些,定睛一看,唰地一下,汗毛根根倒竖了起来——这个老阿婆竟是他前几日探望过的姑婆!

姑婆穿着寿衣寿鞋,脸上就像涂了蜡一般,望见他,脸上露出一丝喜色,向他招手道:“古儿,姑婆回家来了,姑婆走不动了,你来背我一背。”

姑婆的声音又轻又细,听起来确实是姑婆,可阿古哪儿敢应,吓得一把丢掉肩上的柴火,“我的妈呀!”撒腿往家就跑。他一脸煞白地奔回家,上气不接下气地喊:“娘,不好了,姑婆回咱们家来了!”

娘一听,也吓坏了,赶紧点了三支香,拿了一叠纸钱,吩咐阿古说:“你快去李村请王道公来,我先去拦住她!”阿古擦了把汗,掉头又跑去请救兵了。

娘带着香纸,急急忙忙赶到村外,果然见到姑婆正坐在一块石头上歇脚。姑婆见她来了,笑眯眯地招手:“舅娘,你来接我了?你手里拿的什么呀?”

娘壮了壮胆,把香插到地上,哆哆嗦嗦把纸点着,对着姑婆又跪又拜:“他姑婆呀,你走了就走了,怎么就回来了呀?你是嫁出去的人,要回也不能回娘家呀!古儿是您的亲侄儿,您别来搞我们吧,要搞,你就到别处去搞啊……”

战战兢兢说了半天,姑婆却一点儿没反应,只瞅着地上的香纸出神。后来她总算开了口,仍旧是慢声细气地说:“舅娘,你别怕,我不是鬼。就算做了鬼,我也不会回来害我侄子呀。”

娘哪儿敢信,只一个劲拼命求拜:“姑婆哎,你走吧,你要是缺什么,我叫他表兄送给你,请你快走吧!”

姑婆说:“我不能走哩,我辛辛苦苦回到这,还没进门,咋能走哩?”

哎呀,她这是非要搞我们一家呀!娘一下子没了主意,只好吓唬她道:“姑婆,你不走,我只好请人来赶你了!”

再说阿古,跑到李村找王道公赶鬼,惊慌失措地说:“王师公,我姑婆刚死没几天,现在要回我们家了!”那王道公本来也没见过真鬼,再说现在光天白日,哪能有鬼?等赶来一看,也不禁吓出一身冷汗,因为他也认识阿古的姑婆。

来不及多想,王道公便匆忙作起了法。只见他又是舞剑,又是喷水,一招使出,一看不灵,又换一招。手舞足蹈折腾了好半天,十八般法术全使遍,姑婆依然稳稳地坐在石头上,还跟他打了个招呼:“王师公,好久没见你了,过两天,免不了要麻烦你们了,到时候,还请你多多费神,该做的要做足一点,让我走得好一点。”

“这、这这这……”王道公急得汗如雨下,瞪着眼一动不动,看样子法术都用光了。娘焦急地问:“这怎么办啊?”

王道公一张脸变成了白纸,喃喃说道:“我不知道……”突然扔下木剑,掉头就跑。

一看远近闻名的道公都被吓跑了,阿古娘儿俩傻了眼。娘抹了把眼泪,哭道:“姑婆,我平常可是把你当亲大姐,你非要来搞我们啊!”

姑婆向他们招手道:“舅娘,古儿,姑婆不是鬼,你们让我回家吧……”姑婆好像没有什么力气了,说几个字,就要停下来歇几口气。

可阿古娘儿俩咋也不敢相信。姑婆忽然拉起她又宽又大的裤脚,指着膝头含笑道:“你们真是不懂,鬼是没有血的,你们看……”

娘壮起胆,往前走几步,果然看见姑婆的膝头有一块血迹,可能是半路摔着的。娘大松了口气,不那么害怕了,说道:“姑婆啊,你怎么回来了?”

姑婆道:“我总得回来看一眼呀……”

原来当地出嫁的女儿,上了年纪的,有的人似乎知道自己快要离开人世了,所以千方百计总要回一趟娘家,见一见娘家亲人,叫做辞门。辞了门后,就再也不会再回娘家了,走的时候也会走得安心。

姑婆断断续续说道:“昨晚,有两个差人来拉我,走到桥头,我一想,我还没辞门呢,说了半天好话,他们才把我放了,让我回一趟家……”

娘儿俩一听,汗毛又竖了起来,实在分不清姑婆是人还是鬼了。正好这时,前面快步如飞走来一个汉子,正是表兄。他一看见姑婆,也是大惊失色:“娘,你怎么来到这?”

娘急忙问他:“姑婆到底走了没有啊?”

表兄擦着满头大汗道:“没有啊……昨日,我给她老人家穿上寿衣,今天早上我去看她,谁知道床上空空的,人竟然不见了,这不,我才找到这儿来!要是走了,我会派人来报的啊!”

阿古娘儿俩这才想起,报丧人还没来呢!既然没来,那就是说姑婆还没有去世,都怪他们一时吓坏了,想不起来。

可姑婆家离这儿有十多里的山路,她是怎么走来的啊?

一时也想不了那么多了,娘急忙让阿古背上姑婆,回了家。已经好几天不吃东西的姑婆,在家里居然吃了两碗饭。吃罢饭,看看天色,姑婆慢悠悠地道:“舅娘,古儿,姑婆走了……”

娘也不敢留她在家过夜,让表兄连夜把她背走了。第二天一早,表兄派人来报丧,姑婆天没亮的时候走了。

猜你喜欢

  • 蝙蝠和黄鼠狼

    一只蝙蝠掉到地上,被一只黄鼠狼捉住了。蝙蝠哀求饶命,黄鼠狼不答应,说:“普天下,我最恨的是鸟,一只鸟落到我手上,怎能轻易放过呢?”蝙蝠委屈地说:“我虽然长着两只像翅膀的东西,可那是皮质膜。我不是鸟,是老鼠。”这样,黄鼠狼释放了他。不久,蝙蝠

  • 看镜

    古代有一个商人要出外做生意,他的妻子嘱咐他说:“回来时别忘了买把牙梳。”商人问:“牙梳像什么样子呢?”妻子指着天空的新月说:“你看,就像那弯月。”买卖完毕后,商人准备回家。他忽然想起妻子的嘱咐:买月似的牙梳。他抬头望望月亮,月亮正圆,于是他

  • 一个卖胡须的人(非洲)

    在通加城里,有一个精力旺盛的牧师,他虽然年过七旬,但从不喜欢别人说他年老。牧师长着一脸又浓又黑的胡须,他对自己的胡须十分喜爱,每当他出门办事,总是边走边用手抚摸着胡须。牧师还有一个爱照镜子的习惯,次总是对着镜子把自己的胡须翻过来理过去地观看

  • 猩猩和旅行的人(印度)

    有一次,当严寒的时候,一只猩猩到树林里去散步,看见了一个行路的人。这个人冷得骨髓都结了冰——天气是那么寒冷啊,而且下起雪来了。猩猩怜惜行路的人,对他说道:“听啊,朋友!我住在离这里不远的山洞里。如果你愿意的话,上我那儿暖和暖和去吧。”于是他

  • 猜谜的老爷

    从前有一个喜欢猜谜语的老爷。正像俗话说的那样:熟能生巧。不管怎么难的谜语,这位老爷也能一下子就猜中。朋友们煞费苦心,想给他出一个难猜的谜语,却怎么也难不倒他。如今,这位老爷自诩为猜谜大王,傲气凌人,不可一世。老爷家里有个名叫“又八”的仆人。

  • 铁钉熬汤(瑞典)

    从前有一个旅行家,在森林里走。一路上,房屋稀少,看来要想在天黑前找到一个住处,希望很小。突然,他看见前面的树丛中透出几点亮光。他再往前走了走,发现是一间小茅屋,里面的火炉正烧着一堆火。他心里想,要是坐在火炉边暖暖身子,再弄点吃的,那该有多好

  • 仆人和诺颜(蒙古)

    从前有个诺颜,他有一个仆人。这个诺颜非常凶暴,时常无缘无故地打他的仆人,打得他身上老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有一回,诺颜有事要到库伦去,他带着仆人动身了。诺颜骑着一匹骏马在前头走,仆人骑着一匹劣马慢吞吞地跟在后面。他们走了不多时,天上忽然布满阴云

  • 智儿相亲

    王有亮夫妻有个儿子叫王智,从小乖巧,活泼可爱,左邻右舍都喜欢他。他读完了小学,又上了初中。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第一名,老师发给他的奖状,他拿到家里都贴在了堂屋的上方,爸爸妈妈看到后,高兴地就说道:“我们的儿子将来一定有出息!”后来,他们把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