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修建好人生的码头

修建好人生的码头

收录日期:2025-08-07 16:41:08  热度:11℃

修建好人生的码头

明飞龙

一位出身贫寒而又一直梦想成功的年轻人,为自己的梦想作出了种种尝试和艰苦的努力,但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他绝望了,他认为自己这一辈子都没有成功的可能,生活在世界上已没有价值。于是便跳海自杀,想以此来结束自以为“悲惨”的生命。

刚好一艘轮船从那里经过,一位老船员把他救了上来。老船员听了那年轻人痛苦的诉说后,静静地对他说:“你跟我航行几天吧!”年轻人纳闷地望着老船员,但最后还是点了点头。几天后,轮船靠岸了,那码头附近停泊着许多轮船,上岸时,老船员对年轻人说:“我们一路上经过了许多码头,为什么选择这个码头停靠?”年轻人想了想说:“因为在经过的码头中,这里的码头修建得最大最好。”随后,那老船员意味深长地望了那年轻人一眼,依然是静静地说:“记住,要想有船来,就必须修好自己的码头。”听了这话,望着老船员的背影,年轻人久久地思索着。

从那以后,那位年轻人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地四面出击,而是把那浮躁的心沉静下来,好好读书。他不仅从书中学到了很多以前他一直想学而没有学到的东西,比如思考,比如耐心,还考上了硕士。现在他根本不必四处去找工作,反而有许多单位来找他,希望他能加盟,因为他的科研成果已小有名气。

人生就是这么有趣,有时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能改变人的一生,打开那尘封许久的智慧之门。生活确实是充满艰难,有时几经奋斗后也不一定能够成功。此时,就应该静下心来反思,如果能抛弃浮躁,沉淀自己,锤炼自己,提升自己,那么自己一定会发出应有的光彩。世人怎能不会发现?与其疲惫不堪地到处去找船,不如修筑好一座高质量的码头,到时船便能自然地云集而至。

也许,我们大多数人会像那位年轻人一样,在人生道路上,会被自己的选择或决定以及遇到的逆境击倒,甚至碾得粉身碎骨,觉得自己一文不值。但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能放弃自己,因为我们都能为自己修建一座码头,而码头的质量不依赖我们过去的所作所为。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更不仰仗我们的出身、地位、身份,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的勤劳、思考、智慧与创造。谁在这上面付出的更多,谁的码头的质量就会更好,而质量越好的码头,停靠的船只也就会越多——请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考试失败了,不要灰颓;求职铩羽了,不要气馁;事业夭折了,不要悲泣。建好自己人生的码头,机遇就会找上门来,人生之路会越走越宽阔。其实,这码头就是人生的基础,它需要用我们的勤劳、智慧修建。(马宽明)

猜你喜欢

  • 瞎子男人

    她恨眼前这个瞎子,因为他是她的丈夫,所以更恨他。她年轻的时候漂亮、能干,就因为家里穷,哥哥娶不上媳妇,只能牺牲她给哥哥换一房媳妇。当时她只知道父母把她许给大户人家做少奶奶,她也曾经对婚后的生活充满着美好的幢景,可是结婚那天她就傻了,他生得丑

  • 活着

    那是一个炮火连天的战场。那场战争中,军人、平民……死伤者无数。烟火肆掠的废墟旁,一名士兵倒在了血泊之中,炮弹已经将他的两条腿夺去。士兵的旁边是他刚满五岁的孩子,“哇哇哇”地哭着。士兵知道这场战争已经蔓延到了自己的国土之上,但他没有想到战争的

  • 爱很简单,一个拥抱就够了……

    女人是著名的播音主持人,最近电台为她量身定做了一个午夜倾听栏目。这个栏目是通过听众们打来的电话,倾述他们的心声,主持人给予适当的安慰或由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辅导。女人为了这个栏目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不过她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这个栏目播出后

  • 喜欢的还是你

    当年,他们相遇时,他一贫如洗。有一次,她生日,他带她去乡下玩,用麦秸编了一枚亮灿灿的草戒,试探着递过去:“嫁给我好吗?”她低头不语,却将那草戒,宝贝一样捧在手里,小心翼翼试戴。高高举起手指,像小孩子一样,欢快地在田野间奔跑着。不料,那戒指,

  • 沉痛的爱

    李正已经快要不行了,在医院的病床上,他将家人叫到了身旁,他要同他们宣布他的遗嘱。他将几乎所有的产业都交由大儿子李德继承,而二儿子李真只是分到了几百万的钱,至于其他的公司产业,他都没有份。面对这样的遗嘱,李真自然心有不满。可是李正心中有数,他

  • 爱情不是浪漫幻想剧

    小帅人如其名,高大帅气。他很爱女朋友晴,为了能给晴幸福,他每天加班加点的苦干,就为了多赚些钱,好和晴结婚。这天周末他本来想约晴出来玩,可看见游乐场里招聘临时工扮米奇,一天一百块,他二话没说走进去报了名。游乐场的领导一看他的个头,立刻就聘用了

  • 父亲的怪喊

    如果你能及时看到父母某种改变,并能查明原因,你的孝心就是及格的。父亲的生活很有规律,每晚都是10点上床,躺下就能入睡,不打呼噜不说梦话,睡的很安静。可是这天晚上,父亲关了灯十几分钟后,忽然喊了起来:“不要剁了吗!”声音挺大,还带着不满意。正

  • ‘无情’大夫

    李洵是太平镇出名的大夫,而且医术高明,但他行医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无论谁去就医,都要先给诊金才能就医。所以在当地的人又叫他做‘无情大夫’。这一天李大夫的诊所来了一病人,女的扶着一个五十来岁的老人对李洵说:“李大夫,我们是星堂镇的,我叫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