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随时代的消失而消失

随时代的消失而消失

收录日期:2025-08-07 22:21:42  热度:10℃

随时代的消失而消失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鲁迅从教科书上悄然消失。一代大师随着时代的起伏而消长,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总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这让我想起鲁迅曾经说过的话,他说:“希望我的文章随着时代的消失而消失。”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他对他的手稿一直不珍惜,用过的原稿都拿来当手纸。许广平看不下去,暗地里替他收藏,他知道后也就笑笑算了,不以为然。他希望死后人们不要纪念他,临终前一再叮嘱许广平:“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他知道“待到伟大的人物成为化石,人们都称他伟大时,他已经变成傀儡了。”即便面对死亡,鲁迅也最后一次显示他作为大师的超乎寻常的警醒与智慧。可能他早已明白,他的一生注定要成为一个标牌。

捋着鲁迅这根苍老的古藤,一路弯弯曲曲疙疙瘩瘩,还伤痕累累,像一条蛰伏的巨蟒一样纹丝不动,幽幽的目光洞若观火,时不时还吐出毒辣的信子。所以鲁迅能写出《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这样直捣中国人病灶的惊世之作实在不奇怪。在民国那样摩登又开放的年代,除了鲁迅,谁能写得出这样的杰作?没有,不可能有——邵洵美、徐志摩、胡适之之类?太西化太洋派,年轻的他们还号不准中国的病脉。王国维、章太炎、辜鸿铭之流,太过于传统与保守,只知道发出九斤老太似的“一代不如一代”的咒骂。

只有鲁迅火眼金睛残忍刻毒,把中国腐败之躯上寄生的癌细胞解剖得一清二楚。生命永远不能承受之轻,一定要经过烈火的焚烧,你才有可能凤凰涅槃。鲁迅的超人清醒得益于命运熔炉两次的淬火:一次是祖父因为行贿导致破家,让他一个跟头从天堂摔进十八层地狱,各色人等的丑态百出让他头一次尝到人生的血腥与命运的惨烈。另一次是与朱安的婚姻,这个名存实亡的婚姻让他活得生不如死。一个要做圣人的人,结果活得像块石头,不打麻将、不逛戏园,当然更不逛窑子,甚至也不交朋接友。

这时候他已经40岁上头了,自嘲为“老头子”,成天就是关着门抄抄古碑、翻翻旧书,打算了此残生。为了压制性欲,甚至大冬天只穿一条单裤,不盖新被子。能量从来都是守衡的,这自然铁律也适用于个体生命:这里有强烈的压抑,那里必定要有一个强烈的喷发。在鲁迅来说,他的表现就是痛骂,遇谁骂谁逮谁灭谁。他说过这样的话,“到死也一个都不宽恕”,“活着就是要让他人不舒服”——因为人生首先让他不舒服。

鲁迅自己也不知道,这其实全都是命运在布施障眼法,让他生不如死痛不欲生之后,写出了一系列振聋发聩的发韧之作,一下子成为文坛旗手。当他拥有了主动权之后,他在日本结识的那帮子革命者左右了他的人生之路:邹容、章太炎、孙中山的影响让他理所当然地选择了与毛泽东合作。他的理想是要建立一个没有人吃人、人压迫人的公平社会,毛泽东无疑是他最好的合作伙伴——幸与不幸都从这里开始,包括他后来被捧上天,也包括他现在被接下地。

历史的无情与公正在于,它有它的价值观与坐标系,它不受任何人为的力量所操纵。江河横流泛滥成灾之后,总有一天会海晏河清水落石出。现在,真的应上鲁迅自己的话:“希望我的文章随着时代的消失而消失。”曾经红得像红太阳一样的鲁迅,如今终于到了日落西山的时候,这太正常。再红的红太阳,其实都是要落山的。朝阳喷薄而出那一刻,注定了它将会日落西山,世间的规律就是自然的秩序,没有力量可以改变。鲁迅终于随着那个左倾时代的消失而慢慢消失。消失就消失吧,世间毕竟存在过一颗伟大的、思想者的头颅,还有他塑造的一个不朽的人物:阿Q。鲁迅可以死,但是阿Q这个人物不会死,它将一直活在我们中间。它就是你,就是他,就是我。

猜你喜欢

  • 幸福生活:九月末,带着喜悦与忧愁南下

    九月三十日,送儿子回来,我去了汽车站,打听了一些南下的汽车都经过哪里?打听完了,回到家,我坐卧不安,想爸爸,想妈妈,想妈妈和爸爸是不是在田里干活?家里有花生还有黄豆,爸爸妈妈都六十岁了,身体也不好,如何受得了农忙的劳累?可是,这里的我离不开

  • 我的老咪

    老咪做我喽罗的时代已经再也不会回头了,没准没过几个年头她就变成别人的老咪了六岁以前我被一个叫老咪的女人欺负得死死的。她小时候的爪子比猫还尖,性格蛮横甚于野猫,我脸上愣是让她弄得疤疤瘌瘌的。当时姥姥看着我的小脸蛋那叫个心疼啊,要知道女孩子的脸

  • 妹妹的“情书”

    我有一个孪生妹妹,她叫尼莎。如你所知,尼莎和我的模样如出一辙:天然的栗色卷发、微笑时露出两个小酒窝、鼻头调皮地翘着、眼睛碧蓝澄澈。父母认为我和妹妹是上天赐予他们的最神奇的礼物,他们也像许多拥有孪生宝贝的父母一样,总是把我和妹妹打扮成一个模样

  • 必须赶走猫头鹰

    想起小时候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猫头鹰这种动物,是吃母亲肉的。母亲生育了它,抚养了它,倾其一生,连同最后的一身血肉还是在未谙世事的年龄,我便知道母亲与父亲是合不来的。他们很少说话,常将我关在房门外吵架。战事往往由母亲挑起,房门里边,她的声音大而

  • 和祖父在一起

    每年和祖父一起住上一段时间并不是一件容易事。祖父是一位86岁的退休生物化学教授,他总结出了几条人生智慧:不能放进微波炉烹制的食物不值得一做;冷冻蔬菜比新鲜的好;在股市里要放短线做长线;没必要喝热水;见到喜欢的物品买两份;别胡乱丢弃东西。尽管

  • 我与“瓷”父

    我的父亲是个瓷”父,一个跟我铁瓷铁瓷的爸爸!小时候,爸爸爱我那不用说了,每次出门都把我往自行车后座一放,哪怕是去趟离家100米的早市呢,他都乐意我屁颠屁颠地跟着。上了高中,不知是叛逆还是怎的,我交了一个男朋友。一天傍晚,爸爸遛弯

  • 一辈子陪伴

    我一直在思忖:要不要给父亲打个电话,要不要呢?父亲一定是不在家的。他这时也许正站在5楼或者8楼的脚手架上奋力扔上了又一块砖,擦一擦汗的工夫,就被人拼命地吆喝。十几年了,人也上了50,不知道他,还受不受得了。但父亲是心甘情愿又志得意满的,至少

  • 天使的翅膀

    阿立是我哥哥,也是我们小城里有名的地痞。谁都知道他的拳脚不长眼睛,也知道他的匕首一刻不离身。老人们说阿立是恶魔转世,天生的孽种。但我知道阿立的恶并非天生。阿立大我三岁,小时候和他玩过家家,总是我揪着他的耳朵,逼他趴在地上给我当马骑。那时阿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