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人这一生,终要和自己的平凡和解

人这一生,终要和自己的平凡和解

收录日期:2025-08-07 22:23:11  热度:10℃

生而平凡,不必自卑

《中庸》里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一直以来,我们被灌输太多关于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傳奇故事,内心对已平凡、平淡的日子,排斥或鄙夷居多。

一提到未来,满嘴离不开“大咖”“巨擘”,格调低了,便感到惭愧,“上不了台面”。如果生活越来越不起波澜,就越来越感到自卑,差人一等,眼巴巴看着别人起高楼、宴宾客,出入皆名流,望眼欲穿。

须知,每个人都有自己够得着的福气,何必羡慕他人的空中楼阁。有一次,孔子问起各位弟子的志向,子路、冉求和公西赤生怕说得太平庸,又是治理国家,又是平息饥荒,只有曾皙与众不同。

他说:“暮春时节,天气转暖,穿上春天的衣服,邀集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人,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一听,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啊。”

生而平凡,并不是不幸;站在幸福中找幸福,才是真正的不幸。

德不配位,必有所失

南怀瑾曾说,自己的一辈子“一无所长,一无成就”。

也许有人觉得是自谦,一代大师怎么会是“一无成就”呢?其实,这是与自己和解的仪式,心平气和地接受一生的荣辱、得失;意味着由于境界的提高,不再纠结自己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站着这山,望着那山,烦恼就会无穷无尽;一味苦恼看不到好风景,就连现有风景都会失去。人有多少修养,就能享多大的福,这是一一对应的。

即使侥幸得到一笔横财,可能会更加苦恼,因为德不配位,驾驭不了的东西,很快就会再次失去。有一种智慧,叫接纳。接纳现有的一切,接纳平平淡淡的淳朴,才不会满心遗憾,整天叹息。

学会放下较劲的心,放下过高的期待,放下别人的眼光,就能平视自己的生活,自得其乐。俗话说,平凡是福,基于现状,展望未来,生活才会充满动力。

与平凡和解,不再纠缠

周国平曾说: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好提当年勇,把曾经取得的荣誉,当成今日的谈资;不求改变,不敢重新选择,成了阻碍进步的枷锁。

另一种人,把今日的不顺,归结到当年的行差踏错,逢人就倒苦水,寻求所谓的“共鸣”,实际上是懦弱,害怕重蹈覆辙。

这两种人之所以活在痛苦中,不敢和过去告别,是因为无法接纳自己的平凡。

仿佛,接纳“平凡”的设定是一种耻辱。

其实,与“平凡”纠缠不休,反而失去平常心,把过多专注力,放在考量“平凡”或是“非凡”上。

爱默生说:“我拥抱平凡的东西,我探究那些熟悉的卑微的东西,我坐在它们脚下。”与自己的平凡和解,就是接纳完整的自己,完整的一生。

猜你喜欢

  • 七年

    有人说夫妻之间过了七年之痒,必定一帆风顺,然而,七年,一段婚姻从坚不可摧走向土崩瓦解,谁会想到七年之后陌路成殇还是破镜重圆了?人的一生总是充满着戏曲性,说不定哪一天变成了故事里的主人公,就像他和她的情感经历一样,一个七年,曾经最美的爱情画上

  • 醒梦录(一)

    虎从前,山林里有两只猛虎,一只总是躲在山洞里,另一只总是在外猎食其他动物,甚至有时候跑到山下的村庄作乱。终于,村庄里的人们开始无法忍受猛虎的袭击,有一个猎人自告奋勇上山除虎。猎人到了山林之中,看到那只危害村庄的虎正在捕猎,林中的其他野兽慌张

  • 醒梦录(二)

    丢失的金子有三个商人约好一起外出做生意,商人甲性格豪放大方,也比较富有,一路上大多数的费用都是他一个人出的。商人乙和商人丙就比较内向,乙这个人做事情总是磨磨叽叽的,说话也总是吞吞吐吐,丙呢总是笑眯眯的,问他什么他也总是不爱回答。虽然这三个人

  • 醒梦录(三)

    聪明人古时候,有一个聪明人,从小就才智过人,而且天生神力,可谓举世无双。一次,县官判案,被告偷偷给县官送金子,这个聪明人当众揭发了县官受贿的罪行,满心以为被告和县官都会受到法律的惩罚,信心满满的在县官面前走来走去,没想到县官什么话也没说,叫

  • 给别人的错误一个台阶

    在一辆公交车上,两位乘客为一件小事打了起来。事情的起因是,一位乘客的塑料袋子从货架上掉落下来,砸到了另一位乘客的肩。这本来是一个意外,也并未伤着人,但那位被砸着的乘客随即破口大骂,事主向他道歉,他还是不依不饶,指责个没完没了。事主一时压抑不

  • 人生的两个视点

    经常从太空看自己,你可能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意义,这让我们变得谦卑和宽容。我们的两只眼睛总是在观察别人,看别的事物,除了照镜子,很少看自己。现在移开镜子,闭上你的眼睛,向内看,观察自己,看看有何收获?两维视点首先,画一根×轴,原点就是现在的

  • 人生六个坎

    人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到死亡,就那么几十个春秋。也就是那么几个“坎”,眨眼的工夫就过去了。20岁之前谈梦。人自母体分离出来,初谙世事至少要十四五年,而初谙世事并不意味着成熟,很多想法都很浪漫。所以,这个季节经常做梦,梦见自己会飞,梦见自己成为

  • 有些话穿耳而过

    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儿子三岁时的一些充满童趣的奇言妙语。其中他儿子在回答“人为什么会长两只耳朵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只进不出就会装不下去。”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话:让一些话语穿耳而过。譬如某一天,无意中听到了一些诽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