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朱德的逸闻趣事

朱德的逸闻趣事

收录日期:2025-08-08 00:23:52  热度:9℃

高与低

兰州的夏天,风和日丽、清爽宜人,既没有华北平原的似火骄阳,又没有大江南北的连绵阴雨。

1958年7月初,朱总来到了这座新兴城市,兴致勃勃地攀登兰州的五泉山,非要鸟瞰市容不可。前往干佛阁的半路上,一座横在山道上的牌坊出现在朱总一行的视野。抬头望去,只见牌坊正面横书七个大字:“高处何如低处好。”

朱德反复琢磨:“这七个字意味深长啊!”

“后面还有七个字呢!”有人在一旁介绍。

“我们快去看看写着什么?”朱总兴致盎然。穿过牌坊,背面七个大字映入眼帘:“下去还比上来难。”

朱总笑了。他对随行人员说:“这两句话是佛教的思想和语言,但是很富有哲理。本意是劝世人安贫守拙,不求上进、无所作为。其实高与低是各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论绝对化,要辩证地去看待。比如说,晚上行军,你说在高处好,还是在低处好?如果走在山顶上,人影映着天空,易暴露目标;如果走在山下,就容易遭到敌人的伏击。这样看来,高处不安全,低处也不保险。所以,夜里行军最好是不高不低,在半山腰里走。”

朱总对“高与低”的讲解,使同行者豁然开朗,引来了一片赞许声。

中医与西医

1955年7月的一天,朱总接受健康检查会诊之后,留医生吃午饭。席间,一位老中医说:“西医就是不科学,什么病都是一个方治法,不懂得辩证。”此言一出,大家面面相觑,气氛变得有些异常。

“老先生。”朱总坦诚直率地说:“我要批驳你的观点。你说西医不科学,它就不会在200多年里发展得这样快;同样的,如果说中医不科学,那就没得办法解释为啥它存在了2000多年。所以中医、西医的存在和发展,都有他们的道理。不能说我这个科学,你那个不科学。你们中医、西医要团结,要互相学习,将来中国医生在世界上就是本领最大的医生!”

朱总的一番话,言简意赅,一语中的。那位老中医听得连连点头,深受启发和教育。

猜你喜欢

  • 到东莞寻找爱情

    这天早上,张晓峰刚把店门打开,发现门口树墩上坐着一对青年男女。看样子,他们刚下火车,风尘仆仆的样子。张晓峰以为是歇脚的过路人。不料那个男青年向他走了过来,说:“晓峰,是你?”张晓峰仔细打量他,认出他是自己的同学彭勇。“真巧,到我店里坐下吧。

  • 缘来一家人

    赵大宝的母亲死得早,是父亲把他拉扯大,如今日子好了,赵大宝想好好孝敬父亲,可是父亲却在这天早上失踪了,只留下一张纸条:大宝,你和媳妇不用找我,我去了却一桩心愿,心愿了了自然会回。因为有这张纸条,赵大宝夫妻俩起初倒不怎么担心,可是一直过了一周

  • 交行圆了我的一个梦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每每站在书房里看着书架上一排排书,沐浴在阳光里与他们对视,心中满是敬畏,随手抽开一本,在阳光里静静阅读,心里享受着那份阅读的宁静,一书在手,一切好像都与这个烦躁的世界无关,书中自有一个美妙无比的精彩世界。细

  • 欲望的泪水

    一个原本宁静的村子,自从来了她就不在宁静。儿子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懂事,却不想认她是自己的母亲。(一)情欲和金钱让她红杏出墙有个叫东南溪湾的村子,二十多户人家。20年前的时候,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静和谐的生活。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

  • 我的父亲母亲

    我打工的地方离老家七十多公里,坐车的话只需要一个多小时。但我却不常花一个多小时穿越这段距离回家,通常的理由是太忙,而最深层的原因,却是觉得回老家没有什么事可做。最初几年,每逢周五,一大早第一个打来电话的必是父亲,他的每一次通话都非常简洁:“

  • 温情早市

    在早市上看到一对母子,年迈的母亲带着中年智障的儿子蹲在地上卖菜。智障的儿子总是横七竖八地将菜塞在重复使用过的旧袋子里,他脸上堆满了笑意,看着母亲称菜、收钱。后来好久没看到他们,就在我快要遗忘他们的某个早上,又在街角瞧见那个小摊。儿子眼神呆滞

  • 请你再爱我一次

    我与老公结婚七年了,他总是惯着我,洗衣服、做饭、收拾家务样样都被他包了下来,生怕我累着,但是久而久之,不安分的我对婚姻对目前的生活感到了厌倦。一次我故意找茬,本来是我不对,看着他那一言不发可怜的样子我本想和好的,可是话一出口却变成了“我们离

  • 行走在爱的路上

    那个叫做赵家峪的村子实在是太小了,女孩趴在地图上找了好长时间,才终于确定了它的大体位置。之所以说是大体位置,因为她只能确定赵家裕所在的那个县的位置,那是一片大山所在的地方。她在那个县城的名字上用铅笔划了一个圈,洪磊说过,那个叫赵家裕的村子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