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向上帝借一双手

向上帝借一双手

收录日期:2025-08-08 08:26:54  热度:8℃

在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场上的一场惨烈的阻击战中,20多岁的他永远地失去了双手,下肢从小腿以下也都被截去,他变成了一个“肉骨碌”,住进了荣军院。

看到自己成了处处需要人照顾的“废人”,他心情极为沮丧,绝望的他几次企图自杀都没成功那时,他连自杀的能力都没了。

后来,在别人的讲述中、在影视作品中,他认识了奥斯特洛夫斯基、海伦凯勒、吴运铎等一些中外钢铁战士,他们在残酷的命运面前的永不屈服的坚韧品性,深深地震撼了一度迷茫的他原来,生命的硬度远在钢铁之上。

于是,他开始近乎自虐地学习生活自理,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跌跌撞撞中,他终于学会了照顾自己生活起居的本领,并毅然地告别了他完全有理由享受安逸的荣军院,回到了当时还很贫穷的沂蒙山老家。

不满足于只能做到生活自理的他,又拖着残躯,无数次在山上沟下摔打,带领着乡亲们开山修路、架桥引水、种树、建果园直到贫困的山村真正地富裕起来,他这个无手的村支书一当就是30多年,令乡亲们敬佩不已。

从村支书的位置上退下来后,不甘寂寞的他,为给后代留一份精神遗产,又开始艰难地写书他用嘴咬着笔写字,用残臂夹着笔写字,用嘴、脸和残臂配合笨拙地翻字典。写上几十个字,都要累得他浑身是汗。

要知道,从未上过学的他,仅仅在荣军院的习字班里学会了几百个字,虽说他后来一直在坚持读书看报,但文学素养几近于零。很多人都不相信他以那样的文化功底、那样的身体条件,还能够写作,许多知情者劝他别自讨苦吃了,可他写作的信念毫不动摇,他硬是花了3年多时间,七易其稿,写出了令著名军旅作家李存葆都惊叹的撼人心魄的30多万字的小说《极限人生》。

他就是中国当代的保尔柯察金特残军人朱彦夫。

没有双手、双腿残疾、视力仅有0。25的朱彦夫,硬是凭着自立、自强的渴望,凭着挑战命运的坚韧与执著,打破了生活中的一个个“不可能”,以无手之臂书写了传奇人生,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生命篇章。就像他那部小说的名字一样,他打破了人生的许多极限,创造了耀眼的生命辉煌。

其实,谁都可以像朱彦夫那样,只要信念在握,热情永不泯灭,虔诚地努力向上,有些极限是完全可以被超越的,有些奇迹完全可以在拼搏中诞生。

猜你喜欢

  • 在一个时代里缓慢行走

    这么多年了,我总是讶异地看到,不同的树种在同样一种气候下,会展现出截然相反的季节面貌:有些树反复开花、结籽、抽芽、凋萎,有些树春夏秋冬,常绿不改。不同的植物生长在同一种气候里,都会顺着天性有这么多自然发展;那么,不同的人们生长在同一个时

  • 假如你想走得远就要慢一点

    1957年,当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创作他的代表作《在路上》时,他一定想不到有人真以这句话作为人生梦想,带着全家去环游世界。 今年42岁的赫尔曼扎普曾是一名IT从业人员,生于美国旧金山,小时候随祖父来到阿根廷,在养牛场里做工。10岁

  • 高手们

    我问过许多实习生,有时间能不能帮我做做校对工作?回答几乎无一例外:这活儿太没技术含量了,想学点更实用的招数,比如选题策划、采访技巧,以及编辑秘诀等等。 这多少让我有些失望,我看过他们编出来的同期稿,勉强能达到文通字顺的标准,可是一

  • 背叛者

    小在战争年代,背叛者分两种,一种是投敌叛变,另一种是弃暗投明。从政治博弈的角度,自然是非分明;但以世俗眼光来看,背叛终不是多光彩的字眼。读历史故事,战场上倒戈是经常的事。敌将押至帐下,宁死不降;主公说几句惜才恨晚的话,亲自解去绳索;对方

  • 行善的诱惑

    吉普森是美国休斯顿市一名百货公司经理。他心地善良,员工有什么困难,他都极力帮助。 克里是百货公司对面街头的一名流浪汉。不知什么原因,二十多岁的他无家可归。克里衣着陈旧,污秽不堪,每晚,只能蜷缩在商场屋檐下。 吉普森注意到了克

  • 穷孩子VS富孩子

    我的一个朋友在纽约大学读书时,曾在儿童援助协会兼职。 我负责的小组大概有12个男孩,我的朋友回忆说,刚开始和他们相处时,我完全不知所措。我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每星期只有八九个小时,我希望做的事情却很多。我急于了解他们在成长中所

  • 你的秀发怎能穿过我的钢铁

    你的秀发怎能穿过我的钢铁,这样一行拙劣的粉笔字,歪歪扭扭地刻在北京亚运村一处工地的墙壁上,每次都生生拽住我的脚步。我望了望四周,除了粗大的钢筋骨架搭建起来的大厦,空无一人。 那个寒风肆虐的傍晚,一个衣衫单薄而整洁的青年民工,在墙上

  • 兴趣的长度

    1964年,随着一声哇哇啼哭,他出生在希腊风光旖旎的克里特岛。小小年纪的他,总喜欢拎个竹篮,在离家不远的海滩捡贝壳玩耍。 一次,几位女游客沐浴着夏日阳光,眺望着远方美景,一时又齐声哈哈大笑。好奇心促使他走上前去,想搞明白她们在说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