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一针一线”缝出了23家直营店

“一针一线”缝出了23家直营店

收录日期:2025-08-08 03:39:56  热度:8℃

商场角落里的小生意

10年前,潘军敏的改裤脚的小生意在一家百货商场做了起来。商场生意稳定,潘军敏人又活络,一年下来,盘点盘点,收益还非常不错。

这天,潘军敏正在忙碌,一位年轻女顾客急匆匆走来,递给他一件外套:“师傅,请问能不能将我这衣服改改?这衣服颜色、款式、风格我都十分满意,但放了一个冬季,现在穿腰围粗了点。”潘军敏接过衣服看了看,改动不难,便接下了这单活。衣服改好后,女顾客一边付钱一边道谢:“以前还有私营小裁缝店给改改袖子修修腰身,现在呢,这样的小店打着灯笼都难找。商场里的修改部吧,又多只给裤子扦扦边什么的,根本不接这种活。要是你们不嫌麻烦,扩大业务范围,那可就好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潘军敏一激灵,一个念头闪出来:如果有目的增加些改衣项目,会不会发展空间更大?

在进行市场调查后,潘军敏大胆地扩充了业务范围,将业务分为两类:新衣修改和旧物翻新。由于以前有过服装行业从业经验,手中也握有一部分资源,在经营一段时间后,根据客户需要,潘军敏又增加了一项:皮具翻新。新业务不仅提高了潘军敏的收益,更让他的名气一天比一天大,不久,另外几家百货公司主动找上门来,要和他合作。

注册店名“一针一线”

不久,他便发现了更大的问题。潘军敏一直只和传统百货商场打交道,在他看来,将店面开在这里,一是租金相对便宜,二是各大服装专柜有现成的生意,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和商场合作会让顾客觉得信誉有保障。因为这三点,潘军敏从没动过抽离商场、独自在外开店的念头。可凡事有利也有弊,许多传统百货商场有自己修改衣服的柜台,即使愿意和潘军敏合作,也没有把他太当回事——改改衣服嘛,又能赚多少钱呢?因为这些想法,潘军敏的铺面经常被商场安排在安全通道里,逢到消防检查,他就得关门歇业几天。此外,因为店面安全保障不到位,负责改衣服的师傅常常不敢把贵重的衣服放在店里,只能下班时抱回家。天长日久,潘军敏觉察出问题了:这样下去,绝不是长久之计。要想长足发展,还得打进注重品牌和形象的外资百货商场,寻求与其合作。

有了主意后,潘军敏首先找到了淮海路的百盛。在详细了解他的情况后,百盛给他定下了基调:一旦我们定下来要合作,你这块地方就必须像一个形象专柜一样做好,要规范化、制度化、品位化。一席话,让潘军敏第一次感受到了尊重,他立刻同意了对方的建议,一周后,具体的合作方案就摆在了百盛负责人的办公桌上。

受百盛的鼓励,潘军敏决定按专业模式构建他的改衣店。他先以最快的速度注册了店名“一针一线”,随后对店铺进行了规范化调整。每家店铺,都由3名专业改衣师傅和一名前台组成。师傅只负责改衣,不与顾客直接交谈,沟通的事由前台负责。前台既是接待员,同时也担任店长的角色,除了服务耐心,还必须熟知服装修改的各种工艺,上岗之前,要跟不同的改衣师傅学习半年时间,一边培训一边工作。每接待一位顾客,前台都必须敲定每个细节,有时候还要简单定型打样,让顾客试穿以后再正式修改。一切,全按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模式进行。

为了进一步扩大知名度,拓展“一针一线”,在傍上百盛这棵“大树”获得稳定客源的同时,潘军敏还将步伐踏进了其他外资商场,他不时去各大商场拜访专柜的负责人,发发传单、送送小礼物,再介绍介绍“一针一线”。时间久了,关系网便通了,只要有客人需要修改衣物,专柜的人就会介绍“一针一线”。渐渐地,潘军敏有了更多回头客,几次修改下来,客人们发现这里的手艺还不错,于是更为复杂的单子也接踵而来。

猜你喜欢

  • 无良拍客

    一名乌拉圭女孩,冒着深秋的凉意,跳进西湖去救人。 她觉得这再寻常不过。事后,她说:我感觉我能救她,于是,就脱下衣服,下了水。当她把人救上岸的那一刻,她突然意识到周围的环境让人感觉那么不近人情。 她愤怒了。因为周围的闪光灯闪个

  • 把风险转给好胜的人

    瓦努阿图是一个南太平洋岛国,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十分丰富,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质量上乘,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一种大海贝,叫做砗磲。据说在所有海贝中,只有砗磲才会长出弥足珍贵的黑珍珠,而瓦努阿图出产的黑珍珠颗粒硕大饱满,色泽光润细腻,受到世界

  • 人走就应该茶凉

    现在有一句话叫人走茶凉,用来形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但是,我觉得人走茶凉是对的,朋友之间也不例外,如果人走茶不凉,朋友陆陆续续地来,你就招呼不过来了。所以不必为此大发感慨。 人走茶凉的事很多,尤其在官场、生意场上。我在一个单位当负

  • 有圈的地方就有套

    据说比尔盖茨从不坐头等舱,当别人问他原因时,他反问头等舱比经济舱飞得快吗?我们知道,交通工具只是代步而已,那么,相同的目的地,如何让比较富有的乘客多掏钱去坐头等舱呢? 答案并不复杂,为了进行有效的价格定位,公司必须拉大最佳服务和最

  • 生与死

    他们并不相识,还隔着一场生死。 梁漱溟在墓地的这一边,七旬老人王泽浦在那一边。 每天,王泽浦将梁先生的墓碑擦拭干净,将被风吹得走形的花束一一摆好,不厌其烦。12年里,日复一日。 初中文化的老人能一字不落背下梁先生的千字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有那么一个精神病人,整天什么也不干,就穿一身黑雨衣举着一把花雨伞蹲在院子里潮湿黑暗的角落,就那么蹲着。有一天,一个心理学专家去了,他不问什么,只是穿得和病人一样,也打了一把花雨伞跟他蹲在一起,每天都是。终于有一天,那个病人主动开口了,他

  • 别给未来留下遗憾

    杰瑞米是一位居住在美国波特兰市的电影制作人。32岁之前,一直默默无闻,没有什么出名的作品问世。 20年前的小杰瑞米问了未来的自己三个问题:一是宠物狗还活着吗?二是玩具保存好了吗?三是你现在还画roy兔吗? 令人遗憾的是,

  • 失去是另一种获得

    菲力斯获取全欧洲前马拉松长跑冠军后被邀请到一所大学做演讲。在他结束演讲,即将走下台时,一个学生忽然站起来,问:在你的一生中,你最感谢谁?菲力斯沉思片刻,说:我最感谢一个特殊的人,他就是那个当年偷了我的自行车的小偷。菲力斯的回答引起全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