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烤饼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烤饼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收录日期:2025-08-07 22:55:38  热度:12℃

有一次路过仁寺洞,我停在了一个卖烤饼的小车前。烤饼的味道让我想起了母亲,不由得眼圈一红。
上学的时候我们一天三顿都靠酒渣填饱肚子。因为酒劲,脸颊都会红扑扑的。而母亲则在路边卖烤饼,我们五个兄妹的身上总有酒渣味儿,母亲身上总有烤饼味儿。
因为要在路边摆摊,每次出门母亲都要带很多东西。装面粉的铁桶、装红豆淀粉的碗、烤饼架子和火炉。想必这些沉重的物品就像人生的包袱一样,压在了母亲单薄的肩膀上。
虽然每天要做几百个烤饼,但母亲从来不吃。一开始我以为是舍不得吃,为了多卖一个多赚点钱,所以才省着。
哥哥过生日时母亲带了烤饼回家,和我们的兄妹人数一样,正好五个。虽说要省钱,但多吃一个也没什么大问题吧。我悄悄给妈妈递过去一块儿烤饼。母亲说:“我都不想闻这个味儿了。”
当开始懂事后陪妈妈卖烤饼时,我才理解了母亲。她的嘴、喉咙、胃里都是烤饼的味道,根本再也吃不下了。
我长大之后不想再卖烤饼,但母亲说要教我烤,为以后做准备,并盛出了一碗面粉。母亲就这样执意教了我烤饼的方法。
每次在仁寺洞的烤饼车前走过,我都无法抑制对母亲的思念。
卖烤饼的夫妇俩像是新手,动作显得不够娴熟。
“呃,现在的年轻人不太喜欢这么烤的饼……”我希望发挥我的经验,教他们烤得更脆的方法。
“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烤得像糕一样,得烤得再脆一点,这需要稍微地调一下材料比例哦。”卖烤饼的夫妇没有任何反应。
“我可是好心提醒哦”,我有些不满。就在这时我才发现他们夫妇俩是聋哑人。他们既不能听懂我的话,也无法说话。
我开始替主人烤饼。
我觉得可以传授他们的唯一方法是示范给他们看。
烤了大概一个小时之后,夫妇俩的面粉差不多见底了。
我烤一个小时卖出的饼比他们卖了大半天的还要多。
之后每次路过仁寺洞时,我都会烤上一两个小时。
为了能多卖几个,我会和希望拍照的顾客一起合影,在烤饼包装纸上签名送给索要的顾客。
但我毕竟不能一直待在这里帮他们烤饼。我脱下了围裙,准备回去,夫妇俩的眼中闪着泪光,他们望着天空努力眨着眼睛,看得出是在尽力忍住泪水。
如果他们大声地哭泣,反而会让我好受一些。夫妇俩的眼泪中充满了烤饼的味道。
我系上围裙重新开始烤。这次我烤得很慢,让夫妇俩可以用眼睛记住这一切,就像很久以前母亲教我一样。
我希望教他们方法,而不是替他们烤,就算我明天不来,他们也能卖得很好。
我最近看到买烤饼的人也不会轻易走开,因为烤饼中有贫困时期的母亲的味道,总感觉母亲还在其他地方继续烤饼。


猜你喜欢

  • 绝妙的计策

    清朝嘉庆年间,江南泾县县城里有一间杂货铺,铺主是杨掌柜。杨掌柜有个儿子叫杨勤多,勉强考中了个秀才功名,杨掌柜却一心指望他出人头地。杨家的杂货铺旁有一家高记丝绸铺,铺主是高掌柜。杨家杂货铺的生意原本不错,但高掌柜经常暗中使绊子,使得杂货铺的生

  • 自己索命

    清朝末年,唐县大旱。刘大胖一双手难以养活两个人,只好辞别新婚的妻子,约了邻居李小个子,去东北挖人参。两个人在深山老林里转了大半年,刘大胖连个人参毛也没见着;李小个子倒挺幸运,挖到了一棵棒槌参。李小个子心肠好,说:“咱们两个是一起出来的,这人

  • 道士的预言

    清朝乾隆皇帝统治的第三年,秀水人祝宜臣在乡试时考中了举人。中举之后,他便和朋友一起到外地游玩去了,只剩父亲祝某和奴仆在家。祝某的父亲早年中举,顺风顺水过关斩将,曾担任过清朝的按察使,被乡邻称为祝进士。所以他花大价钱延请名师,把儿子从秀才培养

  • 刨底与挖坑

    清末,省城有个大富商叫蓝河。这年大年初一,他逛庙会来到了城隍庙,赶上说相声的孙讽正在撂地,就驻足听了一会儿,谁知这段子听得他怒火中烧。孙讽说的这段叫《知县见巡抚》,讽刺不学无术的富商花錢捐官做了知县,见到巡抚时丑态百出。正巧蓝河也曾捐过官,

  • 五分钱地主

    从前,山东济宁一个村子里,有个姓曹的地主叫曹三金。曹三金家大业大,但日子过得很节俭,一个破底的茶杯,他都能用上好几年不舍得换。那年秋天,老天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雨,村子变成了鱼塘,用土挑成的毛坯房被水泡得摇摇欲坠,村民们都不得不往县城逃难。这

  • 建文帝迷雾

    1。太监失踪明朝初年,燕王朱棣发动兵变,夺了他侄子建文帝的江山。之后,南京城里展开了一次大清查,皇宫里每个人的身份都要经过反复核实。这可忙坏了锦衣卫统领赵克用,皇宫里太监宫女有好几万,想要统计清楚,还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赵克用查来查去,最

  • 错杀

    清乾隆年间,东海县县令叫万庆高,他的口头禅是:“当官不为民办事,不如回家卖豆腐。”人们常见这位年逾四十的县令瘦脸紧绷,圆眼放光,风风火火地忙碌着。这年深秋的某日清晨,薄雾缭绕,万庆高刚起床就有衙役来报:出了人命案子,一农妇在自家菜地发现了人

  • 跳三刀

    单手剃清朝康熙年间的二月初二,天津卫北马路,空气中还飘荡着过年的喜庆味道,协和轩剃头棚里顾客盈门,好不热闹。也难怪,一个正月里人们遵守着“正月剃头死舅舅”的习俗,今天是龙抬头的好日子,就扎堆剃头来了。一个白面无须的小伙子走到了协和轩,对着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