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借来的面子

借来的面子

收录日期:2025-08-08 01:28:36  热度:8℃

小王在大学混了两年,或多或少的积攒了不少人脉,不过也是泛泛之交。每次小王受困,还得回头找旧友帮衬,日子久了,小王觉得苦不堪言,又面临毕业,屡屡受困的局面让小王下定决心要做一番事业。

小王找来熟悉的朋友小李,两人一磋商,要做事的决心就更大了。他们四处打探门路,见校外的地摊生意火爆,风风火火的展开调查,最后一合计,发现投资大,收益微薄,悻悻的否定了地摊方案。回头又开始琢磨食堂的门路,想要在学校开间餐馆,这样每天都有生意上门。小王送礼托人打听校内租金,费了几番周折,结果一切都出乎两人的意料之外,光是租金,他们就拿不出来。连续受挫,小王有些伤面子,也不再提做生意的事,又回到了最初混日子生活。小王心想,熬到毕业,总会有出路,总会赚大钱。于是,他便常向周围的人讲述自己未来的蓝图,炫耀自己所谓得才华和能力。有一次,小王对朋友说:“以后要开间五星级酒店。”朋友便问:“你哪来的钱呢?”小王说,毕业了,总会有的。朋友笑笑,不再接茬。后来,小王在转述蓝图的时候就常遇见关于钱的问题,有时还会被逼入绝境,想到的各种法子都被朋友嘲笑一番,面子尽失。小王就认为他们都是在嫉妒自己,嫉妒自己的报复。便不再转述自己的蓝图,只是在心底说:“老子一定会做成的。”

日子日复一日的流淌,小王还是入不敷出,月月受朋友的接济,实在窘迫的时候小王会想些赚钱的法子,等熬过窘迫的日子后,这些法子就又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一日,小王和小李在校园里闲逛,遇见了小李的同乡,他筹划着开间KTV,因为闲来无事就拉着小王和小李商量,正巧小王擅长这种纸上谈兵的幻想,三人交谈的甚是愉快。小王过足了嘴瘾,心满意足的回去了。

一段时间后,校外新开了间KTV,生意火爆,经打听原来是小李的同乡所开。这使小王的心情大好,他觉得这也有他一份功劳,他更希望小李的同乡能邀请他去体验一番或者给自己些优惠。可惜这些都是他的幻想,犹如痴人说梦。不过小王还是以此为荣,他开始向周围的朋友炫耀,炫耀那间KTV他参加了筹划,炫耀他认识那里的老板。于是朋友们纷纷找他来寻优惠,可惜小王连那人的名字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有优惠呢。朋友们便不屑的笑笑,不再听小王的炫耀。不过,小王还是觉得这件事很给自己面子,即使朋友们把他的话当做胡诌。只要有人谈及KTV,他都会插进去炫耀一番,然后洋洋得意的离开。

时间一晃就是两年,小王离开了学校,带着那份借来的面子,在家乡里像亲朋好友炫耀着。

猜你喜欢

  • 舅舅的车缘

    舅舅爱车,原因有一点,他要生活。舅舅出生的那个年代,中国的汽车还很少。路上跑的汽车,杂七杂八,“解放”牌货车居多,但那个时候的货车载重量也不过六吨左右。那个年代的人们,有辆汽车是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儿时的舅舅没少吃苦。十几岁的时候,舅舅便失

  • 猴王

    王贵的爹曾经是个地主,家里有百十亩地,全是王贵的爷爷留下来的。四八年解放军打到他们那里,斗地主时把他家的地全分给了劳苦大众,还差点把他爹拉出去枪毙。因为得知他爹虽是个地主,但在当地的口碑还算不错,据说在打日本人的时候还给八路捐过军粮,所以最

  • 名医于绍唐逸事

    先生十岁那年,宝应邻县高邮有一家高档客栈,名曰:高升栈。客栈掌柜在《高邮报》上登载上联:“高客喜高升,高升栈,暂栖高客”求征下联,录用者重金相酬。结果在众多的应对下联中,先生小小年纪便一举夺魁:“大人骑大马,大马路,路显大人”一时传为佳话。

  • 皇帝老师卖棒槌

    清朝时期,朝中有个大官叫单宝谦,曾经当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老师,在官场声势显赫,,各地官员都想巴结他。到了乾隆年间,单宝谦奉旨出朝巡查,来到河南南阳府镇平县,住在县察院里。这一天,单宝谦扮作算命先生,一个人来到镇平县石佛寺一带微服私

  • 棒槌姻缘

    赴京赶考的秀才李公子,一日来到铜山地界。此时正逢雨季,山洪下来,小河泛滥,大河暴涨。公子驻足在一条小河边,望着因涨水而变宽的河面,一脸的难色。欲过,河流湍急深浅不知;绕行,不仅太远,还不确定下游处的一座木桥有没有被淹没。公子思量再三,还是脱

  • 大刀王四战洋人

    清朝末年,政府腐败无能,致使洋人入侵。这天,在天津的一条大街上,一条壮汉正在打拳卖艺舞大刀。只见他手里的这把大刀长约三尺,宽约五寸,刀背少说也有半寸厚,整个大刀没有五十斤也有七十斤。壮汉把大刀舞得风雨不透,呼呼有声,围观的人看到刀光闪闪,还

  • 试心洞

    明朝万历年间,山西大同府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一个樵夫上山砍柴,为了避雨无意间发现一个山洞,便进去躲雨。进去之后,他发现洞里藏着许多金银财宝,堆积如山。他扔掉山上砍来的柴,把衣服脱下来包了整整一大包财宝回家去了。从那天以后,他一夜暴富,成了当

  • 清明魅影

    清明节后的一个下午,李阿婆去村里幼儿园接外孙欢欢。欢欢在大班,今年7岁,他奶奶去年去世,父母上班也没时间带,只好有姥姥李阿婆帮着照看。15:30分,李阿婆带着欢欢来到了村口的小卖部,看见老板娘阿珍正在店前洗菜,就停下来买瓶酱油,顺便稍做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