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故事>一只眼、两只眼、三只眼(一)

一只眼、两只眼、三只眼(一)

收录日期:2025-08-08 07:03:55  热度:13℃

故事一:一只眼、两只眼、三只眼

从前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家庭有三个孩子。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小明、小华和小光。小明、小华是普通的孩子,但小光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 - 他有三只眼睛!

这个奇特的现象引起了小村庄的轰动。村民们纷纷前来围观小光,并对他感到好奇和惊讶。小光的父母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会有三只眼睛,他们为此感到苦恼和焦虑。

小光从小就知道自己与众不同,但他却表现得与其他孩子一样活泼可爱。他用一只眼睛看到的世界与其他人并没有太大差别。然而,剩下的两只眼睛却给他带来了一些困扰。

在小村庄中,有一个邪恶的巫婆听闻了小光这个特殊的存在,她决定对他下手。巫婆狠狠地诅咒了小光的两只眼睛,使它们变得又大又痛苦。从那以后,小光每天都感到非常不舒服,他经常疼痛不堪,眼泪不停地流淌。

小光的父母为了拯救儿子,四处求医问药,但是所有的医生都束手无策。小光的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他整天躺在床上,无法享受正常的童年生活。

有一天,一个古老的智者听说了小光的困境,他决定前来帮助。智者告诉小光的父母说,唯一的解救之道是小光亲自去寻找一只神奇的蓝色蛤蟆。据说这只神奇的蓝色蛤蟆拥有治愈力量,它可以帮助小光恢复健康。

小光带着希望,踏上了寻找蓝色蛤蟆的旅程。他穿过了高山、越过了河流,进入了一个神秘的森林。在森林的深处,小光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蓝色蛤蟆。

小光跪下来请求蓝色蛤蟆帮助他摆脱痛苦。蓝色蛤蟆微笑着告诉小光,问题的答案并不在他的眼睛上,而是在他的心中。只有通过接受自己的特殊之处,小光才能找到内心的平衡和力量。

小光明白了蓝色蛤蟆的意思,他慢慢地开始接受他与众不同的眼睛。他学会了用内心去感知世界,而不是仅仅依赖眼睛。随着他的心境的转变,他的两只眼睛的疼痛也逐渐减少。

几个星期后,小光重新回到了村庄。当他们看到小光的时候,村民们惊叹地发现,小光的两只眼睛不再受苦,而是闪烁着智慧和光芒。

小光不再被认为是一个怪物,而是被当作一个英雄。他在村庄里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并告诉每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价值。他们要学会接受自己,珍惜自己的特殊之处,并用它们来创造出美丽的事物。

从那天起,小村庄充满了活力和美好。小光的故事传遍了许多地方,人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每个人都开始反思自己的特点和价值,并用自己的特长来帮助他人。

小光的特殊之处从此成为了珍贵的礼物,他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故事完。

猜你喜欢

  • 我的母亲是傻瓜

    2006的夏天,我去了贵州。这一次远行,对我意义重大。我的爸妈对我一直很好,可因为一次车祸,我发现我不是他们亲生的。双重打击之下,我一度萎靡。爸妈不得不把一个小盒子给我,里面装着我的胎发和写着我亲生母亲名字和地址的一张纸条。老爸语重心长地说

  • 我爱你,谢谢你

    中国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一直不是很擅长表达感情,也很少能真正做到互相理解。台湾演员、作家胡因梦从小跟妈妈是冤家。父母的婚姻不幸福,母亲焦虑并有强烈的控制欲,使得母女之间的关系也相当紧张,只要见面就吵个没完,有时候她简直觉得母亲是有意折磨自己。母

  • 发现你蛀牙的人

    谁是最先发现你蛀牙的人,妈妈?牙医?男朋友?《月满轩尼诗》里女主角爱莲的蛀牙,是被一个以上三者都不算的男人发现的。那男人,是爱莲迫于无奈去见的相亲对象阿来,阿来的小善良、小爱好,阿来对成人世界孩童式逃避的小无赖,都能让她喜欢,但是,还远不够

  • 顾家的猫咪

    1961年的春节过得异常艰难:姥姥攥着肉票上街去买全家人过年吃的肉,走到副食店门口排着队,一直攥在手上的肉票却不翼而飞了。姥姥两手空空回到家,又急又气又发愁。当姥姥在农历的小年前一天晚上把这辛酸的倒霉事儿公之于众之后,原本对过年充满憧憬的人

  • 还子

    多少年过去了,想起你我依然哭得像个孩子。从我记事起,你就担当着母亲的角色,虽然你只是我的祖母。是的,这个源于哈萨克古老“还子”习俗而诞生的秘密,被大家不约而同地守护着。我把你唤作“阿帕”,这个称呼在哈萨克语中可以是年老的母亲,可以是祖母、外

  • 桃花源里的少女

    见到你,我仿佛看到大草原上,在白帐蓝天旁,静听天籁之声的梦影。当我拖着全身心的疲惫,为生存转折到这个可堪称小作坊的小厂,并住进这间阴暗,昼夜潮湿的屋子,你正站在水房的暗影里,用手轻柔着那头顺洁的秀发,一袭黑衣包裹着你优美的线条,极度恬静的小

  • 父亲

    快到父亲节了,给哥哥打电话,想知道父亲的墓地怎么样了。父亲的墓地就在青城后山,听说这次大地震,那儿的山体也有垮塌。当年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时,我正在遥远的伊斯坦布尔,那个晚上,也是一个人走到一处墓地,把所有的墓碑看了个遍,然后坐在萧萧的柏树下

  • 为什么30岁以后很难再结交朋友

    本文刊载在《纽约时报》,为了便于国内读者理解和接受,我采取了意译的方式,把文章的背景改在了中国,人名也替换为中文名。请勿对号入座。几年前我因为工作关系认识了李大力,他在北京当编剧。回想起我们初次见面的情形,就仿佛是爱情喜剧电影里一见钟情的相